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镜篇     
《湘潮》1992,(2)
毛泽东的“四不”原则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后,毛泽东家乡的亲戚和朋友们纷纷给他写信,要求他推荐参加工作。对此,毛泽东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3.
赵志超  肖剑平 《湘潮》2006,(2):20-22
1969年国庆节,毛泽东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模范。这时,一位身着戎装的独臂军人走到毛泽东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毛泽东笑容满面,亲切地握着来人的手说:“你是我的真老乡啊,是瓦子坪的,是个看牛娃!”这位被毛泽东称为“真老乡”的人叫彭绍辉,190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韶山市离毛泽东故居韶山冲仅4公里的杨林乡瓦子坪村。因在战斗中失去一只手臂,被称为“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彭绍辉虽身居要职,但仍时常挂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怀着家乡的生产和建设。他曾4次回到家乡视察,看望乡亲,留下了许多桑梓情深的动人故…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他的堂兄弟们当中排行老三,因此他的乳名为“石三伢子”。这些毛家兄弟共有十位。这十位兄弟,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大都为人们所熟悉,而其中的一位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毛泽东的堂弟毛泽青(后来改名为毛运才、毛万才)。解放后,毛泽东的这位不善言谈的堂弟和他的妻子庞淑谊一直默默无闻地生活在东北。在几十年的艰苦的生活中,他们的周围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身世。1981年,毛万才在抚顺去世。此后,作为一名百姓,毛万才的妻子和她的子女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在抚顺这个北方的工业城市,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近日,…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外祖母和母亲都笃信佛教。在毛泽东出生前,他的母亲文氏已生过两个孩子,均夭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个儿子毛泽东,她唯恐这个儿子再夭折,将毛泽东寄养在娘家,拜后山龙潭口一块巨石为干娘。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他的小名就叫“石三伢子”。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病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种病害。解放前的40年间,江西因血吸虫病猖獗而毁灭的村庄达1300多个,死亡30余万人。解放后,处于重疫区的人民,喜愁交加:喜的是翻身得了解放,愁的是“鼓胀病缠身,有田无力耕”。毛泽东在杭州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1955年秋,全国正处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毛泽东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民生活的真实情况,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11月24日上午9时20分,毛泽东的专列驶进了江西向西火车站。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书记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和6位…  相似文献   

7.
刘明钢 《世纪风采》2008,(9):23-24,25,26
前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王芳,是一位传奇式人物:解放后,杭州是毛泽东最喜欢去的地方,当时王芳担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肩负保卫重任,成了毛泽东的“大警卫员”;他参与侦破“18号案”—揭露江青的匿名信案件,熟知江青不可告人的历史,并因此在“文革”中被捕入狱,武装看管审查长达7年之久;后来是毛泽东的亲笔批示,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02,(9):44-45
北平解放后,罗荣桓终于因劳累过度而再度病倒了。这样.当第四野战军继续南下时,他作为政治委员却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病。1949年6月,罗荣桓被任命为华中局第二书记兼华中军区(后改为中南局和中南军区)政治委员后,准备立即南下。可是,这时天津名医朱宪一又向罗荣桓发出了病情“警报”。  相似文献   

9.
莫志斌 《湘潮》2023,(12):57-59
<正>为人民解放和当家作主而奋斗一生的人民领袖毛泽东,酷爱中国“往事越千年”的历史与浩如烟海的史籍。众所周知,他读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毛泽东一生究竟读了多少史书,他从中吸取了哪些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无法统计。抗战时期,他和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率”的深度讨论,就是他高度重视历史经验总结的鲜明例证。黄炎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提出1945年7月1日,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下,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成员,应毛泽东之邀请,为推动国共商谈,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曾与许多同窗结下了深情厚谊。解放后,毛泽东没有因自己的身份变化而忘却他们。一些同学纷纷向毛泽东写信。他均一一回信,对他们的生活尽量给予同志式的帮助和关照;但对自己不便于出面为他们介绍工作的要求,则友好地给予解释。从毛泽东写给他们的书信中,体现出一个革命领袖坚持原则,克己奉公,为政清廉的高尚风貌,而又不失浓郁的人情味。毛泽东与蒋竹如蒋竹如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湘潭人,毛泽东的同乡。五四运动时期曾参加过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蒋竹如留在该校担任教…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张治中不仅私交深厚,而且能共言天下事。在他们长达25年的交往中,有许多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二到延安的好朋友” 建国初期,毛泽东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张治中:“他就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阻止或延缓全面内战的爆发,尽可能地去  相似文献   

