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以"跑长途"的方式,即以应聘为名,打着民工维权的幌子,结伙向招工企业索要钱财,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从义乌等地近年发生的"跑长途"犯罪情况看,该类犯罪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民工、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加以剖析。作为我国农民工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要防治"跑长途"犯罪,就要充分认识农民工的群体性、过渡性等特点,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问题,通过促进就业、维护权益、改善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2.
朱慧灵 《人大建设》2004,(12):38-39
近年,伴随着民工潮的涌现.民工犯罪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试就此类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融入城市的仪式——麦当劳消费对青年民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平  黄卓宁 《青年探索》2006,(5):65-67,85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青年民工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使其与城市生活接轨,以期在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面上完成城市适应。本文以麦当劳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描述青年民工的消费行为、消费体验、社会互动等情况,试图揭示麦当劳消费作为他们认同重构和城市融入的工具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来沪民工在上海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他们已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缓解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和促进海派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多年来,上海市针对来沪民工做了许多工作,包括: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受教育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来沪民工思想负担重、合法权益受侵犯、文化素质不高等。相应的,应采取一些办法加以解决,如:提高对来沪民工的认识、制定和执行维护来沪民工合法权益的法规、用培训等方式提高来沪民工的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5.
丁平练  虞志炜 《公安学刊》2000,12(4):55-55,58
近年来 ,妨碍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违反公司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多 ,且在公安经侦部门侦办的经济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 ,尤以侵占、挪用两类案件更为突出。由于此类犯罪涉案金额大 ,损失惨重 ,犯罪智能化程度高 ,案件发现往往较滞后 ,案犯极易携款潜逃 ,再加上因犯罪嫌疑人最终捕判不多而引起的打击不力。因此 ,如不引起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打击整治 ,此类犯罪有可能向恶性方向发展 ,社会危害将更大  相似文献   

6.
民工权益受损、保障缺失与企业主素质太差、法律意识不强有一定的关系。保障民工权益要从维权上下功夫,从制度上做文章,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的能力相关、与企业的成长相关。我国目前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的成长受阻。劳动合同是体现民工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直接关系到民工权益的实现。文章以义乌市私营企业合同签订与履行状况为例,从企业的经济行为和企业的成长环境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困境。认为,切实保障民工权益就要努力促使企业成长。否则,即使加强维权力度,民工权益的实现仍然是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因外向型经济结构导致失业的民工规模巨大,失业民工再就业面临一系列不利的环境因素。为了促进返乡民工再就业,政府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开展帮扶专项活动、保障就业信息畅通、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创业就业培训等多措并举,以全面改善民工再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流失生犯罪日趋严重,是导致广州市当前青少年犯罪上升和犯罪低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对越秀区近年来捕判的流失生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作初步探索。一、当前流失生犯罪的特点和趋势所谓流失生又叫辍学生,指的是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由于各种原因而非正常离开学校的学龄期青少年。目前,国内有些专家、学者提出,从青少年总体上来看,流失生这个层次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比较差,极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从越秀区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  相似文献   

9.
陈芳  姜微  何广怀  周梦榕 《人权》2002,(3):8-12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句话说来很平等,但对个人来说,际遇可能大不相同。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每年1忆多的流动人口大军身后是约300万流动的学龄儿童。他们随着父母成了流动大军中特殊的群体。近一段时间以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于此的议案和提案不少。那么,目前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如何?各地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本刊特刊出这篇记者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0.
民工的城市适应是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案例资料,通过全面描述新生代民工城市生活状况,从场域惯习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新生代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新生代民工的城市适应就是其习性的调整与其所在的场域相互匹配、相互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民工子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与闲暇更具有自身的特点。民工子弟的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文化层面的消费;他们的闲暇安排,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显著特点。民工子弟彼此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是与其文化和地位相对应的,但这种文化与城市文化形成了区隔,并且可能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民工社会角色变迁与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自然带来社会角色的变迁。表现在:社会身份的双重性,社会地位的不稳定性和社会角色的失范性。流动民工在社会角色变迁过程中出现差异、冲突和失范是其违法犯罪的主要症结。因此,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促进流动民工社会角色的调适过程,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组织管理工作的力度,提高流动民工的素质,完善流动民工的社会权益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求索》2011,(3):242-245
为加强国防力量,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急需征调民工赶修国防工程。作为大后方重心的四川省政府,奉国民政府有关机构的命令,征调大量民工短期内构筑亟需的国防工程。为如期完工而配合战局,在征调民工机制方面,国民政府规范机构和程序、改进原则和方法、加强组织和编制。虽然征调民工的机制在实施中存在弊端,但总体上符合了时局所需,从而保障了战时劳动力的供给,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进城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新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管理,特别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社会课题。进城民工:思想在变化观念在转变进城民工不仅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其人员构成、思想态度等诸多方面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第一,人员构成上,由过去年龄高文化层次低向年轻化文化层次高的方向转化。以往进城民工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左右的人居多。目前,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下降而  相似文献   

15.
西南省区外出民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聪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4):142-145
由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中国民工潮既是自发的 ,也是必然的。由民工的自身素质决定 ,他们外出的境遇较为复杂。要重视对民工问题的研究 ,为健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加强对民工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慧 《青年探索》2010,(3):91-96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民工子弟学校仍是现阶段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教育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建设问题,又是影响和制约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民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工作、生活、职后教育等状况以及这一群体对自身现状的认知、态度与评价作了系统、深入的实证调研与分析,结果发现:民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工作强度高,薪资待遇低,业余生活单调,职后教育欠缺。但这一群体的职业认同度较高,对自身境遇的改善和未来发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生存在边缘——对青年民工社会融入状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年民工从乡村到城市,其社会融入状况呈现边缘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青年民工 角色与身份的错位、生活方式的边际性、社会网络建构的局限性以及社区归属感的模糊性,青年民工 边缘化的生存状况将导致青年民工亚文化、相对剥夺感等现象产生,从而给社会带来一些隐形危害。  相似文献   

18.
张莉 《求索》2012,(3):223-226
抗战时期,因时局所需而赶修国防工程,国民政府为此征用大量民工。为配合战局而及时完成工程,政府强化、规范了对修筑工程劳动力的管理机制,表现为:改进管理机构,加强官员考核,严密民工管理细则。国民政府管理民工的机制从历史微观的层面展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关系。机制的运作在大局上取得了时效:稳定了战时急用的劳动力供给,保障了国防工程的修筑,从而在取得民族自卫战争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缪长青 《当代广西》2005,(10):27-27
没有人能否认,民工的确属于城市中的弱者,尽管这一庞大的群体是不可或缺的。在城市中,相比普通市民而言,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我是民工怎么了……我真的有点不服气……我们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一位年轻民工留在倾诉热线中的话,我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24日,四川省雷波人民法院为轮椅上的民工讨得拖欠了两年多的伤残费143772.80元,为该民工讨得了说法,并为其精神和肉体带来了安慰和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