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榆  关东  柳轩 《当代广西》2006,(14):42-43
在谈论“三农”的话题中“,反哺”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从2003年开始,工业重镇柳州市走出了一条由财政反哺农业的“直接输血”到“工业下乡”,再到以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帮助造血”的反哺之路,进入财政反哺农民、工业反哺农业,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工业反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准确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纠正一些认识误区,明确我国已经进入到应当和能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对于采取有力措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解决好事关全局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工业为什么要反哺农业“…  相似文献   

3.
工业反哺农业应当从土地入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平均各种建设占用耕地400万亩,25年共征用了农村的耕地1亿亩左右眼下,新农村建设正在推向深入,工业反哺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那么,怎样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对此,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工业反哺农业就是政府从工业汲取的财政收  相似文献   

4.
薛经纬 《前进》2006,(1):51-5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业反哺农业,是相对于过去的“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业哺育工业”而言的,我们所说的工业泛指非农产业和城市城镇  相似文献   

5.
再议工业反哺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反哺农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政府基本的农业政策。本文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用工业反哺农业来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并从多方面分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反哺农业的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与实践》2008,(2):46-48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选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功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7.
长治市和中国五百强企业潞安集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号召,共同创办了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自2005年创办以来,按照长治市委市政府和潞安集团的要求,以城乡劳动力大培训、大转移为目的,以“培训支农,技能反哺”为手段,秉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办学宗旨和“技能改变命运,培训提升素质”的办学理念,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和“世界工厂”实习就业的培训模式,强化“学会一门技能,播种一份希望;培训一名技工,带动全家小康”的教学思想。截至目前,长治中国农民培训学院已先后向北京、天津、南京、长治、广州、太原等城市转移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期521人,转移就业率达90%以上,为长治地区十三个县市区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了进入之门,真正将农民培训办成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党心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8.
对工业反哺农业新阶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合心 《新东方》2005,(4):40-4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两个趋向”是一个内涵深刻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但由于历史原因,早期为了支持工业发展而选择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策略。如今,虽然我国的农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仍大大落后于工业,而要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三农”问题必须解决,因而我国开始明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同时,他们在加快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推进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如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巴伐利亚试验”、美国大力发展“精确农业”、法国长期实行对农业和农民的的“多予少取”政策、以色列的“高效农业”等,特别是从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几乎都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成果破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国吹响了“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如何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民心工程,倍受世人关注,更催国人思索。为此,本栏目将陆续刊登韩国、日本、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以资借鉴。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再次强调了“两个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开局。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规律。如果违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方小方 《半月谈》2004,(4):54-55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之举。必须跳出“三农”看“三农”,统筹考虑工农业发展,对城乡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开发:要运用工业思维,改造传统农业;要发展县域经济,工业反哺农业;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既能在农村致富也能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村人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传统自然经济的产业结构一直统治着我国广大民族地区,贫困与落后犹如两条坚韧的绳索牢牢地捆住民族地区人民的手脚,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打开了各族人民的眼界,燃起了人们挣脱贫困与落后的希望,通过对外地发展模式的了解和自己实践体会,民族地区的各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以区域性的工业、农业、商业协调发展为基本格局的产业结构,是行之有效的路子。在“无工不富”思想的引导下,各民族地区努力发展自己的地方工业,形成了工业“花开遍地”的局面。可是,热潮过后,全国各民族地区建立起的无数工业企业,却并未都能给当地带来脱贫的福音,一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低还成了吊在当地财政脖子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高社会效益、低经济效益的弱质产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而市场农业又越来越领先于资金、物质、技术、智力的高投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国家工业效益不佳,许多地方工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现阶段在我国是不现实...  相似文献   

16.
张效彪 《前进》2007,(12):47-48
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工业反哺农业"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体制、机制性矛盾凸显的严峻挑战。作为煤炭资源优势地区,如何创新模式,推进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乡宁县探索了一种主导产业带动型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工业与农业融合的煤炭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顺应“两个趋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义康  蔡跃 《长白学刊》2007,(3):107-1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应通过财政体系,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必须正确分析和科学把握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体形势,使全党全国各级干部进一步增强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共重庆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上,黄镇东书记指出:随着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重庆初步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解决“三农”问题,首先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最终也是解决人的问题。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农民必须跳出承包地,必须走向市场。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农业,建立农民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佑才 《政策》2007,(2):26-28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去年以来,宜昌市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企反哺”工程,积极探索以工促农的新路子,现已初步形成了村企联动、携手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态势,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截止目前,全市有176家企业联姻15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启动各类项目339个,企业支持资金近3000万元。200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对宜昌市实施“百企反哺”工程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