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该条约的当事国,当然应承担条约确定的义务。贿赂犯罪是腐败犯罪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该条约的基本要求有差距,必须就贿赂的内容,贿赂犯罪的主观方面等进行贿赂犯罪立法的完善,并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组织官员罪。  相似文献   

2.
惩治商业贿赂必须加强法治,同时要充分考虑国际上的通常做法。特别是要认真研究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有关条款,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推进有关法律的完善。首先,《公约》界定的贿赂犯罪主体有三类:一是本国公职人员;二是外国公职人员和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三是私营部门内的贿赂。而我国刑法规定的受贿罪主体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包括外国公职或国际组织人员,也没有规定私营部门的贿赂。因此,在修改刑法时,应适当扩大贿赂罪的主体范围,以更好地遏制商业贿赂犯罪。其次,《公约》规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腐败官员携巨款外逃的事件不断发生,其中今年发生的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的神秘离境尤为轰动。打击贪官外逃,已成为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新的重心。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使我国成为该公约的147个签署国之一。这对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打击腐败行为,以及寻求外国政府的司法协助,奠定了法律基础。9月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中国加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批准书。9月2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际刑法方面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反腐败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法律规定,公务员有贪污受贿、滥用政府基金行为的即被开除,并丧失领取退休金资格,构成犯罪则予以刑事处罚。反腐铁腕向境外延伸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后,英国颁布《反恐、犯罪和安全法》,并于2002年2月生效。它发展了早先的反腐败立法,同时包括了英国在1998年12月批准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禁止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公约》。这部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英国领土以外发生的腐败行为同样适用。其中规定:在英国国土之外发生的任何贿赂或腐败行为,与在国…  相似文献   

5.
李晓英 《新视野》2006,4(3):68-7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它的制定为国际社会反腐败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指南和行动准则。作为《公约》的缔约国, 在享有公约所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本文以《公约》关于反腐败贿赂犯罪的规定为基础,结合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提出完善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有利于打击贪官外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腐败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运行、削弱民主和法治、扰乱社会秩序、毁坏公共信誉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肆虐。不少腐败分子利用国与国之间的制度、法律等差异,将赃款转移出境,逃避法律打击,已成为各国惩治腐败的一大障碍。求同存异,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已日益重要。《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下简称《公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对我国反腐败进程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公约》有利于我国有效打击贪官外逃。近年来,一些腐败官员利用法律的漏洞,携带大量赃款潜逃国外,使我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已签署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于9月29日生效。《检察日报》刊载了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推介廉政举措室副主任陈国庆与记者之间的答问,摘要如下:记者: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国犯罪也越来越多,国际司法的协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人们对公约的作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您能谈谈公约中所指的“跨国有组织犯罪”具体包括哪些犯罪吗?陈国庆:跨国有组织犯罪,根据公约第3条关于适用范围的规定,主要是指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第5条、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8.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罪名,该行为入罪既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也是出于完善我国刑法贿赂犯罪法律体系的要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与一般贿赂犯罪有明显的区别,需要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以期对该罪名的适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陈水扁海外洗钱案一直是海峡两岸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内地公职人员向海外洗钱的案例也是举不胜举。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解释,公职人员“可以指依照缔约国本国法律的定义和在该缔约国相关法律领域中的适用情况,履行公共职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的任何人员。”而公职人员可能会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这种行为就是腐败。腐败过程中往往产生收益。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们对腐败现象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要么对它漠然置之,要么怀疑、甚至否认它的存在。但现在,腐败现象已成为一项国际行动打击的目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现在正设法限制行贿和其他腐败行为,而这些组织一度对行贿等腐败行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反腐败的努力越来越加强,结果形成了一个改革的运动。这场运动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就是经合组织关于打击贿赂外国官员行为的公约。这项公约结束了美国的孤立状态,因为美国早在多年前就禁止向外国官员行贿。发生在五六个国家的行贿受贿丑闻导致美国通过了打击对外行贿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主要有三种方式:论功、推荐与考试。论功封官有一定合理性,实践证明有能力,功劳以官爵作为回报;考试是公平合理的,因而隋唐以降被广泛采用;推荐在特殊情况下是必要的,是论功与考试的补充。在中国历史上,推荐是政治的需要,也是高官的任务,并且有连带责任制约着。推荐者应该有政治眼光和辨才的能力,应该出以公心,为事业推荐人才。对历史上的推荐进行研究,可以为当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吏治、提升官德的呼声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回应的问题。整饬吏治先从提升官德开始,而提升官德应以修身正心奠基础,以制度伦理作核心,以民众监督为重点,,官德正则吏治清,治吏之道,提升官德为先。  相似文献   

13.
官商之间的"勾肩搭背"现象,表面上看来属于正常人际交往,但其实质仍然是一种腐败,具有普遍性、模糊性、隐秘性和集体性的特点。官商"勾肩搭背"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文化诱因、制度诱因、思想诱因和社会诱因,并且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需要从思想和制度层面加大预防和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时期.官员的道德自律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所在。官员的道德自律主要体现在党性自律、敬业自律、行为自律和清廉自律等方面.目的在于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行政水平和行政质量、官员的道德自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保证,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选拔任用是关键 ,制度建设是保障 ,培养教育是基础。只有搞好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监督、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才能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 ,存在着对考察对象失真失实的问题。干部考察失真失实的主要原因 :领导用人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考察人员的素质不高 ,缺少衡量干部标准的科学方法和量化尺度及考察范围与谈话对象设置不科学等。为了防止考察失真失实 ,“一把手”必须是党性强、公道正派、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考察时应动静结合 ,扩大考察范围 ,建立健全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度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考察队伍。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和新任务 ,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紧迫任务 ,就是要加强学习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要使学习有好的效果 ,就必须端正学风 ,解决好学习态度、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向人民群众学习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的最重要的资源.为此,应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重视和加强创新型领导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搏击在时代的前列,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官德建设是政治伦理研究的落脚点之一,制度伦理又成为我国当前学术界研究政治伦理的新视角。研究和关注制度伦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和发展伦理学,而且能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把制度伦理和官德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从机制和制度上解决官德失范问题,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官员的个人财产隐私权应让位于带有公共利益性质的公众知情权已经是学界达成的共识。但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程序上的粗漏、执行力度的薄弱、司法追究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该项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基于对学界出现的“条件不足”、“时机成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几种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观点进行客观分析可知,其建设和推广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绝不能以配套制度尚未完善为由而停滞不前,不是条件不足,也不是时机不成熟,利害关系才是关键。因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先,本着崇高的公共服务精神,尽快将官员财产申报制推广开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