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民族》2008,(9):1-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白恩培关于扶持僰人的批示精神,切实做好扶持僰人发展工作,8月19日,省民委王承才主任、张慧星副主任和省扶贫办王智主任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深入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法舍村和曰者镇舍黑村调查了解僰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8月20日,调研组听取了州、县领导的专题汇报,  相似文献   

2.
文山州丘北县彝族支系焚人是云南省发展较为滞后的一个群体。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丘北县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了焚人发展扶持工程。工程实施以来,丘北县委、县政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民解忧,  相似文献   

3.
<正>丘北县彝族白彝支系僰人祭山习俗肃穆庄重,富有民族特色。农历二月初七是官寨乡山心村委会岩峰山村小组僰人的祭山日。当日早饭后,全村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早早聚集在村里的活动广场,跳起了淳朴古老的大三弦舞。到了下午三时,祭山仪式开始。全村男子用大家凑钱买好的鸡、腊肉、酒等,在村中的毕摩带领下来到村子的龙山进行祭山。首先毕摩在祭祀的神树脚下用小树枝撘一个四方门,然后用山上的野草编成四方绳子绑在神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蒙默之论文<僰为僚说>以南平僚即南川、綦江之僰人作为其重要证据之一立论,无视于二者风俗之迥异;特别是对其所据史料之解释在时间及空间上均有错位,与实况不符.僰溪虽因有僰人而得名,但僰溪之僰人并非南平僚.僰溪得名在前,僚人徙居其地在僰溪得名之后;且南平僚所在之南平州与僰溪所在之南州非同一地望,故此项论据不能成立.本文还论证了宋代南平军僰人为播州杨保同族之另一分支.因蒙默先生另曾指认播州杨保为僚人,故本文亦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5.
僰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部族,对其来源、族属、迁徙和演变,学术界多有争论,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对此问题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索,希望得到批评教正。僰人的族属元明时期,洱海地区的主要民族是僰人,僰亦写作白。主要用作部族名称。以这样的字作为族别称谓并不是随意取的。认真考究以僰为部族称谓的人们共同体,可以在  相似文献   

6.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7.
僰人考     
先秦时期在今川南一带的僰人已进入阶级社会,建有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谓:“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僰道条引应劭语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载:“南溪,故僰侯国也”;《括地志辑校》卷四说:“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庆符县志·武功记》云:“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以上诸书皆已明载。“僰,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说,僰乃“夷中最仁,有人道,故从  相似文献   

8.
论濮、僚与仡佬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从历史材料中得知,“濮”人在殷、周时代是一个以反殷、反楚而著名的大族,但在秦、汉以后,便不知其下落了。“僚”人在隋、唐之际,曾经活跃在剑南和岭南两大地区,但在此之前,不知道他们的来源,而在此之后,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了。关于“濮”人的族属问题,据近三、四十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大约有下列九种看法: (一)僰族说——朱希祖说:“濮与僰实同一种族”;罗香林说;“西僰之僰与濮族  相似文献   

9.
珙县“僰人悬棺”岩画中的球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珙县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洛表公社,“僰人悬棺”及其岩画皆集中在这里,它是四川省1956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僰人悬棺”的岩画,早已作了摹绘,并已发表了《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岩画调查记》 (以下简称“调查记”)(《文物资料丛刊》2)。  相似文献   

10.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6,32(2):105-116
滇僰古道始于僰道(今宜宾),经昭通、曲靖到滇池,沿途保留了比其他川滇古道更多的遗迹和文物,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云南的第一通道。中原商周青铜器和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多采用滇僰古道上今永善、昭阳、巧家的铜矿,证明滇僰古道最早形成于殷商时期。滇僰古道和公元前2世纪横贯云南东西的铜鼓分布线路的衔接,证明了滇僰古道是蜀身毒道最重要的必经之路,是古代中国沟通西域的重要路段,也是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的一条主干道。秦开五尺道、汉开南夷道、汉魏晋以来的墓和碑刻、唐袁滋的出行路线、西南官话的渗透,证明滇僰古道一直繁荣到近代。  相似文献   

11.
僰夷是元明时期对今傣族先民的称呼,明代西南边疆僰夷由南向北可以分为聚居区、杂居区、散居区,各个分布区的僰夷在保存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区域性的文化差别、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2.
分布在四川南部兴文、珙县、高县、筠连等县一些陡崖峭壁上的一种奇特的古墓葬——“僰人悬棺”,近年以来已成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历史文物。但是,这个“僰人悬棺”,自从三十年代登上学术舞台以来,谁是它的主人,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81年3月,在珙县举行的“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墓葬的族属问题仍是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虽然会上曾有过一番热烈的争论,最后还是莫衷一是,有待继续深入。讨论中,不少同志对“僰人悬棺”的提法提出一些疑难。他山之石,获益匪浅。但对这些疑难的  相似文献   

13.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14.
僰人,僰人     
朱法飞 《今日民族》2008,(12):20-25
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着峭壁上那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孔以及具具神秘的棺木,这是我们对古代焚人仅存的印象。但是这个曾被人们认为已消失的民族,而今却又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出现,他们不仅保留着传统的语言和服饰,同时还保留着古老的习俗,在焚人深沉的历史底蕴上又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丘北县的壮族村寨,每当夜深人静、月上树梢时,山寨里便传来美妙动听的巴乌声。顷刻,情窦初开的男女青年从各个角落聚集在一起,月下串寨,对山歌择偶,寻找心上人。  相似文献   

16.
伍揆祁 《求索》2007,(7):58-60
人的类本性的生成与发展是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工程活动与人的活动即社会实践紧密关联着。文章在解读人类工程与人的类本性的内涵及特性基础上,论述了人类工程与人的类本性的生成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人类工程行动在人的类本性生成与发展中的三个关节点,即培育人的主体性,发挥教育特别是思想教育对人性的正面引导功能,提升人在把握环境的多维与动态中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7.
《今日民族》2011,(2):20-21
马竹选出生在丘北县曰者镇一个叫做河边的回民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一次上街,无意间听到几位外乡人在议论文山的贫穷,感叹文山人思想落后,空有“丘北辣椒”这么好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丘北县备民族学会以“助力精准扶贫·圆梦贫困学子”为主题,积极开展助学捐资活动,对考取本科以上的贫困生给予资助。据统计,备学会资助贫困生39人,共计资助5300O元。  相似文献   

19.
丘北铜鼓     
我的家乡云南丘北县所有的出土文物中,最具“神权”的当数国家一级文物草皮铜鼓。它是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475年)所制,出土于丘北县原戈寒乡草皮村,故名草皮铜鼓。鼓重63.2公斤,高39厘米,呈胴、腰、足三段,胴、腰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20.
正砚山县平远镇新平社区的江海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4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合作社从开始的100头肉牛存栏发展到了800余头,2015年纯收入达190万元,各民族社员户均纯收入达1.4万元,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江海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看到,4个大型厂房里,几百头肉牛长得膘肥体壮。一大早从丘北县专程赶过来的丘北县牡旺畜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福生正在挑选优质肉牛,他准备购买30头到自己的合作社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