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森甲 《黄埔》2009,(4):42-43
1932年,我参加了淞沪“一·二八”战役,当时日军装备精良。我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战,英勇杀敌,伤亡惨重。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临危受命成立第五军,辖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军校教导总队连夜奔赴淞沪前线与十九路军并肩战斗。  相似文献   

2.
光阴荏苒,轰动全国、抗日反蒋的闽变迄今已是七十周年了。1932年初,我十九路军将士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英勇杀敌、前仆后继,迫使日军三易其帅,付出伤亡一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举国欢腾,世界震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却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蒋介石认为十九路军的抗日义举破坏了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必须整肃,乃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参加剿共,阴谋借红军之手消灭十九路军。蒋介石对内镇压人民、排除异己,对日妥协投降的政策,严重激化了十九路军官兵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的矛盾。在此国土沦丧、民…  相似文献   

3.
蒙少宁 《前进论坛》2013,(11):41-43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疯狂进犯,遭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团的坚决抵抗,“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早期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以下称临委会)成员何自坚(之前曾参加龙州起义,任红八军第一纵队上校司令。起义失败后辗转香港。1930年11月,他在港加入临委会。他曾参加邓演达在沪举办训练班、营救邓演达和临委会反蒋宣传等工作)热血沸腾,毅然奔赴上海加入抗战队伍,任国民党十九路军补充第一团中校副团长。何自坚率队在淞沪战线(主要在太仓前线)激战多月,击溃日军多次进攻,  相似文献   

4.
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进犯,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役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爱国人士章太炎在当时即称赞:“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以十九路军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迫使日军在三十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是全国抗战的一首悲壮序曲。川岛芳子雇佣打手日本和尚制造事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  相似文献   

5.
陈欣德 《传承》2014,(12):50-50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开始大规模进攻上海闸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入侵日军,涌现出很多英勇战士,其中包括很多在抗日中阵亡的广西籍英烈。  相似文献   

6.
罗家模 《黄埔》2013,(1):25-26
黄埔后代罗用龙女士给本刊寄来了其父亲罗家模于1934年出版的抗战纪实文学《上第二道防线》文章摘录。1932年,黄埔六期学生罗家模作为十九路军的一名战士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他亲眼目睹了日寇践踏中国领土、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亲历了十九路军拼死抗战壮举,他以此次战斗中的亲见亲闻和经历奋笔疾书了纪实文学《上第二道防线》,记录和歌颂了中国军队、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家的事迹。本刊特摘录发表,让读者藉此了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一些悲壮片断。  相似文献   

7.
挽“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联礼文“—·二八”事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日本帝国主义者自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于1932年1月28日深夜突然袭击驻扎在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出于爱国和民族自卫的热忱,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军长蔡延...  相似文献   

8.
1932年1月28日夜,侵华日军突然进攻上海,国民党第19路军在代总指挥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19路军和蔡廷锴将军因此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不久,第19路军被蒋介石凋往福建围剿红军。1933年11月间,蔡廷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了中华  相似文献   

9.
黄埔老照片     
《黄埔》2006,(3)
延安的黄埔生1939年11月,黄埔校友郭化若(左一)、王诤(右一、黄埔六期)与滕代远(左二)、曹祥仁在延安合影。(本刊资料)抗日宣誓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时任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的黄埔一期学生宋希濂(前立者)率全旅官兵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赴沪参战的强烈要求,图为全体官兵宣誓抗日的情景。(本刊资料)毕业时分黄埔十七期同学李正福(前排左二)与第十九总队第三大队第十一队步科的湖北谷城籍同学们在1941年11月毕业时合影留念。(李安录供稿)捐款购飞机齐心打鬼子1933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师生为支援抗战捐款8万元购买了…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月28日淞沪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推动下,上海民众率先掀起支援19路军抗战的热潮。当时正在上海主持长江中下游赈济水灾工作的朱庆澜将军,闻变立即投身到支援19路军抗敌运动中来,致电南京政府呼吁支援19路军、组织领导收容救济难民、筹建医院收容救护伤兵、组织领导战地救护工作等,其表现出的与国家同舟共济、共救危亡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1.
樊振 《前进论坛》2015,(3):53-54
<正>1951年,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章伯钧在谈"农工民主党历史情况"时说:"1932年‘一·二八’抗战,与我党幕后策动关系很大。十九路军赣南大战后,调回京沪一带,蔡廷锴有英雄气概,有正义感,与黄琪翔私交甚厚,重要问题非与黄商决。蔡居沪数月,时中日关系紧张,蔡、黄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一·二八’前夕,闸北紧张,蔡找黄商议对策,黄力主抗战,和内对外,换言之即抗日倒蒋(蒋不抵抗安内攘  相似文献   

