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主体性德育是指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我国主体性德育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初探、繁荣和平稳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对传统德育的反思、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征、主体性德育模式、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研究中尚存在着理论化、范围局限化、模式探讨欠清晰化、忽视我国国情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个案研究,构建主题鲜明的德育模式以及策略实施具体化等途径,来落实主体性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德育实效性偏低关键是学校德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为: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主体德育需求的漠视;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方法造成对主体认知发展规律的忽略;在德育的载体途径上,以学校为中心的德育体系造成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在德育的评价标准上,以道德认知为内容的评价体系造成主体人格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在给高校主体性德育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整合网络资源,正确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使校园网络为高校主体性德育服务,进而探寻校园网络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出路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新课题。从校园网络给高校主体性德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角度出发,对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主体性德育创新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使高校主体性德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高校主体性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是新时期大学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交互主体性理论是大学德育必须具备的哲学理念,基于交互主体性理论研究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问题是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观念变革的重要课题.经由交互主体性的理论视域对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进行理性诠释,探析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基础,构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的德育理念成为增强大学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康德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是基于先天具有的认识形式。黑格尔阐述了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马克思指出认识的主体性来源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唐鸿 《前沿》2011,(4):52-55
规范德育与德性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基于不同的价值导向,两者各具偏执:前者强调社会道德规范之灌输而忽略对德性的终极追求,后者则注重个体德性生成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规训功能。实践表明,两者的对立与分歧皆不利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共融并进才是其合理路向。由分歧走向共融,架构一种介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之间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基本支撑、以个体德性生成为终极目标的道德教育范式是当前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论》到科学发展观:主体性原则的价值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求索》2008,(1):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石上的。《实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的中国化诠释,正是这种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阐发,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实践主体性原财又超越了它,实现了实践主体性原则向价值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人格培育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培育主体性人格是现代德育的主向。主体性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和独特个性品质。德育在培育主体性人格方面具有激发、导向、塑造和凝聚作用。主体性人格的培育要贯彻回归生活、体现导向性和凸现主体性原则,实践中要以学生需要为切入点,通过德育方位的改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元明 《湖湘论坛》2007,20(3):108-110
从宽恕到宽容的理念转换意味着德育方式的根本改变.德育宽容的核心是德育在世界、社会、人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合理多样化的理念支配下,在一定限度内勇于承认各种价值观的合理性.在高校德育中融入宽容的理念颇具意义.本文提出宽容德育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主体是人,德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德育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其真义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冯友兰)。即在于促进个体“成人”。德育与学生生命成长相伴相生。故德育必须体现生命的特征.反映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本来意义。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发展生命,只有“激发生命,充实生命”(蒙台梭利).德育才能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后,安全研究逐渐超脱于国家安全意识和政治战略,并对安全的内涵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批判.借此,安全研究走出了政治学、军事学范畴,安全研究的领域也更加宽广.其中,人类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提出尤为重要.而在当今风险社会背景下,面对安全问题出现的新的特质和新的表现,安全研究应调整分析视角,关注风险社会现实,运用实证研究手段,并将各种具体的安全问题纳入研究视野.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证并重.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背景下德育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是德育价值的重要规定性 ,德育价值的主体性就是德育价值的有无与大小要受主体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 ,德育价值的主体性特征日益凸现 :主体的对象性体认德育价值的实践性 ;主体的多样性映现德育价值的多维性 ;主体的个体性决定德育价值的独特性 ;主体的发展性带来德育价值的历时性。  相似文献   

13.
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转型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紧密地结合时代特征、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不断地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生存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功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不仅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体积极应对现代市场竞争、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发展;二是关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发展;三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学界乃至整个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新时期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只有结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才能取得实效。根据新时期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三性"要求(注重主体性、立足实践性和坚持系统性),搞好"三重"路径(重视教学引领、重视文化渗透和重视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随着世界范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和高等院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经受着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并进入到了攻坚阶段,在这种态势下,需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由国家包办转向多元化办学的格局。我国现有公立高等院校1000余所,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办好为数众多的现有高校并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高校由国家包办的一元化办学格局,集中全社会乃至国际上的资金和力量办学,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本源问题,是伦理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为了探寻这一问题,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周公、老子、孔子和孟子等都作出了自己的巨大努力。首先周公提出了天德观、然后老子提出了道德观、接着孔子提出了情德观,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性德观;从而最终从天德观发展到人德观,为后来的中国传统思想界认知道德本源问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有自己特殊的宗教国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更加融入国际社会的形势下,中国宗教领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主要是宗教发展持续快速,整体趋热化;宗教格局面临冲击,呈现动态化;信众结构出现变化,渐趋均衡化;宗教涉世不断加深,显著世俗化;宗教矛盾明显增多,更加复杂化;宗教问题逐步凸显,日益政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