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焕彬 《探索》2007,(1):124-126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运用合理的物质利益机制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教师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同高校事业发展、教师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教师现实利益与发展利益的和谐;尊重高校教师的人格独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江淮》2008,(10)
养成较高的思想境界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所谓境界,是指人们在素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达到的高度和水平。它潜藏于人的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马卡连柯认为,良好的集体自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道理很简单,学生是在他本身的生活、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受到教育的,只有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怀着崇高的责任感去实现共同目标的良好集体和集体关系中,学生才能学会  相似文献   

4.
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不能丢。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完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保持政治的坚定性和道德的纯洁性;才能做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巩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之基。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抓住理论武装的核心,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观念,提升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张凤伟 《世纪桥》2008,(1):92-93
从国家或社会的利益出发,教育具有社会利益趋向和个人利益趋向。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忽视了个人的正当权益在教育上的应有体现,造成了相当片面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针对普通的民众,只有承认受教育者个人利益趋向的正当与合理,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树立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幸福人?“幸福人”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的人,才是一个认知健全、品质完美、明白事理、知荣明辱、不欺人、不自欺的人;只有内心和谐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从而自然地与身边的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如果一个人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追求“真善美”之高尚的人生境界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人。  相似文献   

8.
党内和谐一般是指执政党各主体要素之间为实现执政使命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良好氛围。具体包括各级党组织的和谐、党员思想上的和谐以及行动和谐。只有这几个方面都得到加强,党内才能出现良好的和谐局面,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相似文献   

9.
人们只有对理论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讨要求,修养自身,才能真正从各种庸俗中超脱出来,高瞻远瞩;只有对至上境界有着永恒的追求,才能真正体现作为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应有意义。本文意在对人的至上境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心的和谐,是和谐的最高境界。唯有人人内心和谐,方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怎样实现内心和谐呢?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员是一个与从不同的职业,必须具备三种思想境界。点亮他人的思想境界包含以人为本、做好服务、牺牲自我等内容;更新自我的思想境界体现在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工作水平、注重与时俱进等方面;创建和谐团队的思想境界要注重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等要素。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物质利益和道德关系上必须坚持辩证法,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社会引导方面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道德要求的统一等三个角度阐述了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指出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个体的内心和谐,内心和谐追求人的心灵的圆满与统一,它是一种良好心态、调节能力和人生境界,建设社会民众的内心和谐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和支撑。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因此,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状态。从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伦理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党员干部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对于加强党员干部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内修思想境界,外修作风形象,才能把"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5.
马莉 《新长征》2011,(10):58-59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高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的领导班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总揽党的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导班子和谐是集体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和谐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支和谐的干部队伍,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造成领导班子不和谐的原因,思想根源上是存在个人主义,论你我高低,争名利得失,以致于不团结、不和谐。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班子的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坚强的党性、崇高的理想信念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从而夯实班子和谐的思想基础。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吸取新知识新经验,始终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只有把学…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末的联合国“千年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号召21世纪的人们: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开宗鼻祖,儒学的精华和核心在于“中和”,强调“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谐”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只有达到“和谐”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儒家的“和谐”观,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包含着社会道德、人类道德、宇宙道德的原则。孔子最为推崇的上古圣帝和人格偶像是舜帝,孔子和孟子的“和谐”思…  相似文献   

18.
内心的和谐,是和谐的最高境界。惟有人人内心和谐,方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社会。怎样实现内心和谐呢?  相似文献   

19.
龚玲 《新长征》2011,(2):56-57
教育是形成人格和谐、构建人际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国家发展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战略工程。学校只有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才能达到人格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协作持续深化,各项事业的推进,众多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个体成员只有依靠团队集体方能有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促进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和谐。作为构建和谐集体最重要的先进力量——共产党员,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率先垂范,在完成工作、成就事业、建功立业中推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