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绩与政声     
西尧 《奋斗》2001,(12):55-56
官员在任上政绩显著者,老百姓必定交口称赞,所以政绩大必然政声好,几乎是不需证明的规律。但据长春市市长李述说,却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政绩不错,政声不佳,岂不怪哉?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山西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山西平遥县古城管理委员会一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繁冗的公务旅游接待就开始令平遥县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该县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少收入1200多万.还不算吃、喝、住、送。因为.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2010年6月18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4.
政声     
政声王锦春人来世间走一遭,总想留个好名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布衣,就心态而言,大多向往留芳人间,真打算留下恶名、骂名甚至"骨朽人间骂未销"者极少。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这是对表里不一,内丑外美者的形象讽刺,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光彩的人也知道要...  相似文献   

5.
政声与民意     
杨庆凯 《实践》2004,(7):48
政声,是人们对官员为政的评价,是官员的足迹.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自古至今,为官者口碑是好是坏,政绩是优是劣,为人是善是恶,老百姓都会有个评说,这就是民意.“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从这杆秤上,可以识民心之向背,判官品之高下,检政绩之盈虚.……  相似文献   

6.
说政声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方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热外冷”、“上热下冷”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工作抓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但深入探究一下,就会发现基层党员对党建工作并不那么关心、热心、入心,群众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变化,工作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网2006年10月4日提供的消息,国家统计局日前表示,我国将首次公布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参考指标。消息公布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今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课题主持人邢占军教授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民幸福指数是反映居民“主观幸福感”(心理体验)的指标,不宜用来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此言一出,很快就有网友发表博客文章随声附和。那么要问,邢占军教授何出此言?凭什么断定国民幸福指数不宜用作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指标?如果我们据此怀疑邢教授有什么不良…  相似文献   

8.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人工天河”、“人间奇迹”——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在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当年“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了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河南省委、省政府曾特邀杨贵参加了在林县召开的一次会议,当大会主持人念到杨贵的名字时,全场掌声雷动。散会后,等候在那里的几千名群众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地把杨贵围在中间,抢着与他握手。一位古稀老人满含热泪地说:“老杨,那些年你受苦了,你是我们的恩人呐!”年轻人则在外围有节奏地鼓掌,喊着:“杨贵!…  相似文献   

10.
政声人去后     
报载,在新世纪到来之时,党中央一道令牌,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市长的薄熙来同志,被调往辽宁省担任一省之长,顷刻之间,大连这个东北美丽的海港城市沸腾了,广大老百姓议论着,为他担任新的要职而高兴,祝贺他将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难舍他离开大连,离开与他共同奋斗多年的千万百姓们。当薄熙来同志启程赴任之时,大连上万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打着横幅标语:“薄市长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祝您在新的岗位上做得更好”、“薄市长,请你常回家看看”。潮水般的群众把薄熙来围得挪不动,这位已过天命之年的高大汉子只…  相似文献   

11.
政德与政绩     
《党建》2015,(8)
<正>政德是什么、政绩是什么,政德怎么修、政绩怎么谋,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弄清楚的问题。"三严三实"作出了鲜明回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旨在强化政德修养;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旨在强调干好政绩。"三严三实"揭示了政德政绩的深刻内  相似文献   

12.
政绩与作秀     
纲强 《新湘评论》2002,(5):48-48
  相似文献   

13.
足迹与政绩     
足迹,是一个人走路后留下的脚印.政绩,是一个干部在任职期间为党和人民做出的成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足迹与政绩是有必然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换届与政绩     
近日与基层工作的同学闲聊,得知近期全省乡镇一级换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有幸从一个偏僻小乡调整交流到该县较发达的大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但又不免生出几许不安来,原因是该镇前任领导为了出政绩,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终因缺乏资金和其他原因而成为半拉子工程且负债累累.同学叹喟道:上届班子交给我们这届班子的不是鲜艳芬芳之"花",而是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接也难,不接也难啊!  相似文献   

15.
足迹与政绩     
一个人留下的脚印叫足迹,一个干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叫政绩。俗话说得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要从其走过的道路去寻找。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治理兰考县的 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在担任县委书记近两年的时间里,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间。风沙最大时,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暴雨来临时,他第一个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两年中,他的行程达5000余里,搜集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并与县委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兰考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植树治沙,一步一  相似文献   

16.
政绩与作秀     
贞观六年十二月,唐太宗把290名已判死刑的囚犯释放回家,并规定于第二年秋天就刑,结果这些死囚都到期回到狱中。这件事在封建社会中影响很大,受到人们的称赞,被当作封建时期“仁德”的典型。然而,北宋时期,大文学家欧阳修作《纵囚论》,认为唐太宗这一举动只是为了求得仁德的名声,不可效法,并提出不应以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高明,不应违背人情常理来博取虚名。唐太宗的这种“作秀”手法在几百年前就受到了批判,按理说,几百年后的今天,应该绝迹了才对,可问题却远非如此简单,以虚假政绩来博取名利者不仅未绝,反成流弊。前些年…  相似文献   

17.
郭庆晨 《党课》2011,(9):125-126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任玉岭先生不忘参事的职责,常年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汇集民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建言和良策,被誉为“敢把呼声变政声”的好参事。任玉岭所以能够“敢把呼声变政声”,重要的在于知真情和讲真话。  相似文献   

18.
政声人去后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幅普普通通的楹联,却表达了一个朴素的人间哲理,在岁月洗尽铅华之后,这个哲理越发显得深刻。在卢叨同志诞辰100周年、谢世20周年之际。不知为何,我的脑海里总盘旋着这句话。作为闽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省政协原副主席、原省委党史征委会副主任卢叨,  相似文献   

19.
政声人走后     
虎城不是城,是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的山区小镇。邓平寿,就是这个小镇的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一身布衣、沾着泥巴的胶鞋、洗得泛白的军用挎包和从不离身的笔记本,是他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标准照”。他的胶鞋,曾丈量过梁平县虎城镇几乎所有的土地;他的挎包里,装满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政声人去后     
换届选举,人事更替,迎新送老的掌声,让人想起政声。 政声,就是人们对官员为政的评价。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任何从政者,无论官职高低,是正职还是副职,都有政声,无非是政声有好有差。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政声都会像命运一样罩在你的头上,也落在你为过官的地方。政声是官员的足迹,凡涉足之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