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华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作为两岸同胞共同信仰的宗教之一,在增进两岸民众的感情融合和文化认同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天(1月15日),海峡两岸代表在澳门就 春节包机之事展开协商,仅仅一个多小时即达成 7项决议。从1月29日至2月20日,两岸班机 将经过香港飞航情报区而对飞。 如果我们对今年(2005)春节包机问题能有 一个全局的概括认识,当会发现这次包机谈判, 乃是北京方面"善用形势"的一次成功操作。正 因操作成功,两岸代表坐上谈判桌时,己没有太 多问题可以针锋相对。台湾代表原以为要在澳门 过夜,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即全部拍板定案。开会 的时间如此之短,其实已"尽在不言中"说出 了许多问题。在这次春节包机问题敲定之后,我 们甚至已可预估到再接下来,两岸的直航问题己 必将随之而至。有关两岸直航的球,现在已被丢 到了台湾这边,而台湾政府并没有太多可以主控 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你可以不认同共产党,但无法自外于中华文化,你可以批判中国大陆,但不可能说与中华文化毫无关联。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来自大陆东南西北,血缘是很难割舍的。""交流让我对大陆有了新认识",前"台联党"主席苏进强4月份在北京参加一个两岸画展时说。"台湾团结联盟(台联党)"是台湾最"独"的团体之一,而苏进强现在醉心于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8)
正两岸不止有现今,还应该有未来,未来就建筑在两岸的青年身上。陆生可以让台湾和大陆的学生互相交流影响。自己作为一线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从两岸学生反馈的印象来看,这是一个对于两岸化解误解的重要途径。陆生可以刺激台湾学生面对全球竞争,台湾学生可以从陆生那里学到许多台湾小岛不能学到的东西。两者在学习出发点和自主性方面的差异可以相互激励,是一个非常好的状况。蔡当局不应该放弃这种两岸好  相似文献   

5.
吴江 《两岸关系》2016,(4):26-31
正佛教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举足经重的角色。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佛法、对两岸佛教交流的见解。记者:2015年4月,您接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之前,曾任中国佛协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个人经历,以便让《两岸关系》杂志的广大读者和关注您的两岸民众对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在香大、求学以及建立个人事业,因此,我对有着一股浓厚的感情。香港回归祖国4年落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国策,经多风风雨雨的考验,事实证明了香港所实“一国两制”是成功的。然而,当我们放岸关系时,忧虑目前两岸在许多事务上处着状态。这些年来,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会的接触较频密,深感到在两岸会谈事务胶着状态的情况下,民间的交流尤其重要。台湾研究会(香港)是香港注册的民术团体,多次受全国台联的邀请,参加两间的学术研讨会,对两岸的交流、沟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使本人更加了解大相…  相似文献   

7.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8.
王亮  吴师 《两岸关系》2013,(3):16-18
文化部部长蔡武: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岸文化交流需大力推动在回答《两岸关系》杂志记者提问时,蔡武表示,两岸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本人于2010年以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的身份赴台参访,推动了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期待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有更多的两岸文化方面的交流。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两个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为顾问的大陆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护送团一行,在圆满完成护送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到台湾供奉任务后,从台湾经香港于3月2日下午返回北京。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会见了护送团成员,对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前期取得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护送团所做的细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王兆国在讲话中说,两岸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脉。希望今后进一步扩大两岸佛教界的交流和交往,以民间交流促进两岸人…  相似文献   

10.
陈筠 《两岸关系》2010,(6):19-21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2008年两岸关系出现转折性的积极变化、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实现……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地下空间开发非常成功,政府曾经提出,要把一个日本变成十个日本。日本的一些城市的地下开发,可以深入到地下100米!东京有没有到这个程度我不清楚,但是几乎一走入地铁,就让我张大了嘴,难怪在日本这个弹丸之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1)
正"我到大陆读书,牵扯到我个人对于家国定位的关注,个人的自我实现,以及对于学术的追求。早些时候,我在学术上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探讨,主题是关于两岸的未来会怎么走。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感觉时代青年不能只是在书本上找寻知识就算了,还必须要走入实践,并且研究结果还要可以对实践有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发挥一点作用,从而让人生有意义。""直到知道了自己已经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母亲仍然对我到大陆  相似文献   

