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皇帝较之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显得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放荡不羁,完全表现出与君主身份不相吻合的行为,我们将之视为"问题"皇帝。其"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来浅析皇帝"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家庭教育、在学宫教育上、社会教育上来分析君主角色失范"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秦始皇嬴政"称帝"到窃国大盗袁世凯"驾崩",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408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人的名字起得相当搞怪,生造字、冷僻字常常让人"畏名如虎"——皇帝们,连起名都追求"与众不同"、"超人一等"呢!  相似文献   

3.
朱勇 《政法论坛》2021,(1):10-28
中国古代,皇权与中央权力集中体现为皇帝决策权.清代统治者借鉴汉唐宋明历代政治法律实践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身的治国理政需要,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皇帝决策法律机制.首先,基于"皇权无上限"的原则,法律明确规定皇帝的决策权范围,赋予各级机构对于皇帝决策权范围之外相关事项的直接决定权.其次,法律严格设定"本章批答""御门听政"两...  相似文献   

4.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  相似文献   

5.
大凡古代戏看多了,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皇帝稍有一点举手之劳甚至抬屁股之劳的小恩小惠,立 刻会被受此恩泽的"草民"或"奴才"感激涕零地说一句"谢主隆恩"。但历史毕竟只是历史,"草民"和 "奴才"也终于当家作主了,那些皇帝和王侯将相也只能活跃在电视里的泡沫剧中了,虽然皇帝老子没有 了,但"叩谢隆恩"的"感人一幕"却以另一种形式"不屈不挠"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6.
夫人政治     
皇帝怕老婆,以隋唐为最。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氏,经 常把杨坚管得一愣一愣的,苦不堪言。甚至当了皇帝之后,好 不容易偷偷搞上了两个小妞,席不暇暖,即被独孤知道,马上 将两个"狐狸精"逮去弄死。杨坚知道后,策马狂奔,说是皇帝 不做了,被大臣拼命拦住,死拉活劝,杨坚长叹一声:"吾贵为 天子,不得自由!"据说,这就是汉语"自由"一词的最早出典。 进入唐朝,一世英雄的唐太宗李世民偏有一个豆腐性的 儿子李治,而且还继承了皇位。于是,皇帝惧内故事又在唐朝 有了更辉煌的续篇。这位贤内助表现更加出色,心也更黑,手 也更辣。不仅管皇帝的后宫,而且大模大样地把手伸到了前 台,替高宗皇帝管了天下,连上朝都要并排坐,"朝中并称二 圣"。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衙门种菜的规模可以说要多大有多大。英宗皇帝甚至为这事儿大发雷霆。本来么,衙门是什么地方?是国家权威的代表,神圣不可侵犯,怎么能自轻自贱地混迹于农田!英宗皇帝明确要求:"今后诸处官员廨宇不得种植蔬菜出卖。"随后,英宗皇帝又搞了个政策缓冲,在严令上留了一个后  相似文献   

8.
古代官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箴",就是劝诫做官的警世名言。历代清官名巨都把"官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传,唐代皇帝对州县长官都会赐下戒条,以使他们上对得起皇帝,下对得起百姓。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即位后,为整饬吏治,公元941年亲自写下《诫谕辞》24句,以诫地方官,要爱护百姓,不做贪官污吏。北宋初年,宋太宗鉴于历史教训,择选《诫谕辞》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  相似文献   

9.
古时,在大狱中苦苦煎熬的囚犯特别盼望皇帝家能发生什么特大喜事,比如老太后过60、70岁大寿,多年不育的皇后喜得皇子,等等。每逢此时,皇帝不免"龙颜大悦",便要"大赦天下",囚犯们就  相似文献   

10.
康熙帝常言:"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明清两代皇帝,在登基之后,除处理政务、躬身祭祀之外,读书是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作为嗣君继位之前,曾受到良好的教育,老皇帝为其延请名师,并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但是,总的说来,清代皇帝出身满族,入主中原后,为统治全国,更需如饥似渴地学习.清代皇帝的读书好学,以康熙帝为最.  相似文献   

