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14,(3):F0002-F0002
  相似文献   

2.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14,(2):F0002-F0002
正蔡光举蔡光举烈士,军校第一期学生,任教导团三营党代表,在攻打淡水中英勇牺牲。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称之为黄埔军校牺牲的第一人。左:蔡光举烈士遗书《青年军人》第二期刊载的"蔡光举烈士遗书二通"右:《蔡光举烈士殉党详情及其事略》蔡光举烈士的事迹,在军校的刊物中广为宣传。这是《蔡光举烈士殉党详情及其事略》。  相似文献   

3.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4):46-46
  相似文献   

4.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14,(1):F0002-F0002
正~~  相似文献   

5.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2):35-35
80年前中山舰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黄埔一期学生、中共党员李之龙(时任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包围了东山苏联顾问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强令在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全部退出。图为奉蒋介石之命停泊在黄埔军校前的中山舰。(本刊资料)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本刊资料)黄埔军校学生野外演习。(本刊资料)1927年黄埔军校新年联欢大会。(本刊资料)军校生活黄埔老照片~~  相似文献   

6.
正老照片是历史真实的影像记录,蕴含着时代细节,具有丰富的人文信息。考证老照片,读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可以为史料补遗。金秋九月,笔者应黄埔后代杨平生之邀,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周至县哑柏镇杨家老宅,杨平生指着一只民国铁皮包边木箱说:"这是我父亲杨俊民在中央军校七分校当军需官时使用的箱子,是他返乡时带回来的,从不示人,连家里人也不知道这里面装有什么宝贝。文革开始,我父亲担心因历史问题被抄家而失去  相似文献   

7.
《黄埔》2008,(3):11-13
1988年6月15日,《黄埔》杂志创刊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图一、二为招待会会场。  相似文献   

8.
老照片     
正~~  相似文献   

9.
民政老照片     
<正>老照片承载着人们的回忆,记录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刊精心选取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阶段生动讲述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故事的照片。让我们透过照片,抚往惜今、奋发前行,续写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我和我周围的黄埔同学都爱说“《黄埔》杂志是我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这句话,这是肺腑之言。我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她创刊那天起,90多期了,我一期也没有拉过。《黄埔》杂志确实成了我的精神寄托。从杂志中,我看到我失散几十年的同学,与他们重新建立了联系;还看到大批同学当年学习战斗的勃勃英姿;也看到他们今日虽然霜染鬓发仍奋斗不止的身影。作为一名黄埔同学,我真为他们也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黄埔同学的天职就是实践先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如今,我们二十几期以前的同学大多步入耄耋之年,但身…  相似文献   

11.
孙宝礼 《黄埔》2008,(3):115-115
倪光先生和我是西安王曲黄埔第七分校十七期的同学。在抗日战争年代,倪光担任陆大参谋班的教育副官时,我们就有过交往,后来我们同时投考到七分校,他被分配到特科总队任通信兵,我和杨基庆同学被分配到十三总队。我们曾一起在学校大操场上练兵习武,一起修马路建营房,我们穿着草鞋、吃着扛子馍一起在黄埔军校中成长。抗战的后期我们又同在重庆大坪军委会干训团一起学习。抗战胜利后,我们又一起被分配到东北行营,还同在第四处当参谋。  相似文献   

12.
黄埔风云     
吴昌华 《黄埔》2006,(1):33-36
本刊2005年第6期介绍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十二期的吴昌华,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历时半年撰写了章回体文学巨作《黄埔风云》的情况。全书80回,近90万字,时间跨度从1924年至1976年,涉及黄埔师生108人,洋洋洒洒,大气磅礴,极富传奇色彩。吴老在百忙中修订了书稿,授权本刊连续刊登,让您在阅读中体味中国现代史上那波澜壮阔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黄埔情     
那是1996年,北京的黄埔十八期同队同学刘子杰,邀我去首都旅游。我偕老伴同往。初到北京,人地生疏,刘同学恐我俩迷路,特到火车站迎接。分别五十载,今朝重逢相会,欢乐心情难以言表。子杰热情款待,夜间让出自己床位,让我夫妇好好休息。翌日,子杰亲自导游,浏览天安门、故宫及其他名  相似文献   

14.
王丰艾 《黄埔》2010,(4):28-28
照片中这位老人叫王兆澍,黄埔军校二十二期一总队步科毕业,江苏镇江人,现居天津河西区。  相似文献   

15.
黄埔情     
曹立德 《黄埔》2006,(3):62-62
那是1996年,北京的黄埔十八期同队同学刘子杰,邀我去首都旅游。我偕老伴同往。初到北京,人地生疏,刘同学恐我俩迷路,特到火车站迎接。分别五十载,今朝重逢相会,欢乐心情难以言表。子杰热情款待,夜间让出自己床位,让我夫妇好好休息。翌日,子杰亲自导游,浏览天安门、故宫及其他名胜古迹。告别之时,依依不舍。他送我夫妇上火车,一直站在车窗边,寸步不离。我多次催他回去,待火车慢慢起动,我伸出头,再次紧握着他的手告别,他鹤立原地,高举起手左右摇动,直至不见人影。这一幕深情似海的剪影,距今已有十年,每每记忆犹新。别后电话不断,尺素频通,互告近况,  相似文献   

16.
黄埔风云     
黄埔军校这一曾经承载许多年轻的抱负和激情的神秘所在,给我们留下太多不平凡而又令人惶惑的历史辉煌。没有哪一所学校能象它那样对中国历史发生过如此巨大的直接影响。上溯弥漫中国近代几十年的战争烟云,一个不断修正自己航道和需要御寇图强的年代,多少吹响的战斗号角都回荡着  相似文献   

17.
黄埔书讯     
《黄埔》2007,(2):63-63
《中国结——两岸关系重大事件内幕》;《长沙·常德·衡阳血战亲历记——国民党将领葛先才将军抗战回忆录》  相似文献   

18.
黄埔书讯     
《黄埔》2008,(2)
《永远的怀念——纪念戴安澜将军》2007年5月26日,是抗日英烈戴安澜将军远征异域壮烈殉国65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他的英雄业绩和高尚人格,戴氏四位子女(东靖篱澄即:戴复东、戴藩篱、戴靖东、戴澄东)编辑了这部纪念册,以示对于敬爱父亲的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19.
黄埔情深     
聂力 《黄埔》2007,(1):18-19
黄埔,是广州郊外珠江上的一个小岛。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倡导建立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当时恐怕谁也想不到,这所军校会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同心协力,先后进行了东征和北伐,为结束军阀割据立下大功;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同全国人民一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殊勋。在中国现代史上,黄埔军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埔书讯     
远声 《黄埔》2007,(3):63-63
《中国黄埔军校》陈宇著解放军出版社定价59.00元本书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的历史。对黄埔军校的创立、发展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做了比较客观、真实的记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