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问德制与问责制是围绕着监督掌权者设计的相辅相成的制度。失责往往与失德关系密切,失德可能会导致失责;失责的背后与失德也有很大关系。"问"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同时也是为了更多地减少问德与问责。从严构建问德制和问责制要以问德为先为常,这样才更有利于同时构建好问德制与问责制。  相似文献   

2.
3.
“法治之德”的人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人性恶或人性善恶皆有的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法治还有更广泛的人性基础。法治的人性论根源在于协调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之间及其内部的冲突,法治是一种人化的道德需要和制度安排,法治之德的实践应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密里本德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理论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考察,认为体现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另一方面又由于得到了社会信息系统广泛支持,使其在与其他社会意识进行较量中始终居于优势地位,从而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在韦伯的学术研究中,对官僚制的研究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对韦伯官僚制问题的论述必须放在其政治思想的总体视角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韦伯不仅指出了现代官僚制产生的内在动因和外在条件,并且在承认官僚制技术优势的同时指出了其政治弊端。随后意识到这种手段在德国缺失所导致的政治低效,也构成了韦伯在这一问题上的主要焦虑。  相似文献   

6.
"德"在儒家学说史上的演变及真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家学说史上,“德”的内涵经历了从天地品格到政治范畴,再到一般社会伦理范畴的演变过程。考察这一过程,对于准确把握“德”所蕴含的时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整体感悟,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栗英 《青年论坛》2010,(3):75-79
人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两种属性。自然人性先天形成,社会人性后天习得,是人特殊本质的反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偏重社会人性,忽略自然人性。遵循人性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双管齐下,既要重视社会人性,也要挖掘自然人性孕育的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8.
陈奎庆 《群众》2022,(7):56-57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他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他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性与政治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08,24(1):31-33
政治是属于人的也只能是属于人的,而人却不一定是属于政治的。政治与人性密切相关。人性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人是什么,二是人是什么人。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构成了政治的逻辑前提,对人是什么人的回答决定政治的本质和特征。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考核中“德”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推动力是干部考核体制的建立与实施。考核体系里的核心指标德、能、勤、绩、廉中,德的考核往往由于缺乏硬性的衡量方法备受争议,也经常流于形式。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外关于德的思想的讨论和回顾,说明了德的考量在古往今来的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丰富的内涵。作者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提出,德的核心要求应该是干部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对党领导人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伟大事业的理解、忠诚和奉献的理想主义的精神,对善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强烈的爱护和保护人民的公正心和正义感。在现有考核办法中,对于干部公正素质的要求和考核有必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纪之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基础,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强大力量,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以德治国,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新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创见,不仅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在新世纪振奋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鼓舞…  相似文献   

12.
政治与道德的近现代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道德范畴从政治的主要内涵中剥离出来,使政治成为一门以人的理性和经验为指导的学问,这是从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开始的.政治学研究曾经历资产阶级革命、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洗礼,形成了多种范式.但在政治的道德属性问题上似乎划了一个螺旋式的圆,最终在19世纪末的美国形成了国际学术共同体和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完成了近代政治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政治思想在这种转变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承良 《理论月刊》2004,(11):52-53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法治化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路径。实现政治法治化,需要处理好党与法、权与法、民与官等方面的关系,加强制度规范的建设,在全民中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传统中国政治理念和思想的梳理,可以发现其中的政治逻辑和发生机理。传统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就是缺乏合法性追问的权力中心主义。这种现实政治的特征,与传统政治思想中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政治在权力中心主义的实现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现实政治的发展也强化了道德政治的思维和理念。两者相互攀援,共同作用,终于形成了十分稳定的以权力中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中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5.
钟建平 《桂海论丛》2002,18(4):61-63
“法德并治”是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治国理念 ,法律与道德的内在同一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法德并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新型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6.
解析"官德"     
以德治国何以重在以德治"官"?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是具体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群体,其从政道德即"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涉政"是"官德"的本质特征;"廉洁"是"官德"的底线规范;"慎独"是"官德"的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三)加速德治工程建设,时不我待。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就是以普遍化的、自觉化的道德杠杆调节国家的、社会的、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德治国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大步骤。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以利润的追求为动力,还应当是道德经济,受到道德杠杆的自觉调节,把国家的、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步入法治轨道是现代国家的必然的共同选择,但是一个社会法治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自然渐进过程。法治不仅仅是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是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演进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唐勤 《理论月刊》2009,(5):96-9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保障共产党执政地位不动摇的必然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加强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协调的关系,又有矛盾、复杂的互动.其中,政治与宗教关系的变动最为关键.它决定了执政者必须考量如何引导宗教的正常有序的发展的问题.政教分离是现代政治学的一项原则.宗教与社会主义在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差异,它们在政治上、在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相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