11.
毛亚楠 《方圆》2020,(9):68-71
政治上的这种"以防为主"的权力制衡特点也深刻影响到了宋代的司法制度,宋代的台谏制度、司法机构的设置以及独特的司法监督机构都体现了这个特点相信随着历史剧《清平乐》的热播,观众们对仁宗皇帝的"办公"日常已经有所了解——皇帝与众臣工共治天下,是宋王朝十分典型的朝堂风景。但是由于此剧着重展现帝后之情,而让引发集体回忆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文背诵默写男子天团"沦为了摆设,故不少人有了弃剧的打算。  相似文献   

12.
一次,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在轮船上遇见一个钱庄商人问他的姓名.丰子恺答:"姓丰."钱庄商人纳闷地问:"什么风?"丰子恺解释道:"成丰皇帝的'丰'."  相似文献   

13.
正吴春明离受到被厦门大学除名的惩罚,只有一步之遥。作为博导"诱奸门"的主角,他因2014年10月14日来自校方"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的处分而"实至名归"。这一处分的背后,是一对师姐妹含泪且含愤的遭遇、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勇  相似文献   

14.
张军 《法人》2014,(3):92-94
正历史上有谁竟敢关掉皇帝私设的小金库?还真有人敢这么做,他就是唐代的陆贽看罢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犯迷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城"。全天下都是皇帝家的,他还需要设立个人的"小金库"?再说,皇权至高无上,他就是想建个"小金库"什么的,谁还能让他关了撤了?确实,按寻常道理,是可以这么理解的,但历代天子为了标举"与民共治"的圣训,往往不是一个人霸着天下的财富而独享独用的,他们总是通过设立度支或者户部的什么机构来支配那些钱财的,比如用于军  相似文献   

15.
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皇帝深居深宫,与外部世界长期处在隔绝的状态.而皇帝首先要了解国家,才能治理国家.皇帝要想不被架空权力,就必须得到臣子的回应,这就要求下臣们时刻了解国家大事、百姓动向,然后上报皇帝,等待皇帝作出相应的施政方针.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个信佛的朋友,每次去寺庙烧香都要烧4根,而不是通常的3根,他的理由是"多烧一根,好让菩萨觉得我特别,格外记得我".大臣拜皇帝,那份善祷善颂,绝不亚于信徒拜菩萨,他们当然也希望皇帝和自己的关系与众不同,好让自己得到格外多的关照和好处.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天人三策"之后,西汉朝廷确立了"独尊儒术"的统治策略。此后,汉朝又不断地推进儒家的德礼之教向郡县法秩序的渗透,皇帝诏令及地方官的政务均为此种努力的表现。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律独尊时代,郡县是皇帝对民众之垂直统治的基点,法律则成为民众的唯一行为规范。然而,在重视儒术的汉代,郡县既是皇权统治的施展空间,也是朝廷将儒家的德礼之教付诸实践的空间。正因为此,儒学对郡县法秩序的影响不断扩大,此种影响的扩大则又是中国古代儒教国家得以形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熟悉古戏的人对"钦差"这个头衔并不陌生.封建社会里,皇帝点谁下去查办或者巡视,那么,这个大臣就是"钦差大臣",何等的风光?然而,时至今日,居然又有部门任命起自己的"钦差",并且"领差"者颇感荣幸,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19.
徐国栋 《现代法学》2013,35(2):27-41
《韦斯巴芗谕令权法》是西方世界保留下来的最古的较完整宪法文本,其发现证明了"罗马公法不存在或虽存在但无价值论"的错误。该法被铭刻在两块铜表上,第一块铜表佚失,得到保留的第二块铜表包括8个条文外加一个制裁,它授予韦斯巴芗皇帝外交权、元老院会议主持权、召开元老院会议通过法律权、官吏推荐权、城界外推权、自由裁量权、免受一定法律约束权等权力,还包括溯及力条款和免责规定。该法确定了元首制时代皇帝与元老院的权力分配关系,是长期存在的王权法的一个例证。尽管该法表现了皇权扩张的趋势,但仍维持了皇帝在法律之下的西方宪政传统。  相似文献   

20.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击鼓鸣冤"的情景,似乎只要一敲鼓,无论主管官员是否情愿,都必须受理百姓的诉状.古代老百姓告状真的如此容易吗?一个平头老百姓"上访"到皇帝面前,这中间的路到底有多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