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非国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的民营企业从东部可以借鉴什么?民营经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朱厚泽:一个退休老人对民营经济的关注朱厚泽这样介绍自己:“一个退休的老人”,一个老人能对民营经济这样关注,本身就令感动。老人认为:东西部经济最突出的差距在民营经济,这种差异,最形象地反映在东西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上。在东部城乡参观访问时,经常听到的话是:“少少干涉”,而在西部,随处听到的是:“多多关照”。老人说,他自己…  相似文献   

2.
每天早晨,当别的老人还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她早已踏上了拥挤的公交车;白天,当别的老人在树荫下打麻将或者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她已经在讲台上或者录音棚里开始工作了。在公交车上,当有人给她让座时,她常对对方说:“没关系,站一站挺好。”然后回过头凑到那人的耳边轻声说:“谢谢,你真好。”见到旁边站着一个面无表情的学生,她会关切地提醒说:“你为什么一大早就把脸绷得紧紧的?别这样,来,抬抬笑肌,笑一笑。”然后传给他一个自信的微笑。听了这个素不相识的老太太一句话,孩子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这位老人,是一个可爱而有些特别的人。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 春节过后,天气渐暖,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的居民们,又一次看到这样的场号:满头白发的尹升老人,搀扶着另一位老人出来晒太阳。被搀扶着出来晒太阳的老人名叫宫树震,今年91岁,是75岁的尹升老人收养的第17个“爹”。尹升赡养这位老人已经8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经讲述过这么一段经历──“这是几年前的事了。一个星期天,我带着我的小孩到教堂旁边的一个饭店就餐。不一会儿教堂礼拜结束,大批信徒蜂拥而出,其中有一位衣衫褴褛、干瘦矮小的老人来到饭店,在我的桌旁就餐。我的小孩吃饭时爬到桌上拿筷筒玩。我很生气,骂了他几句,还顺手打了一巴掌。这时那位老人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呢﹖这是亵渎神明的。孩子还小,应该爱护和劝导他。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尽管他是孩子。“我很惊讶,这个穿着破衣烂衫的老人,竟会对我提出这样的批评。我想,这或许就是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这…  相似文献   

5.
读了2013年第18期《民主与法制》刊载的《母亲缘何遭遇“被死亡”》一文,心情无法平静:竞有此事,岂有此理?然而这是事实。 一位独自生活的七旬老人,在不孝子伪造她死亡等材料之后,住了多年的蜗居突然间成了他人的房产,尽管x,/簿公堂、赢得了官司,想要收回却遥遥无期。这样的逆变对无辜的老人不啻“祸从天降”,更不知何时了结。而像这样搜肠刮肚地算计老人的“坑老族”,显然是“非常之人”。指望他们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6.
按照习俗,缅甸人的婚配通常是这样的:一个小伙子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并要娶其为妻,他必须首先告诉自己的父母,然后再到女方家,告知女方双亲。如果老人们都同意这门亲事,年轻人便可以相约谈情说爱了。二三年以后,如果一切顺利,就筹办婚礼。  相似文献   

7.
这一天,是蓬莱市登州街道东关社区居民张仁老人的75岁生日。一大早,老人就念叨:“今天生日,吕书记又会给俺送生日蛋糕了。”正念叨着,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志玉提着一个大生日蛋糕,带着居委会干部登门给老人祝寿来了,张仁老人高兴地拉着吕志玉的手一个劲地夸居委会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吕志玉憨厚地笑笑:“干部就是大家的公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8.
社区就业悄然“问世” 在福州市二化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里,70多岁的张沛光老人向笔者说道:“建国以来,咱们的经济发展了,城镇化也快了。再看看住的房子、吃的东西,可比建国那会儿强上百倍。年轻的时候,你根本就不敢想象会有现在这样的好生活!”不过,也有让张沛光老人不顺心的事。“现在,时间变得重要起来了。邻居们每天都在赶时间啊,弄这个忙那个的。儿女们出去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有点孤单。”  相似文献   

9.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职业行为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会进入一个不受规制的领地,那是一个无人区,没有明显的规则,或者至少是我们知道在这里现有的规则不再适用。在此之前,我们只是随波逐流,为常规和权威所驱使,但突然之间,这些约束消失了,或者它们显然被证明无用了。尽管我们可能不想去承认,但是我们的确发现自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周围没有一点提示来指引我们应该去向何方……我们就这样迷失了!  相似文献   