12.
蒋建国  周海滨 《传承》2010,(34):23-25
<正>蒋光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总指挥,打响了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而年幼的蒋建国在战火中跟随父亲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烽火中锻造的中国致公党陈昌福主持抗日救亡情系中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不久,翌年1月28日又在上海点起战火。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奋起抵抗。广大侨胞对十九路军英勇抗战,一洗4个月来政府退让的耻辱...  相似文献   

14.
(一)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黄琪翔亲赴前线协助蔡廷锴指挥作战,并动员87师、88师黄埔出身的军官主动请战。农工党组织"义勇军",编入19路军补充团参战,固守太仓城;组织"后援队",为19路军提供物资支援;创办《自卫》杂志、《上海闷葫芦报》,揭露日寇罪行,鼓舞军民抗日。因得不到增援,19路军面临弹尽援绝,在交通部邮政储金局工作的农工党党员杨建平,挪用该局巨额资金支援19路军。  相似文献   

15.
合浦籍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陈铭枢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参加了反清、讨袁(世凯)、讨陆(荣廷)、东征、南征、北伐等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又曾参加新军阀混战和“剿共”。但这位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老同盟会员,顺应历史潮流,思想与时俱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团结抗战,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敢于向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挑战,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击日军。其后,他坚持抗日反蒋的立场,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加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营垒,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陈铭枢字真如,…  相似文献   

16.
13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抗击日寇侵略的第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参加反共内战。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影响下,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第三党黄琪翔等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了抗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3,(2):22-23
1937年八年抗战开始,家父一直参战其中,马不停蹄地率领部队转战多个主要战场,参与多个重大战役,包括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最令家父刻骨铭心、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场大仗,便是台儿庄大战,家父每每想起众多将士的英勇作战、壮烈牺牲,便不禁黯然落泪。1938年3月中,日军占领滕县后,即派出最强悍和装备精良的  相似文献   

18.
1933年11月,在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下,福建诞生了一个联合共产党、反对蒋介石、主张全民抗战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简称“闽变”)。蒋光鼐就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领导人之一。激流勇退却欲罢不能蒋光鼐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副军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后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十九路军被调往江西对红军作战。这时,蒋光鼐对无休止的连年内战已感到厌倦,同时,对国民党当局软禁胡汉民、李济深,秘密杀害邓演达等反民主的独裁行为更感到震惊和不满,萌生了隐退的念头。便称病离部到上海治疗,结果一去不返,经蒋介石屡征  相似文献   

19.
绥远抗战,是1936年11—12月爱国将领傅作义领导中国军队在绥远省东部、北部地区抗击日伪军的战役,是继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后中国军队又一次武装抗日斗争。此次抗战,挫败了日本吞并绥远、建立“蒙古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士气,掀起全国援绥热潮,成为卢沟桥抗战的先声。日本的图谋日本对绥远的图谋由来已久。从地理上看,绥远位于内蒙古西部,东临察哈尔,南至山西、陕西北部,西南与宁夏、甘肃相接,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内蒙古与蒙古的重要战略要地。对日本而言,占领绥远,有助于形成对华北、西北的外包围圈,便利日军入侵河北、山西等省,是进攻中原…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段国歌背后的抗战往事,虽偶被提及,却鲜为人知。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山河破碎,日寇肆虐,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中华儿女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唯有前进,前进,再前进。万千身影中,一位律师振臂高呼,发起成立上海市民义勇军并任队长,于“一·二八”淞沪会战中率众扼守宝山击退日军进犯,为抗战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