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储蓄主要指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行为,储蓄能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调节宏观经济、引导消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储蓄,对储蓄一贯实行保护和鼓励政策,并规定了“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原则。现代储蓄已远远不是货币存取问题,它涉及到经济环境。个人需求与偏好、社会文化素质、人口结构、现代化技术因素等等,储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情况,储蓄越发展,所包含的外延就越广泛,这就是货币储蓄的外延发生的深刻变更。货币储蓄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易晓 《瞭望》1998,(Z1)
储蓄鸡蛋要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人民银行易晓储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储蓄是指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剩余部分,用公式表示为:储蓄=国民收入-消费。按照这一概念,储蓄可划分为两个层次:政府、企业储蓄和个人储蓄。这里的个人储蓄也是一...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包括储蓄存款、手持现金、个人外汇、证券资金在内的金融资本已超过80000亿元人民币。伴随着财富的增多,个人金融消费激增,人们对金融工具的便利性、盈利性的敏感度和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0%的居民认为目前银行开设的服务项目还不够用,希望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尤其是个人金融服务。所根个人全融服务,是指以个人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它至少包括储蓄、银行卡、消费信贷、个人小拉扬(质)押贷款、个人理出、代理业务等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缺少金融服务和…  相似文献   

4.
对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思考○汪兆旗我国分配领域当前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民收入分配过于向个人倾斜。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个人所得部分所占比重超过62%,国家所得部分不足12%,1995年居民储蓄达到了30000亿元,是1995年国...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储蓄猛增与消费低迷的反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银行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末的210.6亿元增加到1998年来的53407.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3.8%。从1980──1998年的大部分年份,储蓄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今年以来,储蓄存款仍增势强劲。4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1—4月累计增加5000亿元,同比多增1808亿元,四个月增加额已接近去年全年增加额的70%,是近十年来增加额最多的年份。今年3月份第一期500亿国债不到几天使销售一空,可见居民储蓄意愿的强烈。与储蓄存款猛增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消费需求不足已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8,(Z1)
百姓眼中的家庭理财朱先生,大学教师,40岁左右。我现在是既储蓄又炒股,但每种钱都不多。现在储蓄的利息很低,这是国家鼓励个人投资,可炒股我又没有太多时间泡在交易大厅里。于是就只能打游击。属于那种散户。炒股是一种相对来讲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但同样风险与机...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总理在全国计划 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 了要千方百计增加储蓄,把 发展储蓄列为今年经济工作 要着重抓好的四件事之一, 要求今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就 围绕着增加储蓄、改进服 务、合理使用资金等三个问题去进行。可见增加储蓄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 储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建国以来,储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储蓄事业更是欣欣向荣。到一九八五年底为止,全国城乡储蓄达到一千六百二十三亿元,比一九八○年底增长了三倍。  相似文献   

8.
新闻资料     
《瞭望》2000,(27)
储蓄下降,启动内需成效渐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字表明,全国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 5月份大幅下降。减少341 亿元,比 去年同期少增940亿元。 根据统计数字,到5月末居民储蓄已达6.2万亿元。 增长5.5%,增幅比去年底低6.1个百分点,比上月 1.6个百分点。今年前5个月储蓄增加2840亿元,比去年 同期少增 2759亿元。 有关媒体分析,实际上自去年6月以来,储蓄增幅像开始逐月回落。由18.5%一路落到现在5.5%,11个月 中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种现象是近年来从未有近的。尽管今年一季度曾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据统计,全国目前有大约3千万人进入了富有者阶层,他们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3%,但私人存款却占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40%。这些人的确是“先富起来”了,究竟如何看待“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学家吴敬琏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去年 4月 1日实行储蓄实名制以来,尽管媒体与专家都在不断论述,这个制度将为银行开拓信用资源提供一个重要的技术性基础,但迄今似乎很少有金融机构真正重视这个新的市场“平台”,也未见有与此相应的建议、思路。其实,储蓄实名制下具有巨大的金融品种创新机会和市场潜力。 很多银行可能还未及深入思考这样一个事实:既然储蓄实名制可以提供个人金融资产的全部真实信息记录,这时对储户来说,把存款分存于若干银行与存于同一银行已经并无实质性区别,那么这对处于相互竞争地位的商业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储户“分存”的主…  相似文献   

