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其中私家园林龙胜。前人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世人钟情于苏州园林,是因为它的绚丽多姿,代表了明清以来我国古典宅第园林的最高艺术成就。俊雅秀丽、精巧玲城的园林,是点缀在“人间天堂”的艺术珍品。苏州园林大都是古代留下来的私家花园,面积一般都不大,具有居住与游览的双重作用。在这类园林中,有些园主是文人,有的园主是请文人或画家参与了建园或设计工作,因此这些园林表现了很高的艺术创造精神和概括能力,具有浓厚的“书卷气”,苏州园林的组成部分,诸如…  相似文献   

2.
完人无过     
在长期流行的一些说法之间,常有各说各的、难以互通和自圆的现象。这里提出的“完人无过”所涉及的有关说法,即属此例。关于什么叫“完人”,似乎不用多加解释,无非是十全十美、尽善尽美、完美无瑕之人就是了。问题在于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人认为有,不仅过去有,现在也有,如若不然  相似文献   

3.
说“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关于濮的族属问题“濮”或称“百濮”,是古代我国南方的一个大族。从甲骨文到魏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在淮河以南,整个长江流域,北至金沙江,西至沧,怒两江,都有濮人分布。对于分布地区这样广而又有统一族称的这样一个大族,关于他的族系问题,自来就有不同的说法,迄今没有得到一致的见解。过去有人认为,“濮”就是“僰”,是西南夷的大  相似文献   

4.
杜梅 《前沿》2013,(17):199-200
李贺和龚自珍是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文人,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文人有着一定的影响。他们有着某些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两位文人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共有的意象——“神鬼”和“剑”。本文的中心在于探究两位文学巨人诗歌意象的相同之处,同时作为文学独立的个体,两位诗人的文学作品又“同中有异”,因此意象的相异性也当成为文章比较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汉文史笈记载中古越人的饮食生活 《逸周书、王会解》云:“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共人系具。海阳大蟹。”《傅物志·五方人民》云:“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  相似文献   

6.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这是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的名句。一般文人自命不凡,与世格格不入。所谓文人相轻的旧文人习气,就是其典型表现。而杜甫在这句诗中既爱今人也爱古人,坦露出博大宽宏、尊古重今的襟怀。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南。其中关于批判和继承的哲学观点,是我们今天如何对待传统和现实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不薄今人”,首先就必须“爱古人”。任何新思想的出现,都必然与历史产生不可相隔的联系。这里,试以哲学上的”实事求是”为例来浅说这种关系。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班固的《汉书·…  相似文献   

7.
高放 《中国妇运》2005,(3):46-48
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又来临了。关于三八节究竟起源于纪念何年何国女工的斗争,在我国有两种说法:从1940年以来我国书刊中一直都是说起源于纪念1909年美国芝加哥市女工的斗争;从1992年起北京大学孔寒冰提出起源于纪念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女工斗争的新说法。现在看来,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历史实际。经过我最近悉心考证,应该说国际妇女节起源于纪念1908年3月8日美国纽约市女工的斗争。先把我搜集到的证据简介如下,再指明上述那两种说法为何难以成立。一、史书中关于1908年纽约市女工斗争的记载美国共产党主席威·泽·福斯特(1881-1961),既是政治…  相似文献   

8.
郭强  徐沛华 《理论月刊》2007,2(1):42-45
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在特定情况下,政治决定经济。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既缺乏文本依据,又不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它其实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通俗说法。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传统说法也是缺乏文本依据,不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命题中的“决定”一词的含义。将“决定”改为“影响”或“作用于,”是符合经典作家的本意的。  相似文献   

9.
在林林总总的收藏中,奇形怪状石是历史悠久、气势宏大的收藏珍品之一。它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诗经})“小雅”篇中率先吟颂Z”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可谓我国最早石文化在诗词中的记载之一。南北朝诗人咏奇石更有“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的佳句流传后世。时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爱石族的内涵已从众文人骚客的书香、园林中拓展、延伸开来,由50多万寻常百姓组成的爱石大军,是国泰民安的表现,更是深湛、悠久的石文化不断延绵、日趋繁荣的可喜体现。近日以独家收藏古木化石等中华奇石扬名海内外的上海晨青中华奇石馆,首度集中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昭君的名与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史籍中的有关记载和汉朝的文化环境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王昭君应字昭君而名不详。“嫱”不是女官,也不是昭君的名或字,而只是泛指美丽的女子;昭君不是她的封号,不是其名而是其字。  相似文献   

