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公益林对维持生态平衡、防护自然灾害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者或者所有者因建设、管理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补偿。生态公益林补偿具有复杂性,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构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武陵山区是全省集中连片的经济欠发达区域。该区域生态环境复杂,生态建设任务重。在举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迫切。湖南武陵山片区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借鉴各地区成功经验,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和税收机制;设立专项生态补偿基金,化解生态补偿资金匮乏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随着南海资源开发的深入与南海纠纷问题的剧增,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法律补偿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随着南海资源开发的深入与南海纠纷问题的剧增,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法律补偿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区际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重要内容之一,区际生态补偿有利于生态公平的实现、地区差距的缩小,使得生态安全得以保障,能够促进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以法律为保障,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当前需要确立以国家为主导的模式。为促进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其实施范围主要包括流域生态补偿、森林生态补偿、固体废物生态补偿以及大气生态补偿,同时,还应建立异地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在实施生态补偿方面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要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为了使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应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明确化、补偿方式多样化、补偿运作市场化和补偿效果"造血"化的基本原则,从设立三江源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科目、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资源环境税制等方面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根据法律诠释学、法理学等学科以及司法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法律不确定性已经成为法学界的普遍共识。但法律的确定性仍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具有巨大法律实践意义的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降解法律不确定性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表明,传统的概念疗法与逻辑构建思路业已失败。这就要求创新思路和方法,在寻求法律不确定性补偿机制的方向上进行研究,理清构建思路,最终达成构建法律不确定性补偿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是实现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重要制度和手段。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生态补偿的基本法对生态补偿的原则、对象、范围等做出总体性规定。因此,有必要将生态补偿思想融入环境法律制度,针对不同的生态补偿进行不同的制度设计,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征用中因补偿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动产征用补偿问题实质是公权力与私有权利之间的利益冲突 ,要解决这一冲突 ,有必要在正确认识不动产征用行为的法律性质的基础上 ,从法律角度对我国不动产征用中的补偿问题进行认真审视 ,并完善与补偿问题有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完善海南省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省建设的迫切需求。海南生态补偿机制经过探索初具规模,然尚有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并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部生态补偿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生态环境仍呈不断恶化趋势。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立法,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才能确保西部生态补偿工作得以长期、稳定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原则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国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破坏者付费原则,主要针对行为主体对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的行为进行的补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也会像其他企业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我国商业银行进入市场的法律机制已基本完善,但退出市场的法律机制尚未建立.如何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是目前法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着多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缺陷。这些缺陷导致惠及东部和全国的生态治理相当程度上是在西部单方面付出情况下进行,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各族农民单方面付出情况下进行。在理论层面,现行生态补偿理论主要局限在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政府税收方面,不足以解决当地农民“失有所得”问题。为此,应该以“补偿还原”为核心和主要改革方向,进行中国生态补偿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在政策与法律法规文本中存在不同表达。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补偿措施等不同的语词表达在内涵上存在明显区别。生态保护补偿属于利益补偿的法律制度范畴,其立法旨在实现生态保护利益的社会性平衡,保障生态保护地区的发展权。可以将生态保护补偿界定为: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保护地区的合理发展,国家对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或因此而使其发展利益受到限制的地区予以直接补偿,或者指导有关地方政府之间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补偿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生态补偿主体在范围上小于生态受益主体,生态受偿主体即生态受损主体。生态补偿的条件根据生态补偿性质的不同而异。生态补偿的标准应高于生态受损主体的损失才能发挥其激励功能。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生态补偿的方式也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补偿有关制度设计的前提,在于对其所规范的补偿行为法律属性的判定。现有的法律性质观对生态保护补偿的判定依据不科学,均未抓住生态保护补偿行为背后的主要矛盾。虽然生态保护补偿活动中存在行政行为,但不是其本质属性;生态保护补偿也不是行政补偿,不是行政合同行为;我国存在生态保护补偿的市场化行为。本质上,生态保护补偿行为体现了民事财产权的运行,是平等、独立的民事物权主体之间的民事财产权关系,这种财产权关系体现了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不同领域的保护补偿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中财税政策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基于环保的收费制度和实施环保的补偿制度。二是税收制度和政策中的环保措施。这些制度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亟需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中的财政激励思路,客观上衍生了若干方面的隐含激励。比如:对改善民生和增加就业形成负向激励的可能性;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过度激励的可能性;对生态产业排他性形成无效激励的可能性;对地方政府改善生态环境的激励作用有限。结合实践调研,提出鼓励生态功能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约束其实现财政收支综合平衡,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体财政激励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