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国内一些学者将西方的协商民主引入中国,视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协商不但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而且已经在实践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同时我国的协商与西方所谓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但同时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型的民主范式。比较分析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背景和中国协商民主推进的动因,可以发现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协商与民主"分"的可能性和"合"的现实性以及两者间不必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商谈民主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他关于公共领域的分析基础之上的.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及商谈民主概念,但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兴起的研究、对公共舆论性质的考察,都揭示了一种建基于民众对话沟通的民主理论存在之可能性.而《在事实和规范之间》一书则通过对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和内部分型,即强公共领域与弱公共领域的划分,将双轨制的商谈民主理论正式推上历史舞台.作为突破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型民主模式,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预示了未来世界民主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商民主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学界围绕协商民主的概念、提出背景、形式、特征、意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平等的协商民主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协商民主传统,它赋予了平等更重的份量。作为平等的协商民主的内涵体现在两个维度:从形式平等的维度来看,作为平等的协商民主体现了机会平等;从实质平等的维度来看,作为平等的协商民主还体现在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上。作为平等的协商民主的价值体现在,一方面它体现了人人平等的道德直觉,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塑造积极公民,提高公民参与。作为平等的协商民主对于民主理论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因为其深化了对民主内涵的认识而受到了国内政治学界的重视与研究。近几年以来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不断增多,2003年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发表了《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一文,是国内较早的协商民主研究之一。2004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共中央编译局陈家刚博士主编的《协商民主》一书,该书全面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协商民主的主要观点,为国内协商民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协商民主研究正在成为国内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是保护包括少数人在内的所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民主政治中,多数民意作为裁定规则是政府合法性的源泉,是解决冲突、达成“重叠共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故意遮蔽少数民意,甚至损害少数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程序化运作中,要捍卫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需要超越民主本身的狭隘视阈,从自由主义和协商理念中寻求支撑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9.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选举民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应运而生。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协商民主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西方协商民主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层次多、范围广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无论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基本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协商民主。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选举民主,进而实现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红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作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理论的一种可能的替代,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的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但是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民主形态,协商民主理论的诞生之日也就意味着聚讼纷纭之时。由于协商民主理论是建构于特定的理论前提和假设基础之上的,因而它面临着来自于理论上的诘难和践行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西方传统代议民主基础上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发展起来的最新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因为不一致才有协商,矛盾和冲突是需要协商的前提,在既有参与者中,利己主义诉求也是正当的,通过协商使不一致或妥协或让步或理解,逐步达到消气、减震和聚力的目的。协商民主既提高公民素质又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它能有效地弥补政府的缺陷,增强政府的人民性,使政府从形式上和实质上成为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创造和特色。坚持协商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本文从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随着自由主义经济的调整和立宪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确立,一股新的民主思潮——协商民主在西方迅速崛起。1980年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概念,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詹姆斯·博曼、乔·埃尔斯特等分别出版和主编论述协商民主的专著,使得对协商民主理论的探讨不断升温。 相似文献
16.
王征宇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25-2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今天,协商民主以其独有的丰富内涵和形式凸显出在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两个重大课题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新的时代赋予了协商民主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创新和拓展。以新的视角全面准确地把握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求和趋势,是有效推进协商民主具体化、现实化,实实在在"真协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杨建平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14-17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热潮,国内的学者及时地将译著介绍到中国,一方面梳理、分析和探讨其基本的理论架构和内涵,另一方面关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状况,从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发掘理论资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提供实践支撑。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探讨中国发展协商民主的现实路径,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廖璐婷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1):53-5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人民民主本质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特点的新概括,是以人民为核心价值导向,强调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践动态过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践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揭示了中国式民主对西式民主的超越,也为更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方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以及协商民...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西方19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样可延及至经济领域,一方面在企业的管理领域和分配领域引入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大力创新工会工作,不断提高协商质量,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这是协商民主在经济领域有益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的特点
“协商”这种决策方式古已有之,大凡君臣共议、充分论辩后取得共识,都是协商的表现。然而,协商与民主结合,并且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则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以后才确立,数十年来,我们行之有效。却很少整理它的特点,直到近20年与西方选举民主发生碰撞,在反复比较中,才发掘出协商民主的要义和它的好处。也由于政治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