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德国人奥托·布劳恩,中国名字李德,1900年出生,1933年担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是导致当年中央苏区毁灭的直接责任者,受到彭德怀的面斥"崽卖爷田心不痛"。但李德究竟是谁,却始终是个谜,他到中央苏区前的履历更是莫衷一是、混乱不堪。本文试图就此作一较为系统的探讨。从德军俘虏变身苏军情报局"元老"苏军情报局成立之初,18岁的李德就是其中的骨干。据李德当年的翻译伍修权回忆,李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参加德国军队被沙俄军队俘虏,后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由于当时他  相似文献   

2.
王美芝 《党史文苑》2012,(17):50-54
对于李德是怎样来到中央苏区的,很多人撰文谈及,却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博古请来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共产国际主动派来的,由此又派生出若干不同的论述。笔者认为,李德到中央苏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特定关系有关,与中共党内的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有关,与毛泽东遭受排斥和被剥夺军权有关,也与中共中央长期以来的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3.
云云 《党建文汇》2001,(6):37-37
贺龙元帅是“有泪不轻弹”之人,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姐姐贺英被敌人杀害时,他都没有落泪,但在1946年一年中,他却屡次伤感。  相似文献   

4.
1939年夏天的一天,毛泽东、洛甫、博古三人忽然一起来看望早已离开中共中央政治舞台的李德。三人与他随意交谈了一会儿,又都一起走了。李德觉得他们的来访自有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于1931年12月20日左右,从中共临时中央所在地上海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的.在周恩来进入中央苏区前后,曾经经历了两场特殊的战斗:一场是紧急处理顾顺章叛变事件;一场是国民党方面制造的“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事  相似文献   

6.
李德来中国前,仅有两次简单的军事经历,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把他请到中央苏区的,并在博古的支持下,掌握了中央军事指挥大权,成为凌驾于中央军委之上的"太上皇"。李德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独立房子"里按着地图指挥战斗,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长征的初期,他采取了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再次使中央红军损失惨重。黎平会议最终否定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龙一 《党课》2010,(6):126-127
这次到瑞金深入生活,我品尝到了一味佳肴,是用中药烧制的鸭子。盛情邀请我来访的朱家柏先生介绍说,这是本地的一道名莱,叫“李德鸭”。李德大约是中共党史上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不论是谈“中央苏区”,还是谈长征,都无法回避这位身材高大、相貌出众、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且食欲和情欲都有兼人之量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8.
1953年春光明媚的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邵式平,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从北京拍来的加急电报,电文的意思是: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前夕,有一些负责干部和红军将士将他们的子女寄养  相似文献   

9.
那是1939年8月27日下午,在延安,共产国际的一纸紧急电令,使得李德来不及向中央任何领导人告别,就匆忙搭上一架苏联飞机走了。毛泽东仰望着屋外的  相似文献   

10.
李德在中国     
1932年春,一位名叫奥托·布劳恩的奥地利“游客”从莫斯科到达了满洲里。他用了半年的时间,从哈尔滨到大连,从大连到上海,进行了他自认为的“调查研究”。他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对中国也几乎一无所知,甚  相似文献   

11.
本刊于2010年第2期上发表了广东海洋大学政法学院教授苗体君撰写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中国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文,文章涉猎博古(秦邦宪)等党的历史人物,博古长女秦摩亚(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等人阅读后,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认为文章有违历史史实,并特撰文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李德三问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城郊的伊斯玛宁镇.早年曾参加德国工人起义,19岁时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多次被捕入狱,又多次成功越狱,后被送往苏联.到莫斯科后,他按照共产国际的安排,参加了苏联红军,曾任红军某骑兵师参谋长,并被选送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2年春,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以优秀学员资格被分配到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李德到苏联后能平步青云,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背景,而是靠自己作战勇敢.他既富有实战经验,又具备很高的军事理论素养.所谓李德不懂军事指挥,只会照搬军事操典的说法,其实不足信.  相似文献   

13.
正目中无人,血染湘江铸大错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意为"姓李的德国人",是唯一全程参与中央红军长征的西方人。1934年11月15日,顺利通过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排列着一个十分美观的队形:两个军团在左,两个军团在右,军委两个纵队居中,一个军团断后。这一"杰作"的设计者就是李德。其实,李德并不是德国人,而是奥地利  相似文献   

14.
1932年至1939年,奥托·布劳恩以李德这个名子在中国生活了7个春秋,且位居党和红军“统帅”之位。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阶段,李德“左”倾军事教条主义的错误,给艰难的中国革命雪上加霜,党和红军被迫开始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周恩来作为这一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之一,面对李德的错误和失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和纠正,并在遵义会议上,与李德彻底决裂,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从而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正当中共党领导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之际,奥托·布劳恩以共产国际在…  相似文献   

15.
晓何 《世纪风采》2006,(12):4-9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的1943年3月,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德,一个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分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会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此后的长征路上,李德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国焘南下。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后的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8月16日,欧洲有名的大报《德意志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的一份讣告:“奥托·布劳恩同志于1974年8月15日逝世,终年73岁。”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则消息并未在我党引起反响,也没有多少中国人关注,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奥托·布劳恩是何许人。殊不知,他就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大名鼎鼎、具有重要影响的风云人物———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00年9月出生于慕尼黑。早年参加过德国工人起义和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18.
李德(1900—1974)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慕尼黑人。中国名字叫李德,曾用名华夫。青年时期参加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和德国东部的工人起义,1928年前往苏联。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任中国共产党军事顾问。同年秋,到达上海。1933年春,随中共中央到达江西瑞金,  相似文献   

19.
1933年9月下旬的一天,中共上海局给瑞金的临时党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李德和群仙将于近日从粤闽交界的大埔城、上杭县境进入苏区。(群仙,即刘群仙,博古夫人) 临时党中央接到电报后,当即指定项英负责做好接待李德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中央  相似文献   

20.
李德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家,也谈不上是什么战略家。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于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当时的李德俨然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权力者,大事小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因为他本身的水平有限,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指挥一支兵力有限的军队同另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作战,加之他过于盲目自信,使得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幸好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了再跟李德及其忠实的合作者博古走下去的危险,并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将他们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又以“局外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