12.
造反派要把朱德“轰出中南海” 解放后,中央考虑朱德年岁大了,就尽量减轻他的工作。为此事,毛泽东找朱德谈过多次。对于毛泽东,朱德是深为了解的,从井冈山到中南海,两人几乎一直在一起。他敬佩毛泽东的卓越领导才能,也甘愿做个副  相似文献   

13.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杨开慧烈士的胞兄杨开智将母亲杨老太太的情况电告毛泽东。毛泽东欣慰不已.当即回电致意。8月10日,他写信给杨开智:“来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均在北京。岸青尚在学习。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念外祖母。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相似文献   

14.
姚文元秀笔一挥.写就《评“三家村”》。打响了“十年内乱”的第一论,姚文一出,忠良纷纷受整,仅直接因这篇跃文而老死的就有五人,间接的不知有多少。第一个死于姚笔的是著名历史学家邓拓。姚文见诸报端后的第七天,即1966年5月17日,54岁的邓拓写好遗书,便愤然辞世,第二个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田因为凭着正义删去了毛泽东谈话中对姚文不适当的评语,而被陈伯达、江青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勒令停职检查。5月23日,年仅44岁、才华横溢的田家英弃世于中南海。曼哈一家四日,有三人死于姚笔。1969年3月18日,吴晗的发妻、历史…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的选择。蒋介石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玩起了“真内战假和谈”的把戏,接受了吴鼎昌“假戏真做”的主意,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共定大计”,美军司令魏得迈也于23日向毛泽东发了去重庆谈判的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喜欢释人名,常常因人、因地、因时即兴而发,娴熟自如,妙趣横生。早年,毛泽东刚认识贺子珍(原名自珍)时,曾问她的名字是谁取的。贺子珍说:“是我自己取的。”毛泽东笑道:“啊,自珍自重,自己珍重自己;这名字挺好,也挺厉害的呀!”30年代,毛泽东曾在江西宁都养病。一天,他问卫生所负责护理他的小战士:“你叫什么名字?”“钱昌鑫。”“是哪几个字?”“钱币的钱,日曰昌,三个金字的鑫。”毛泽东一听,笑了笑说:“哈,你姓钱还不够呀,还要那么多金子!小心打你的土豪啊!”平易近人的毛泽东,就是这样经常同身边的工作人员开开玩笑,调节气氛。后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研究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林俊德(1.2)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论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蔡金发(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品郑镇(1.14)1949-1966年毛泽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史习培(1.20)毛泽东的人权观新陈喜荣(1.27)“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田恒国(2.2)毛泽东“数荐不纳”与干部制度改曾国雄(2.7)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党的建李贵荣(2.12)弘扬“三个代表”的与时俱进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苏振芳(3.2)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审美意蕴——以生存实践论为…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邓小平这样情真意切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真挚之爱。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概括了他一生奋斗的缘由和目标。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爱国为出发点,与祖国共荣辱、共曲折、共辉煌,坚定不移地实践着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邓小乎寻找救国之路的力量源泉。青年时代的邓小平,以爱国为出发点,开始寻找救国救民之路,萌生了“初步的爱国思想”。1919年秋,邓小平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使他有了朴素的…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7,(2)
正人物简介:李淑一,1901年出生,1997年逝世。上中学时与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结为好友,经杨开慧介绍与柳直荀(革命先驱)认识,24岁与柳直荀结婚。就在那个时候,李淑一与毛泽东相识。结婚后3年左右,柳直荀因革命离家,李淑一独自在家教书,养育儿子,两人再也没有见面。直到解放后,李淑一才得知柳直  相似文献   

20.
雷锋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他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