11.
姚同发 《黄埔》2007,(4):54-57
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李亦园先生更具体地指出:“目前所知,第一批从中国大陆迁到台湾的移民,是所谓‘长滨文化’的主人,他们从中国大陆南方迂到台湾的年代约在距今五万年前,或甚而更早的时代。……第二批从大陆前来台湾的移民是大部分现代高山族(俗称山胞)的祖先,他们迁移的年代颇有差异,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安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奇葩 ,从公安文学的立意、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中 ,我们都能看到传统文学对其的氤氲和影响。侠义精神是传统文学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公安文学中一脉相承地得到了继承 ,所不同的是侠义精神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公安文学中那种高潮迭起 ,情节起伏 ,悬念横生的结构都能从传统文学中找到摹本。另外 ,传统文学中的“赋”、“比”、“兴”也为公安文学的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当代英雄增添了法门。  相似文献   

13.
傣族的古代历史,或者说傣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何时开始,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主张从后汉掸国写起,有的不同意这个意见。笔者同意前一说法。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汉晋时期称之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掸从单音,本读如“胆”,再转译作“擅”。《后汉书·本纪》李贤注:掸者擅,《东观记》作“擅”,掸擅一音之转。近代傣族有傣泐(音le)、傣那、傣雅、傣绷等自称。掸,源于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大批的彝文古籍蕴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瑰珍,内容丰富,举世瞩目,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实践中,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在彝文古籍中亦有记载流传,这是祖国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组成部份,有待抢救、整理、继承、发扬。《西南彝志》和《宇宙人文论》都有原始的人体解剖和经络气血的理论记载。如说“清、浊二气”六条,相当于现在汉医中的太阳、少阳、阴阳、太阴、少阴、厥阳等“六经”。同时,还有五体分属五行的说法,与汉族医书记载的对应相似,汉医说“肺属金”彝医说…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在《瓜分危言》一文中谈到慈禧修颐和园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吾尝游颐和园,见其门栅内外皆大张海军衙门告示。同游之人,皆窃窃焉惊讶之,谓此内务府所管,与海军何与?而岂知其为经费所从出也。”如果我们对北京皇家园林兴建的历史作一番考察,对此问题我们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没有“崛起”一词,但却有“世界第一”的说法。随便找一家日本企业去参观,主人在介绍时,都有可能提到他们公司的某个“世界第一”或“日本第一”。日本媒体常用“世界第一”来形容日本的某一事、某一物或某一人。用得那么多,日本人、在日本的外国人都听习惯了。在日本,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想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从占有市场的高度来认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一个企业,应该占领两大市场:一是企业的主业市场,一是企业的“主人市场”。这两个“市场”都是“看不见的手”。这个“主人市场”是文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酒文化。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尚酒风俗源远流长。史前的酒古史中有关酿酒的最早记录是夏代的仪狄。《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世本》和《说文解字》也有同样记载。于是世人皆以为是夏代仪狄发明了酒。其实不然,推究上述文献,仪狄更可能是当时善于造酒之人,酒的发明应远在人类踏入文明社会以前。  相似文献   

19.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座宝库,也是一面镜子。”这是曾庆红同志最近到嘉兴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南湖红船”,与基层党支部书记交流时说的一句话。在建党85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曾庆红在党的诞生地强调发挥党史“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更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几乎每一个对中国历史有过杰出贡献的人物,都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有过深入思考的;几乎每一个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太平盛世,都是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早在西周的时候,形成书面记载的就有“殷鉴不远”的典故。《韩诗外传》也总结…  相似文献   

20.
夏朝时,历书《夏小正》有关于夏王在三伏天给朝臣“颁冰”的记载:“颁冰也者,分冰以大夫也。”就是说,每年盛夏时节,夏朝廷就会把藏冰当作福利,分别赏赐给士大夫。宗室、诸侯、官员都把所得“颁冰”作为一种荣耀,这种习俗一直到唐朝依然在朝廷流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得到“颁冰”时感谢皇帝隆恩。可见,炎夏能得到“颁冰”,不仅是生活上的福利,更是政治上的荣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