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局部大气施加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科技水平不高、统一协调和指挥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局部大气施加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近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科技水平不高、统一协调和指挥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请示》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人类运用现代科技术,达到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相似文献   

5.
豫政办〔2005〕49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自1988年我省恢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以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22号)精神和有关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法律、法规,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6.
因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人员发生变动,为加强对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和解决人工增雨工作遇到的问题,拟对其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近两年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成员发生很大变动,为加强对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和解决人工增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辽宁省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于2001年5月成立,几年中领导小组成员发生很大变动。为加强对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和解决人工增雨工作遇到的问题,决定对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6]6号(一九九六年三月十八日)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请示》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请...  相似文献   

10.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业规模逐渐增大,为我市防灾减灾,保障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市各区县(自治县、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工作机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作业手段和规模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水平和作业总体效益亟待提高。为认真贯彻执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鉴于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成员工作变动较大,为加强对我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领域的作用,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调整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现将调整后的指挥部成员名单及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2.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已经2002年3月13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根据《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3.
藏政办发[2008]101号(二○○八年八月十一日)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为切实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防御和应对冰雹、干旱等气象灾害,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西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办发[201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雾、消云减雨、防霜等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服务农业生产、缓解水资源紧缺、防灾减灾、保护生态以及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3]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一)深刻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福祉的一项民生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一项公益事业,是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二)切实增强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紧迫感。当前,我市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对气象防灾减灾、水资源供给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效益。二、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  相似文献   

16.
《宁夏政报》2015,(3):46-48
<正>宁政办发〔2014〕23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宁夏气象局制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管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更好地为宁夏经济发展服务,根据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96号《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2016年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省长:胡和平2017年2月17日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  相似文献   

18.
《山西政报》2006,(20):1-3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防御、减轻气象灾害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西省气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做好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22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一、充分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科技手段,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为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服务方面,而且在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城镇发展、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省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极易发生局  相似文献   

20.
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建设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 ,也是新时期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促进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 ,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务 ,依据《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划。一、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一 )主要成绩一是建立了各级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管理机构。全省所有市、县 (市 )均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 ,设立了办公室 ;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二是形成了监测、作业火力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