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城市帝国主义和城市文化霸权的殖民,城市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需要强调和加强维护的文化战略问题。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在其关键意义上必须坚守城市发展的自我坐标而不是他者坐标,确立城市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内生而不是城市的文化依附。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应对,要加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城市自觉"与"城市自信",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新,构建中国城市标准和价值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文化安全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城市输出"等战略转型更好地促进中国本土城市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做出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大连文化软实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诉求;是彰显城市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塑造国际旅游城市形象--论昆明城市建设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希贤  于涌 《思想战线》2001,27(1):66-69
国际上最近提出要"尊重传统",在建筑中推广"自身的价值观",近年来,"构建山水城市"等规划思想应运而生.昆明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又是一座传统的历史名城,"继承文脉传统、塑造城市灵魂",是未来昆明城市发展的健康之路.昆明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载体,必将以它的个性独领风骚,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4.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城市生态环境严峻、城市面目单调乏味和城市人群精神状况堪忧的现实焦虑,城市文化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对策凸显了文化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建构美学品格、改善城市人群精神状况以及从根本上塑造城市精神与价值观方面的显著作用.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城市文化软实力兴起于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复兴的大视野之下,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出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巩固了城市文化的地位,也更有利于城市文化实力的彰显和城市的长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武汉具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文化资源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区域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增速,科技融合显著;文化战略重视,政策保障有力;创新理念驱动,多重机遇叠加。同时,武汉存在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制约因素:文化资源整合与品味内涵不相适应;文化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市民文化素质与发展定位不相适应;文化传播力度与形象魅力不相适应的。武汉需要在认清发展优势、找准发展差距基础上,从加强战略规划、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杨矿 《新重庆》2007,(2):40-42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在承载建筑、经济的同时,更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一座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一种文化产生、形成、繁荣的演绎过程,并由此深刻地影响着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和经济水平。可以说,城市因文化而生、因文化而立、因文化而兴,人类创造和发展的城  相似文献   

8.
正在公共空间植入适宜的文化元素,可提升城市品质,丰满城市形象,避免陷入"千城一面",同时还能延续和彰显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生态,增强市民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城市软实力。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是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静"的城市形象载体。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是城市内部流动的"精灵",是"活"的展示平台。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静与动相结合,点与线相织成网,共同构筑起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9.
徐翔 《思想战线》2012,38(4):116-120
在当前全球文化体系扩张和文化政治格局中,需要重视"城市帝国主义"的后殖民文化逻辑和强调"回到城市"的文化诉求。城市帝国主义具有不同于文化帝国主义的内在逻辑,其文化"后殖民"的手段和标的不是文化而是城市,不是文化的本土性而是城市的本土性,对城市生态、话语、安全等带来重要冲击和潜在风险,应成为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构建中加强重视和前瞻关注的战略性问题。中国在城市崛起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城市文化价值和"城市自觉",避免城市地位的日趋重要以沦丧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为代价。城市文化研究要注重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城市谱系转向城市帝国主义的文化谱系,从文化城市性转向文化城市间性,从城市文化学转向城市政治学,从城市再生产转向城市再生产方式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国特色城市论坛确定的主题是"聚焦中国特色,建设世界城市",关注的是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中,追求国际化的同时,要不忘中国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谈乐炎 《小康》2013,(1):90-92
作为一个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城市,当面对矿产资源逐步枯竭这一困境时,大冶"另辟蹊径",探索了一条城市整体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几千年前,人们就在湖北东南一座小城发现了一片矿海,从此在此大兴炉冶",大冶"由此而来,更以"铜都"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12.
邹宏国 《群众》2008,(8):63-64
文化,这一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字眼,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在。文化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其丰富多彩的动态组合体现着人类与社会发展的精华,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彰显着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是文化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城市记忆是认识城市空间的独特维度与形式。辽宁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城市记忆,采取有效保护传承城市记忆措施,不仅能够从城市空间角度增强广大民众的认同感、亲和力,而且能够彰显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并助推辽宁的振兴发展。要结合辽宁城市文化记忆的三维分析,探讨借助城市记忆提升现代辽宁都市生活品质的内在逻辑,进而以增加城市居民的认同感、提高辽宁城市文化品质、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辽宁城市记忆融入都市高品质生活的现实思路与策略,从而为辽宁城市在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高品位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印记与地标。一个城市书店的数量质量可以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反映城市文化繁荣程度。然而,在推崇满城书香的苏州,蓝色书屋已于2014年关门,弘文书店的经营岌岌可危,其他高品位实体书店的生存也面临困境,亟需保护与发展。一、转变对高品位实体书店的认识。首先,在观念上不要把高品位实体书店看作"店",而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外在表现。近年来,各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短板",突出表现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6.
赵弢 《长江论坛》2014,(4):53-55
黄陂区作为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应立足区情,发挥区域、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积极参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多倍增长,努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中等生态新城;彰显历史文化新魅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区;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建设"幸福黄陂"。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大》2012,(5):63
城市因建设而美丽,因宜居而乐活近年来,湖州市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为战略目标,立足"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城市特色定位,积极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自"十一五"以来,湖州市更加注重民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正>合山,"广西煤都",曾因煤和电而闪耀光芒;合山,这个"光热城"也因煤和电而黯然失色。因煤而生,因煤而痛。说的是合山,话里纠缠着合山人多少爱和恨。曾经创造巨大财富,最后留下满目疮痍的一个个矿洞矿山和产业真空。2009年3月,合山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迷茫,彷徨,合山的未来何去何从?痛定思痛,合山市开始探寻城市发展的转型之路——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工业旅游城市,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过"七年之痒",一个"富、强、美"的工业旅游园林城市呼之欲出,合山市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管理特别是市容秩序管理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不是城市本身,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需要全体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城市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加快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城市的内在要求。具体地说,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能就是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以及绿化、亮化、美化城市。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形象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2015年以来。武汉市以打造"世界设计之都"为形象定位,以发展工程设计产业为中心,在城市文化塑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设计产业的主题性、展示场所数量、文化活动数量以及市民认同感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可行的解决途径是:艺术和工程设计产业发展突出水文化个性特征;借助多样化渠道增设展览场所;通过组织更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以及将艺术设计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使"世界设计之都"城市文化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