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都熟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但是想不到的是,而今的法国并不像中国等国那样学习这篇课文,法国中学并没有都德的《最后一鳓,甚至许多法国人也不知道都德是何人。而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就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  相似文献   

2.
记者:作为一个法国贵族出身的学者,近十多年来,却经常在中国生活,为什么对中国这么感兴趣,中国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朱锋 《当代世界》2011,(11):1-1
2011年11月4日,第六次G20领导人会议在法国戛纳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奇、巴西总统多塞尔等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的首脑参加了此次峰会。会议召开的时机可以说非常重要,目前正是全球金融局势动荡、各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  相似文献   

4.
2007年5月18日,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托尼.安德烈阿尼访问了中央编译局,与文献信息部有关同志就中国在法国各界眼中的形象,以及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座谈,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座谈主要内容如下。一、法国各界眼中的中国形象1.知识界法国知识界、知识分子对华态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西方国家有些人却在国际上频频炒作所谓“西藏问题”,与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藏独势力相互勾结,煽动民族分裂情绪,对中国说三道四、施加压力。这已经成为中国在外交实践中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法国、驻瑞士大使蔡方柏。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无视中国多次劝解,和警告,以欧盟轮值主席的身份会见了达赖,给本已峰回路转的中法关系浇上了一盆冷水。法国议会对萨科齐的行动甚至大表赞同,一些人士也欢呼“法国顶住了大国(中国)的压力”。曾经良好的中法关系,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地步?这不仅引起了中法两国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22日,在中国访问的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总书记贝特朗接受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记者专访,就中法两党和两国关系、中国发展、法国全方位改革等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8.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人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9.
许波 《法制博览》2010,(8):74-74
当中国朋友谈起外国男人时总会说“英国男人很绅士”,“法国男人很浪漫”。我很抱歉地说,这不总是真的。  相似文献   

10.
郑赫然 《法制博览》2009,(23):12-14
伯希和(PaulPetliol,1878—1945).法国人。1878年出生于巴黎,商人家庭。早年在法同政治科学学院、东方语青学院等处学习.1899年往越南河内,学习并供职于印度支那考古学调查会,即法兰西远东学院,曾数次奉命往中国.为该学院购买中国古籍.  相似文献   

11.
1884年6月,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统治香港的英国当局口头上宣布在战争中“严守中立”,实际利用香港为法国侵略军修理船舰,运输军火,充当法国侵略者进攻中国的军事侵略基地。法国侵略者的进攻和香港英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43-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中国、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新西兰等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审判。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各战胜国可对侵略的被俘战犯自行审判。当时中国由于内战,没有条件和能力对日本战犯进行审理,鉴于上述情况,苏联将在中国被俘的日本战犯押送到西伯利亚,进行监禁和强制劳动。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05,(20)
2005年10月4日到7日,首届中欧文化论坛在广东南沙新城举行。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德国汉堡教授、欧洲华人学会会长关愚谦、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主席皮埃尔·卡蓝默先生、著名学者秦晖、丁学良等200余名来自欧洲、中国内地及港澳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及欧洲的未来,寻求两个古老的文明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及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4.
章生 《南风窗》2012,(13):78-79
欧债危机不过是场"富人的危机"。倘藏富于民,纵国家负债,也不会伤筋动骨。欧洲最怕的就是中国人把他们的技术拿走,然而新技术领域恰恰孕育着中欧最大的合作空间。法国新总统奥朗德是抢镜高手:他在被雨淋雷击、红地毯上踩到默克尔之后,又因劲爆对华言论引发热议。法国记者埃里克·迪潘5月的新书披露了奥朗德在3月20日午餐会上的表态:"问题在于中国人,他们在货币、研究等一切事情上欺骗";碍于许多法国大公司都与中国签订合作协议,法国才没有对中国产品采取强硬立场,德国在中国也有很多利益,但  相似文献   

15.
吴鹏 《当代世界》2013,(1):52-54
2012年对世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选之年”,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法国等国家都陆续进行了国会或者国家元首的选举活动,其中一些国家的选举已经有了结果,并对世界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建梅  黄梅波 《国际展望》2012,(3):72-81,141
对外援助是法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法国文化是法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但不重视对外援助的经济利益。法国重视对特定地区的援助,并制定了"优先团结地区"政策。法国对外援助属于中央集权式管理,外交部、财政部和移民部是法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法国开发署负责执行双边援助。对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的启示在于设立独立的对外援助管理机构,并完善对外援助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法国全境。从法国被占领到德国纳粹投降的四年多时间里,大量的德国军人被送到法国前线,由于德国后方缺乏劳动力,大量来自法国、波兰的战俘和劳工又被运到德国境内,开始强制性劳动。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阿兰·胡(鲁林)曾任巴黎第八大学和法国东方语言文明研究所教授,受马尔罗《人类的命运》一书的影响,早年致力于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他的博士论文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人运动》,以后一直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著有《文化大革命》(1976)、《中国迷津》(1979年出版,1983年再版时更名为《人民中国》)、《20世纪的中国》(2003)。目前他正在撰写《毛泽东传》。最近,他分别接受法国《人道报》和法国《望》杂志记者的采访,谈到中国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这两篇访谈分别刊登在2004年11月30日《人道报》网络版和《望》杂志7…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4,(23):18-18
日前有消息称,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排名前两位的制造商——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将于近期合并。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出版的《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市场》统计,目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分居前两位。其后分别为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美国GE和日本川崎。而中国两家合计销售收入几乎相当于这5家企业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04年的外交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法国为开局,并且取得不俗成果。主要体现在:一、希拉克高调反对台湾公投;二、签署包括订购空中巴士在内的九宗经贸合作项目;三、强化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四、促使欧盟考虑解除武器禁运。 中国与法国虽然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但彼此却有许多共同点,尤其在国际战略方面,甚具共同语言。例如,双方都主张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也许可以这么说,法国是西方大国中与中国关系最悠远,共同点最多、分歧最小的国家。 事实上,中、法关系一开始就建立在战略合作的基础上。1964年法国成为欧洲国家中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