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飞飞 《刑警与科技》2013,(16):160-162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智商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案件证据逐渐复杂化,这给公检法审讯系统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麻烦。审讯作为案件侦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侦查手段和科学技术把现场审讯人员和上级指挥人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内外互动、上下协作,实现审讯现场由分散到集中,审讯方式从单一到多样化,从而实现案件的快速侦破,是现在众多公检法职能部门所关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审讯系统向"数字科技要管理"就成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2.
引言我国司法部要求:各级司法机关都要求全面实施讯(询)问全程录音录像,防止发生刑讯逼供等问题;全面实施审讯全程录像录音,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利用现代侦查手段把现场讯(询)问人员和指挥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案件的快速侦破,更快更准的打击犯罪是各级司法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案件突破后更换审讯人员不妥朱生其,张清鸿司法实践中,有时案件突破后,原突破案件的审讯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犯罪嫌疑人继续讯问,而改由其他审讯人员继续审讯。实践证明,此举容易给案件的侦查工作带来负效应。一、可能导致翻供。参加突破案件的审讯人员在犯罪嫌...  相似文献   

4.
“吃透”现场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侦查初始阶段,要了解现场和尊重现场,要立足现场看问题。分析案件、研究侦破方案,都要从现场出发,严禁脱离现场的胡思乱想。我们提倡发散性思维,并非是提倡无客观依据的乱想瞎猜。二是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的侦审阶段,审讯人员在开始审讯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和熟悉现场情况,既要了解痕迹物证遗留、提取的情况,又要掌握现场上的细节特征和反常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实际工作中,审讯人员没有“吃透”现场,不会使用现场情况,尤其是不善于利用现场上的一些细节特征和反常现象来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初次讯问则是审讯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往往直接影响着犯罪嫌疑人交代罪行的彻底程度乃至案件的侦破。要做好这项工作,审讯人员除了做好充分详细的外围调查取证外,还应掌握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的心...  相似文献   

6.
C.S.I.全攻略     
“到现场去”不仅仅是新闻格言在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到现场去。”说的是新闻记者只有到了新闻现场,才能更好地把握事实。这句话对于司法调查人员来说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为犯罪现场往往都留有揭开案件真相的线索。法庭科学的先驱性人物埃德蒙德·洛卡德曾经提出过著名的证据交叉原理:每一次接触总会带走一些东西,留下一些东西。也就是说,一个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分子总会在犯罪现场留下蛛丝马迹。侦破人员只要循着这些蛛丝马迹,必定可以找到犯罪分子。洛卡德的这个格言意味着所有案件在理论上都是可以侦破的,真正的超完…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案件侦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审讯过程中,是正义与邪恶的心理较量,也是嫌疑人陈述犯罪行为的过程和审讯人员获取犯罪事实真实记录的过程。但在早期实际工作中存在纸质文档保存单一、书写笔迹易勘误、复制性差、不易保存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嫌疑人口供不稳定、乃至在法庭上翻供等问题,甚至诬告审讯人员逼供、诱供等,当然也不排除审讯人员刑讯逼供、内部恶意窜供等其他个别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给法庭审理判决带来许多不便因素。  相似文献   

8.
受贿犯罪既是一种严重的渎职犯罪,也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它直接侵害国家肌体,败坏国家机关声誉,妨碍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特别严前的危害性。在司法实践中,为了更有效地侦破受贿案件,非常需要正确运用审讯策略审讯受贿人犯。本文仅就受贿犯罪的审讯谋略问题,略陈拙见。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南宋的《折狱龟鉴》完整的收录了郑克的法律思想,包含大量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案件等工作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科学价值,在实际办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考察这些思想,汲取其精华为现代司法审判提供借鉴,实现古为今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飞车抢夺案件是一种多发的街面侵财性案件,其社会影响恶劣。基于该类案件自身的特点,侦查实践中在取证、查控、审讯三大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侦查机关可利用信息化侦查方法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和精准度,其信息化侦破对策主要有:案件数据情报比对自动化及串并案件网络化、阵地控制与可疑人员监控信息化、侦查方法多元化、先进信息侦查技术应用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犯罪现场中墙壁书写笔迹不是很常见,在现场勘查中受重视程度不高,但一旦现场中出现墙壁书写笔迹,这些笔迹往往都与案件紧密相关,是案件侦破和定罪的关键性证据。因此针对此类案件制定快捷、有效的勘查、鉴定策略,指导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工作,会对案件的勘查、侦破、鉴定发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命案现场遗留的植物因其原始状态被凶杀案件破坏,能够反映出命案发生时的部分重要细节,为命案现场重建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但是,在很多案件的勘查和重建中,由于植物存在普遍性,侦查勘验人员对此反而不加重视,遗漏了很多重要案件信息。本文列举了3个典型案例说明现场遗留植物对于案件侦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新年伊始,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专门召集各县(市)区公安局刑侦副局长、刑侦大队长和刑侦支队全体民警,对“2005&#183;11&#183;28”特大杀人案工作进行评估,重点对侦破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教训进行剖析和反思。会议利用多媒体演示了该案现场情况,介绍了该案的基本案情及侦破过程,20余名参与此案侦查的指挥员、侦查员和技术员,从现场勘验、案件分析、罪犯刻画、侦查措施、抓捕审讯等各个环节,畅开思想,把脉病根,坦诚直言,不讲面子,总结了经验,分析了教训。  相似文献   