11.
论居民消费与储蓄变动关系的协调梁淑琴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变动关系是否协调,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至关重要。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变动关系进行考察,并就如何协调好居民消费与储蓄的变动关系阐明一孔之见。一居民消费系指居民花费可支配收入,用于...  相似文献   

12.
刘杰 《瞭望》2000,(15)
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规定已于 4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千 呼万唤的储蓄实名制,终于浮出水面。 所谓存款实名制,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法人与金融机构往来时必须用真实姓名的一种制度。它规定了行为人(如实际存款人或法人)的义务,必须用真实姓名进行金融往来,即个人或法人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时用真实姓名及其身份证号或者用法人名及纳税注册号。 存款实名制是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有的一项制度。可以说,它是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国以往储蓄存款制度为记名储蓄制度,其记名可以是真名、假名、代码。亦可以是亲属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全拥军  赵少英 《团结》2005,(3):27-28
目前,我国国债面向个人发行的主要是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首发以来,其在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已有缺点和问题显现。财政部储蓄国债课题小组最近提出了建立我国储蓄国债发行体系的初步方案,预示着凭证式国债酝酿“转型”,可以说发行个人储蓄国债正当其时。凭证式国债风光不再,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目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是针对个人投资者中带有储蓄性质的那部分资金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国债产品。从1994年财政部发行首只凭证式国债以来、十多年运行情况看,凭证式国债已经显现出…  相似文献   

14.
刘杰 《瞭望》2000,(12)
据2月底公布的金融统计资料 显示:截止2000年1月底, 我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过60000亿元。 仅1月份当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就增加 886亿元,是 1999年4月以来增加最多的一个月。 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这里,我们不妨稍做回顾: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9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到300亿元。10年后的1989年,就增长到5000亿元。当时人们觉得这个数字大得惊人。而谁也没有料到,在4年以后的1992年,就突破了10000亿元。接着仅有两年,到1994…  相似文献   

15.
走出利息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一刀切"的20%储蓄利息税。5年多实践证明,没有达到初衷目的。改革储蓄利息税势在必行,但并不是取消利息税,需要借鉴国外征收利息税的经验。在改革方案未成熟之前,建议暂时停征利息税。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6,(2):43-44
新加坡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为建立公正和谐的社会,新加坡政府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纵向积累与横向统筹相结合、个人储蓄与政府补贴共负担的医疗保障模式,其根本特点是“共同负担”,政府不以福利惰民。鼓励公众勤勉谋生。  相似文献   

17.
所谓储蓄实名制,通俗地讲是指个人到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开立帐户办理储蓄存款时,应当出示个人法定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等),使用身份证件上的姓名,不得使用化名、笔名等,也不得不记名,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应按规定进行核对,并登记身份证件上的姓名与号码。  相似文献   

18.
我行是办理城镇工商信贷、储蓄、外汇结算等金融业务的国家商业银行,设备先进、业务齐全、资金雄厚、服务优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并跻身于全国50家最具竞争实力的金融企业行列。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工商银行优质文明服务先进单位”,工商银行总行授予“全国工商银行后勤先进单位”、全区金融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区政府、区宣传部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黎洪义行长被评为“全国金融劳动模范”,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副行长何志明同志被广西区党委、区政府授…  相似文献   

19.
影响九八中国股市的主要因素分析●华夏证券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张后奇股票是目前中国人除储蓄外首选的个人理财渠道,它的前景关系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1998年中国证券市场在承接96-97年连续两年高速发展之后,将会走向哪里?会否再度出现激动人心的大行情?或是...  相似文献   

20.
赵彬 《民主》2007,(9):10-11
今年进入6月份以来,中国证券市场出现巨幅震荡,许多上半年入市的新股民,不但没有实现发财梦。反而出现了亏损。随着理财意识的复苏,天文数字的居民储蓄正在“搬家”涌向股市。这就有必要由政府向投资者进行投资风险的警示教育,同时投资者本身也应学习一些股市投资的成功经验,以便在个人投资理财中规避风险。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