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理论月刊》2012,(2):190
2011年中国哲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哲学大会12月8日至9日在海口市举行。来自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析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华美  相似文献   

2.
1999年10月15日-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美、欧洲、东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百多位老中青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八十余篇。与会学者以多元、开放的心态、扎实、扑拙的学风积极参与了两场大会与二十二场分会,对简书的年代、文字的考释、简文的联缀、文本的复厚、与传世文献的对勘比较,儒家、道家简诸篇的诠释及儒道早期发展史等,从考古学、文字学、简犊学、文献学、哲…  相似文献   

3.
《桂海论丛》2014,(5):F0002-F0002
乐爱国,男,浙江宁波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道教以及中国科技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93武汉科学哲学与逻辑国际会议综述'93武汉科学哲学与逻辑国际会议于1993年第四季度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日本科学哲学学会、中国科学哲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逻辑委员会等单位主办。湖北省社科联对此次会议给予了积极...  相似文献   

5.
“讲政治”:中国政治和政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治学会武汉会议综述韩旭中国政治学会第4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5月6日到9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杜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政治学会和武汉大学等...  相似文献   

6.
王向清 《求索》2022,(2):87-93
中国哲学史的诠释理性经历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工具与价值结合的三种类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以工具理性全面地诠释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则以价值理性解读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形上智慧。有鉴于仅以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相对不足,为消解知识与智慧的对立,冯契开创了以工具和价值相结合的理性诠释类型。冯契的创新性探索为中国哲学史的诠释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形成过程中,"唯物等于进步、唯心等于反动"的教条主义观点,干扰了正常的中国哲学史研究。1957年北大哲学史会议前后,中国哲学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集中的反思与争论,推动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郭齐勇,男,汉族,武汉市人,1947年生。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专长为儒家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15日,"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讨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情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展与创新,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育与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常常自叹自己在读书上不用功夫,终于静下心来读完了北大版的《中国哲学史》,继而读着《西方哲学史》。在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虽说有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味道,可那难解的命题,一直谜样的吸引着我,索性豁出去了,于是大把大把地花着自己的光阴。  相似文献   

11.
刘纲纪先生,1933年出生,贵州普定人,哲学家、美学家,当代中国坚持主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的代表人物,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湖北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刘纲纪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始终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实践本体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石峻(1916-1999),中国哲学史专家、佛学家、教育家,1916年生于湖南零陵(今永州市)。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任教。1948年调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兼任图书馆主任。1952年回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研究生导师),1955年调中国人民大学,参加筹建哲学系工作。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首批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生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副会长,《中国哲学史研究》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5日至20日在海南省委党校联合召开了“做战斗唯物主义者”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代表,大都是著名大学、党校和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任继愈教授发来祝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黄楠森教授还以《把战斗唯物主义旗帜举得更高》电传来书面发言。会议由中国哲学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振霞教授主持。与会者认为:当前正进行的反对“法轮功”的斗争,实质上是唯物主义同唯。…  相似文献   

14.
“禅宗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丁四新为了推进禅宗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加强世界与中国禅学的交流,探讨禅学的现代意义,由武汉大学、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化书院、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佛教协会、《禅学研究》编辑部和黄梅县政...  相似文献   

15.
人物研究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步骤.哲学史人物研究就是要将被研究者“客观还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被研究者哲学生命、精神生命和学术生命的“重生”.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几种方法的“合力”会在一定意义上实现这样的研究效果.这个“合力”就是哲学史人物研究的“四位一体”法,即哲学史与思想史相统一、时间发展与空间拓展相统一、文本与话题相统一、主动创造性与客观逻辑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0月7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会议由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和赞助,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主办的。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地震学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 15日,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01年年会在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与人类的价值选择”。学者们围绕“经济全球化时代价值冲突的新特点”。“全球化与价值普遍主义”、“全球化与价值特殊主义”、“价值多元与价值一元”、“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文化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不同的价值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如…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政治学会和湖北省政治学会主办,湖北襄樊学院承办、襄樊学院政法系具体筹办,主题为"回顾与展望:中国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政治学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还有中央统战部政策研究室、求实杂志社、人民出版社、中央社会主义民主学院等,共100余个单位214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40余篇.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14日-16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主办,苏州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文学与政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经验与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来自日本、美国及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苏州大学刘锋杰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王建力教授到会致欢迎词,浙江大学王元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陈飞龙研究员、日本学者邵迎建教授、上海师大杨文虎教授、河北师范大学郭宝安教授等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南京大学汪正龙教授致闭幕词并进行了学术总结。与会专家主要围绕以下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8年10月11日~13日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出席了会议。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陶德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李景源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