13.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14.
陈伟建 《台声》2001,(10):10-11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蒸蒸日上和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台湾大学生选择到北京求学深造,或观光旅游。笔者由于工作之便,接触了许多的这样的台湾大学生。来听听两个台湾大学生自叙在北京的故事。故事之一: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来自台北如今已在北京学习的丁同学到北京之前,我对北京的想象是一片灰茫茫的感觉,我以为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里一定是什么都很落后。可是,当我一到北京机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崭新的机场不比国外任何一个现代化大机场差。当车子走在机场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道路两旁都是北京申奥的旗子和招…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2)
<正>现在,许多人滥用了"自由",以自我认为的自由来侵犯他人的自由,实在不当。今后的世界要和平,社会要和谐,必须要大家先尊重别人的自由。佛教释迦牟尼佛制订了很多的戒律,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佛弟子有在家佛弟子的戒律,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受戒,认为戒是不自由的,受了戒,杀生不可以,偷盗不可以,婚外情不可以,妄语两舌不可以,太不自由了。实际上,在佛教解释"戒"这一个字,是  相似文献   

16.
台声 《台声》2005,(5):33-33
连战自大陆“和平之旅”返回台湾后,台湾媒体4日纷纷报道连战此行带给台湾的变化,认为此行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并显示了台湾渴望两岸和平的主流民意。《中国时报》社论《连战的大陆行为两岸关系改变些什么?》表示,任何有前瞻视野的人,大概都会肯定,两岸关系经过了这“八天七夜”之后,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社论说,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连战此行确实成功扭转了两岸的氛围。此时此刻的两岸氛围,是和平、交流的倡议此起彼落,这个氛围的转变,正是从连战踏进大陆之际开始的。社论认为,连战此行也测试出了台湾目前的主流民意,就是渴望两岸和平。台湾当…  相似文献   

17.
兰沁 《台声》2002,(8):1-1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三通”再度成为两岸热点话题。台湾在野党及工商界多个“三通”经贸团相继参访大陆,掀起了又一轮推动两岸“三通”的热潮。7月5日,钱其琛副总理在会见台湾两个访问团时表示,“只要把‘三通’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尽早可以实施,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钱副总理充满善意、诚意和务实的讲话,得到了岛内工商界和舆论界的热烈响应。令人遗憾的是,7月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回应却说,如果将两岸“三通”看成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就是预设前提、条件、泛政治化,是不可以的”。再次拒绝了大陆…  相似文献   

18.
钟逸人 《两岸关系》2002,(10):36-37
2002年8月19日,广东惠州市台商协会杨平和会长给本刊写来题为“两岸三通,民心所望”的信。信中说“15年前,当台湾当局尚未开放台商到大陆投资时,我便悄悄的买了一本外国护照,满怀希望地到大陆投资。当时,我的直觉认为中国就像一只刚睡醒的狮子,其威力无比,前途似锦。随着改革开放既定不变的政策,我相信中国将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于是我不断地扩大企业的投资经营。通过15年来我在祖国大陆投资办厂的观察,已印证了我的看法,祖国大陆整个投资环境已大幅提升和改善,举国上下政通人和,日新月异,到处都在蓬勃发展。”信中还说“两岸同是炎黄子孙,民间的交流是不可阻挡的,两岸的经济互利互补,所以两岸应该及早三通”。也许杨会长的经历和体会可以代表一部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24)
正11月28日晚,由全国台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两岸一家亲——纪念两岸开放民间交流30周年特别节目"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演播室举办。今年恰逢两岸开放民间交流30周年的重要节点,这是两岸同胞从彼此隔绝隔阂到相互了解亲近的30年,是两岸不断增进共识、情感共鸣的30年。"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空,你我未来命运相与共;一样的皮肤,一样的脸孔,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晚会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20多年来,两岸海上通航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1986年之前的互不通航到之后的间接通航,从1995年起分步开放通航到2001年的沿海局部直航,不断取得进展.随着两岸经济交流规模日益扩大,台湾当局逆"三通"潮流而动的阻力越来越无法抵挡两岸直航的客观要求.基于经济利益的现实需要,新世纪之初,形势已发展到突破双向直航的临界点,逐步走向两岸全面直接"三通"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