1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其成员长期与公安机关打交道,犯罪心理成熟,有较强的反侦查、反审讯的能力。因此,研究探讨此类案件的特点,选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审讯的突破口,有效地制服涉案成员,突破全案,是审讯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200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打掉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以张任行、张国忠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集团,抓获集团成员31名,破获杀人、伤害、金融诈骗、私藏贩卖枪支、走私、寻衅滋事等36起案件,缴获56Ⅱ型冲锋枪、东风三型口径手枪、猎枪、霰弹手枪9支,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总价值1300余万元。这起大庆司法史上第一例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现已审理终结,2名组织、领导者和3名骨干成员被判处死刑,其他成员均得到了严惩。此案被评为公安部“打黑除恶”20例精品案例之一,案卷被评为黑龙江省公安厅样板卷。回顾案件侦破过程,笔者认为此案审讯组织得当,突破  相似文献   

15.
《刑警与科技》2005,(8B):116-116
司法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公正,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坚强基石。随着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和公诉制度改革,跨地区、集团化、智能化犯罪不断增多,案件证据逐渐多样化,对检察机关的办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司法系统的实际需求,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展开了深入调研,凭借丰富的司法系统业务整合经验,正式推出了天地伟业数字化司法审讯系统。特别是近日其系统在山东某检察院的应用,对于整个检察机构审讯系统的信息化改造都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场勘查在侦破刑讯逼供案件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结合办案谈一谈做好刑讯逼供案件现场勘查工作应注意的几项事宜,供大家参考。一、现场勘查的组织领导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使用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通常涉嫌刑讯逼供案的多为长期在基层从事侦查工作的司法工作人员,其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现场较一  相似文献   

17.
<正> 七、案件审讯案件审讯是司法机构对案件的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讯问,是诉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审讯,通过查对证据,才能对案件作出判断。秦司法机构在受理案件后和作出判决前,一般都要经过审讯。秦统治者对案件审讯作了一系列规定。 (一) 原被告双方到场云梦秦简《封诊式》共收录治狱式例23个,除《贼死》,《穴盗》两案的作案人在逃,有待捕获,《经死》一案的自缢尚待查清之外,其余二十个式例均提到了原告人和被告人(有些原告是官吏和治安人员)。其中《告臣》、《黥妾》、《告子》、《疠》和《毒言》等还记载了对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目前计算机专业取证人员数量的不足,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于现场中正处于运行状态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二步式”取证的方式来搜集数字证据。即先由侦查人员对涉案计算机实施关机分离和保全。尔后再移交专业机构进行数字证据司法鉴定。这种方式虽然保障了数字证据的原始性和证明力。但无形之中造成了存储在RAM中的“易挥发”数据以及其他形式的潜在数字证据的丢失。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这些“易挥发数据”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和潜在的数字证据。因此通过对侦查人员的专业培训.实现“易挥发数据”的现场动态获取和合理保全对数字案件侦查取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浅谈刑讯逼供案件的现场勘查张德祥,徐传启,王尚升司法实践中,一些办案人员对刑讯逼供案现场勘查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往往存在勘查不细致、步骤不明确的问题,以致影响了现场勘查的质量和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提高刑讯逼供案件的侦查水平,本文就刑讯逼供案件的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涉枪案件特别是恶性涉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威胁。如何更有效地检验涉枪案件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为此类案件的侦破、检验和鉴定提供科学、客观的法庭依据和成功率,是从事刑事痕迹检验人员的主要技术课题之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