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申林 《长江论坛》2020,(1):39-45
分权制衡理论是西方近代时期出现并发展完善的一种政治理论。西方分权制衡理论的演进大体上呈现三个基本特点:第一,从主张立法机关对其他权力机关的单向制约发展为强调立法机关与其他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第二,从忽视不同权力机关之间的力量平衡发展到注重各种权力机关之间力量的相互平衡;第三,从单纯考虑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制衡发展到权力制衡与权力协调并重。  相似文献   

2.
吴琳 《理论月刊》2004,(7):69-70
本文论述了代议制、分权制衡机制两者的有机联系,并认为二者的合力促进和完善了资产阶段民主制度:代议制具有任期、代议的特点,意在突出国家权力的归属和授予;分权制衡重在强调任期内、权力运作过程中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代议与分权制衡制度、法律一起构成了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主要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3.
祝青江 《人民论坛》2014,(7):145-147
权力制衡主要是指把国家的权力分成若干个部分或系统,由不同的人和部门掌握,各个部分或系统相互独立,互相牵制和相互平衡的一种制衡原则和体制。我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间的严重失衡已成为不争事实。文章探索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分离、相互制衡之道,实现两者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彭兵 《理论月刊》2007,(3):70-72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公共权力具有人民性、相对性、支配性、权威性、组织性、稀缺性、经营性和代理性。当公共权力不受到限制时,掌权者就会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侵害公民的权利,这需要通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舆论手段在体制内解决公共权力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公共权力的制衡路径设计基本组合思路为对于最高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横向制衡;对于中间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以纵向制约为主,横向制衡为辅;对于最底层级的公共权力,在制衡路径上应当选择纵向制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渊源和发展谈起,结合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在当代中国实现权力制衡的必要性.并对一些可能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葵 《湖湘论坛》2005,18(4):77-78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构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立一套有约束力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与制衡分权学说,司法审查制度是应自然法和制衡分权的需求而产生的独特制度.自然法是高于人定法的高级法,这种高级法促使了法院宣布制定法无效这种观念和实践的出现,但这种观念和实践在殖民地早期处于萌芽状态,甚至和当时的议会至上是矛盾的.随着殖民地脱离英国,制衡分权学说逐渐取代议会至上学说成为北美的主导性学说,因此宣布议会立法无效从而捍卫自然法的观念逐渐变得清晰,司法审查获得更加坚固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政治学说史上,分权和制衡思想由来已久。分权就是在政体设计中依据一定的原则和目标,将政治体系各要素的活动进行科学的建构,把政治任务、政治责任、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制衡就是建立一定的政治冲突机制以保持权力的平衡,使权力机制能够协调并有效运转。一、古希腊早期的民主政体设计中体现的分权和制衡思想在公元前六世纪的雅典社会,已有相当规模的阶级冲突和党派冲突存在。各个阶级和政党对政治权力的争夺使得他们对政治体制的设计各有不同的想法:贵族掌握并极力维护着寡头政体的政治权力,平民则试图以利益共享的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权力严重失衡,影响了大学的健康发展。大学内部管理权力最根本的形式有两种,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互补和协调的,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制衡,可以较好地促进大学内部管理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0.
于丹 《理论月刊》2007,(10):129-132
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思想史上众多先哲们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如何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思想家们有了本质的分歧: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根据"道高于君"的原则,采用道义制衡君主的绝对至上的政治权力,这种制衡的作用是或然性的,因而它从未根本的发挥过作用。从本质上说,道义制衡并不能真正对政治权力产生强制的约束力,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条件下,可以对政治产生积极的协调和软制约作用。本文将尝试着论证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制约的双重思路,并对传统制衡观念内容的转换和现代应用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1.
黄乔松 《桂海论丛》2007,23(1):16-19
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能否对乡村社会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做出积极、负责任的回应,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提升乡镇政府回应能力就要改革压力型行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把握好回应指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乡镇政府回应机制和注重对乡镇政府回应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于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西方话语"陷阱",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衡量标准,例如西方民主话语凭借"选举至上论"、"民主富强论"、"民主一元化"等话语攻势企图垄断民主标准的制定权和民主模式的主导权;及通过制造一系列"陷阱"理论来质疑、构想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例如国强必霸思维模式下的"修昔底德陷阱"和作为霸权稳定论思想延伸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对这些"陷阱"理论要尤其注重批判性分析。西方话语"陷阱"的认知逻辑在于以"抽象的人"为认识论原点,将社会历史的实践者与具体的实践环境相分离;且由于对认知主体的确定性把握不足,导致"陷阱"理论频发和"普世性"思维模式下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普世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现实的人"及其所处于的历史环境为认识原点,才能走出西方的话语"陷阱",正确认识有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内卷化概念为理论视角,指出数字灵工在进行知识性、文化性的创意劳动时,能够提高工作激情和成就感,但面对平台注意力经济的不可预测性和平台规制时,他们陷入了一个高度内卷化的工作状态:自我锁定失活创意路径依赖。具体来说,数字灵工在平台资本裹挟和量化规制下,逐渐固化了创作内容类型,并展开了故步自封的逐量创作。从结果来看,数字灵工看似实现了自由和自雇,但个体化的职业形式导致后期发展动力不足,陷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中,难以产生对个人更大回报的增长模式。研究依托平台创作群体,重新阐释和理解内卷化概念,有利于我们拓展内卷化在劳动领域的解释力,同时揭示灵活就业的数字灵工平台劳动的困境及深层逻辑,尝试探究可能突破内卷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思想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基本常识和事实,是对资源有限与发展无限的人类世界根本矛盾的深刻洞察。国家的地理位置、生存空间、对空间的把握能力及地缘边际利益关系是地缘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地理位置、边际关系、权力优势等是其斗争逻辑的主要内容。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明显提高,地缘政治的斗争逻辑已成人类命运的阻遏力量,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因时而出,必将开辟人类命运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6.
刘波 《人权》2012,(6):25-28
The logic of a theoretical system is the inner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Since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re have been abunda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garding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le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socialist human rights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researchon the socialist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17.
张秉福 《桂海论丛》2004,20(6):57-59
递归性是人的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动力机制。借助递归的思维路径,人们可以用简单的、自明的低层次要素描述、构造、说明复杂的整体,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复杂的问题。递归问题丰富和补充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与复杂性科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发展规律上,而要具体考察每一个历史时代所展开的特殊的“时代逻辑”,透析支配着这一特殊历史时代的“特殊的原则”。邓小平理论形成于一个历史变革的时代,它的创立者以超迈前人的理论勇气和理性自觉,在应对时代挑战和危机的过程中,深刻和敏锐地把握了隐含于时代问题和矛盾冲突中的历史的必然逻辑,将其升华为自觉的理论化的思想逻辑,然后用以启迪和发动广大群众,从而转化为群众的历史实践。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不仅集中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逻辑如何通过一定的内在机制和矛盾发展道路转化为自觉的思想逻辑并使二者达到辩证统一的过程,而且表明了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邓小平理论在这辩证统一的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和先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对社会的综合治理。这引发了学者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治理能力的相关思考。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的治理手段,虽然并非是现代社会的常规国家治理方式,但却在中西方传统社会至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国家治理中的文化因素入手,考察文化引发治理困境、促进治理转型、达成治理优化的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