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静 《前沿》2012,(9):129-130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知识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变化,对这些特殊社会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本文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因素,同时探讨新的教育思路,与教育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日益突出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念危机、社会危机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市场取向带来的道德倒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明日的世界,教育今日的青少年儿童”的呼声强烈。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等的差异,各国对德育的范畴、目的要求、实施方法不尽相同。但很多国家注重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英国和德国的中小学校就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日本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自杀、杀人、破坏自然等现象,在德育课中增加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念”的内容。各国…  相似文献   

3.
道德和法律一样都具有预防犯罪的作用。道德是以道德为标准 ,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传统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具有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加强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作用。因此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不能放松 ,要始终坚持道德第一的观点 ,我们的教育方针历来都把德育放在首位。要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 ,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展 ,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理解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应从道德的本质谈起,但道德又是同伦理相联系,所谓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秩序、次序性社会关系,诸如:朋友有信,兄友弟恭等。这种客观的伦理关系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定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被人们自觉接纳,并见之于行就是道德。显见,伦理道德关系不是抽象的,它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要求,是一种实践关系,因而,道德的本质就是这种实践关系的反映,它既是一个特殊意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道德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4,(4):107-109
韩国:从礼节教育做起 儒家伦理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至今韩国还是世界上惟一保持全国祭祀孔子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关注,对于如何预防犯罪,犯罪后又如何实施改造,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道德教育对预防犯罪的作用,作一些探讨。 缺德常常是青少年犯罪的思想基础。 总的说来,青少年犯罪的动机不外乎四种类型。 求生型犯罪。指因为生存的原因而触犯刑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人人行动起来,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的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十多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也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相适应的地方,这是一个极待解决的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一些地方存在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导致部分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缺乏远大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拜倒在金钱之下。少数干部消极腐败,少数行业不正之风严重,假冒伪劣,黄赌毒之类的东西和社会治安欠佳。这些败坏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危及着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相对性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相对性。道德诠释的相对性、道德权威的相对性、道德质态的相对性,是道德教育必须正视的相对性问题。教育者不能将道德相对性看成是道德教育的困难和障碍,更不能用道德绝对性来对抗道德相对性。用相对的道德教育面对道德的相对性,教育者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道德相对性面前获得道德自由。  相似文献   

11.
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些跟不上趟.目前,社会道德风尚并不理想,一些青少年道德水准偏低.我国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被捧着护着、娇生惯养;在学校,一头扎在学习上,许多中小学校只重文化教学,不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更有的教师不能为人师表,对学生影响不好.即使学校设有政治教育课,也大都流于形式,只讲些空洞的政治口号,搞一些冗长难记的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12.
陈琳 《理论月刊》2007,16(3):12-15
邓小平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邓小平系统阐述了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基本内容、指导原则和保障机制,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主要来源于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和哲学思想,是以情感为定向的道德教育理论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罗杰斯,戈登·奥尔波特,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家们一开始就提出了不同凡响的道德教育目标,认为道德教育乃至全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我实现”,道德教育就是一个促使“自我”或“人格”形成的过程。这里的“自我”概念,指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所具有的特性(如经验、需要、情感、理想、理智和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即个体对他自身特性及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理解。正是这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各国都在为跨入信息社会的21世纪而躁动着。机不可失,中国也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追赶时代的步伐,为这个诱人的崭新世纪聚积力量,培养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人在完成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课。1994年8月五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及时地阐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意见》指出: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不仅在全国高等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无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尤其是道德素质方面出现严重滑坡。道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正> 苏联哲学博士、教授尼·科斯金科夫在今年第九期苏联《武装力量共产党人》杂志上撰文指出,在改革中要重视人们的道德教育。这是因为:在改革的条件下,道德原则所起的作用增大了。改革是一场革命。不能带着阴暗心理和一双脏手去进行革命。改革要求人们诚实,要求人们具有原则性、高度负责的精神、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改革不容许一些人不劳而获、存心不良、工作马马虎虎,更不容许一些人违犯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道德。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矛盾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中的矛盾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解决路径。当前,在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道德教育中处理人的社会化与人的自由发展、统一的价值导向与个性多元差异、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等4对矛盾时,都把重点转向了后者,这既是对传统道德教育一贯注重前者的纠正,也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但在实践中过于偏颇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又引起我们对历史上教育家解决道德教育矛盾基本思路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建设在我国大学校园得到迅猛发展 ,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的获知手段和知识领域 ,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自身的特点和网络文化等因素 ,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精神、心理、性格和情绪等方面出现倾斜和失衡 ,引发了我们对现实德育内容的思考 ,从而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