11.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一个家庭中,住着一个小孩、小孩的父亲和一位老人。问及其关系:小孩不是老人的孙子,老人也不是小孩的爷爷,但小孩的父亲确是老人的儿子。想想这是为什么?▲小王带200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件价格为165元的外衣,但售货员却只找了5元钱给小王。这是为什...  相似文献   

12.
提及农村养老,不少人是这样想的:有儿子的老人由儿子家庭赡养:没儿女的,作为五保户由村集体供养。好像农村不存在养老的后顾之忧。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在安徽省桐城市的双港镇(注:该镇以塑料包装著称)进行了调查,少数老人的生活状况令人震惊,正因为他们有儿子,所以他们的养老问题也最易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3.
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曾读过一篇名为《吝啬鬼》的民间题材话本,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位因出奇嗜钱而名传乡邻的财主,吝啬一生,终患重疾,卧床数月后,临近离世。但奇怪的是,弥留已久的他却久久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众子孙们猜想定是有话尚未交待,便趁其清醒之时上前寻问,可对种种猜测,老人均摇头否认。最后,守护最多而比较了解老人的二儿媳妇问道:“老爷是不是对身后丧事放心不下”老人终于点头,他积蓄了气力,微弱说道:“你们记住,丧事一定要从简,仪式千万不要办,还有,棺材不必买……”说到这儿,老人再次…  相似文献   

14.
论男女平等     
问:李小云博士,读了您在《中国妇运》上的几篇文章,觉得您在妇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有许多思考与建树。作为一个老党员和与新中国几乎同龄的妇女,我有时会心存困惑,希望您能给予点拨: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带来了中国妇女的根本解放,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实践已经50年了,妇女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答:我的一位好友通过电话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长期思考而总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答案的问题。在这里,我尝试着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妇女不平等根源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人生物语     
岁月沉淀的人生,是富含生命矿藏的山,是汇聚生命体验的海,是历经生命风雨的树,是提纯生命阅历的金。 有句很有意思的比喻,说少年是歌,青年是诗,壮年是散文,老年是小说。这样的比喻,概括了多么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内涵啊! 这一定是哪个作家的真切感受和灵感语言,作家的语言总是那么激荡人心。 人生的经历大都是这样:有时天真烂漫,有时平平淡淡;有时红红火火,有时坎坷迷茫;有时失误遗憾,有时成功喜悦。不论怎样,我认为更多的人拥有的总是平淡。平淡其实是一种安宁和幸福。理性的良知是人际间平坦的桥梁,本分的作为最能持久地…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走进一间陌生的房间,或是与一个不熟悉的人碰面时,在心里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该怎么样打破僵局,交到朋友?”而独处的时候,有时又会突然想到:“啊,那天我很唐突地说了那样的一句话。”或者是:“哎呀,我当时怎么说了那么破坏气氛的话。”想起来的时候,真是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  相似文献   

17.
凌君 《台声》2001,(11)
我去台湾采访的日子里,在晨光里看着老人翩翩起舞,在公园里看着老人缓缓散步,在茶馆里看着老人悠悠地品茗,尤其是在马路旁看着老人骑着摩托车飞驰,使我产生了解台湾老人的愿望:他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晚年?台湾新闻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把老人称作“银发族”。多好的比喻啊,这是辉映着雪山之光的群体,因为岁月的积累而饱含着聪慧。尽管儿女成人,颐养天年,许多老人的银发之下,仍然有一颗年轻的心。“活出快乐健康的余生”成为众多老人的信条。乐观是无价之宝在台北的一个老人协会里,有一个“银发族”的宣言,颇有启示性:“银发族”…  相似文献   

18.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19.
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如皋殷红彬事件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报端,不断拷问着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老人摔倒在地,扶还是不扶?救人者会不会因此引来麻烦?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讨论,有网友直言:“不是我不扶,而是我没钱,扶不起。”人们对搀扶摔倒的老人变得越来越“谨慎”。在敬老节来临之际,本期《观察》邀您一同探讨:该如何对待倒地老人?  相似文献   

20.
叶劲光 《台声》2008,(11):45-46
60岁,是一个人颐养天年的时候。对一个花甲老人来说,此时还选择创业,无疑令人肃然起敬,因为这意味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台商罗松助就是这样的一种人.60岁以前他是一个高级打工者,到了60岁却走上一条自己创办企业的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