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指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及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主体的自觉活动,他们各自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素质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云云  刘诚 《前沿》2011,(15):27-2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讨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认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党的领袖人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主体,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主体。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特征.根据这一特征,中国共产党集体组织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主体和核心力量,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党的领袖和干部、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群众,且分别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广大非党员群众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组成部分,但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和他一生中"三起三落"的独特经历对他后来领导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具体又是怎样影响的?这是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深入的地方.本文认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和"三起三落"的独特经历是邓小平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要主体条件.可以说,没有这两个重要主体条件,就不会有邓小平后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领导和推动.  相似文献   

5.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6.
周楠 《人民论坛》2011,(11):78-7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包含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集体主体,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党的领袖和干部、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群众,并分别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研究一直是“匿名主体”的状态,当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界定大致有政党主体论,领袖主体论,综合主体论,知识分子主体论、群体主体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非自动生成,而是在主体参与和推动中实现.通过内在结构的分析能够看出,领袖人物、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其中领袖人物是核心主体.  相似文献   

8.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亟需回答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要着重回答"化"的前提、"化"的态度、"化"的工具、"化"的阶段、"化"的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科学内涵是融合五"化"的整合体: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逻辑前提,树立解放思想的求真务实态度,立足于实践的根本性工具,经过内化与外化互动的双重阶段,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有效推动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关系力量的总称;在"应然"逻辑层面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逻辑结构;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表现为一个由原初态、次生态和新生态构成的历史结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应包含理论起点和实践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集体主体,其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党的领袖和干部、党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群众,并分别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利益协调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尺度是人民利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益观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理论和方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做好利益协调的思想,为中国即将迎来的社会主义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2.
利益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本质。在空前凸现利益矛盾、利益冲突问题的当代社会,加强利益范畴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而分析利益关系、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关键与核心,则在于正确认识与分析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体是中华民族,而民族文化也是一个隐性而强大的主体,型塑、影响所有的亚民族的主体。在中华民族大主体之下包含有各种不同态度的亚主体,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不同需要的主体,其中主要有信仰需要层面的,意识形态需要层面的,科学应用需要层面的。与此同时,在其态度上有积极的、受动的、主导的、追随的,在其运用上又有实事求是的、教条的、经验的、实用主义的、修正主义的等等。  相似文献   

14.
肖铁肩  刘真金 《求索》2011,(9):104-106
从主体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不断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产党的领袖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李雅莉 《前沿》2012,(8):18-20
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以国情为基础。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一生都很重视国情的考察和研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对国情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由于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两个时期的国情认识的准确性不同,因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毛泽东的国情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一 《岭南学刊》2009,(1):13-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包括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物质结构,中国与国际之间的层次结构,领导与民众之间的主体结构,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理论之间的横向结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结构,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发展结构六个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卫儒 《传承》2010,(24):115-117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解决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真理、修正谬误。  相似文献   

18.
1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首先拟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然后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以此全面准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体”的理论和实践。这一社会主义的崭新形态,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了经典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基本制度,修正了脱离本国实际、求高求纯的传统社会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