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邢少文  向成斌 《南风窗》2010,(26):64-66
虽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了无数条,但房价仍然难止涨势。更多制度性和结构性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宏观调控举措注定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6)
正只有充分理解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时代意识"和"危机感",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三年治国理政的"主要线索"、"主要情节"以及未来走势。三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暂的一瞬间。但这更多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时间概念,对一个国家而言,此三年和彼三年可能完全不同,端赖于当时的人们所身处的时代,以及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4,(3)
<正>此次宏观调控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手段到更多经济手段,从数量调控到规划和总量调控等,主要内容则包括资源品要素价格市场化、尽量减少和下放国家对具体投资项目的审批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纲领性文件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大量篇幅谈到如何完善宏观调控体系。2013年年底,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该文件将就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手段和决策实施机制,增强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邢少文 《南风窗》2011,(23):76-76
9月CPI数据公布之后,关于货币政策可能调整的议论喧嚣尘上。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发表讲话指出,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货币政策在"总提法不变的前提下留有充分的灵活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反腐点击     
2005中国吏治整饬动向 完善干部任职回避制 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节奏在2004年骤然加快,为此而出台的文件之多,推进的力度之大,采取的措施之果断,为历年所少见。其中所蕴含的深义,随着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  相似文献   

6.
国是     
《南风窗》2011,(26):18-18
高层HIGH LEVEL中央政治局明年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党全国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思想和工作准备。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在建续建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中国农历甲申年。这一年,中国经济政策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扩张性政策走向了以"宏观调控"为标志的紧缩性政策,可以说已经完成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不仅进入国际经济的深水区,还频频引发巨大波澜。前些年唱空中国经济的人无论如何想不到,这一年中国的宏观调控不仅引起国内关注,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这一年的经济,从过热基调始,以调控为主旋律,以完善宏观调控作终止音符。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本"不只是一个价值判断,而首先是一个事实判断,它集中体现了科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我们应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统一上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以人为本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作为一个科学论断,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加严密的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房价的调控进入了艰难的第二年。2005年,房价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2005年中,政府开始了强有力的调控,到了2006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表示对未能解决好包括房价在内的民生问题而感到痛心。中央政府在2004年起动经济宏观调控之初,就开始了明确事权、财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的动作,行至2006年,更是有地方党委政府换届的助力。在“国六条”出台之后,我们认为,房价已经无法再次大规模、大幅度上涨。现在只是一个用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如何解决泡沫消落之后造成的经济波动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李威 《南风窗》2013,(6):69-70
"国五条"细则出台之快,政策之严厉,将房地产调控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被业界称为史上最强组合拳。3月1日晚,国务院下发《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犹如平地惊雷,在楼市中掀起轩然大波。早在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明确出台五项楼市调控政策,俗称"国五条",基本延续过去两年多来的基调—"限购"、"房价挂钩官员考核",当时市场普遍认为只是中央政府的老调重弹,甚至有学者讥笑其已经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11.
覃爱玲 《南风窗》2014,(3):28-29
此次宏观调控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从行政手段到更多经济手段,从数量调控到规划和总量调控等,主要内容则包括资源品要素价格市场化、尽量减少和下放国家对具体投资项目的审批等。  相似文献   

12.
"负有特殊职责的人员"的外延不应当仅限于六类特殊群体,而应当从开放的意义上来加以理解。拓宽其外延,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其内涵则应当着重从"职责"一词上来加以理解。这种"职责"的具体内容及其来源与不作为犯中"义务"的内涵及来源基本相仿。当然,对于负有"特殊职责"的主体范围,应当适度把握,考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际需要以及刑法的谦抑性,也不能过于宽泛,具体认定时有必要遵循若干基本准则。对于与此相关的疑难问题的认定,宜从实际出发,视具体情况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在移民、贸易政策上的调整思路呈现出明显的趋紧态势,而特殊的地缘关系以及拉美经济对美国的高度依赖使得拉美成为受"特朗普新政"冲击最明显的地区。为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利影响,拉美主要大国在聚焦本地区内部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加快跨区域合作的节奏,尽可能地对冲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拉美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叶檀 《南风窗》2007,(1):60-63
来自中央政府之于2007年8%的GDP预期增速,已经被更多的人理解为中央政府所发出的象征性信号,或者说是宏观调控的风向标。而且,我们看到了一条道:如果说改革是发展的硬道理,那么后面的故事,更多地体现为内需是发展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15.
赵毅 《法制博览》2013,(11):52-53
疑罪从无是刑事法律发展的趋势,刑事审判中的疑点更加容易引起关注。对证据的理解、对法律的适用的理解甚至是对社会政策的理解,都是形成"疑罪"的原因。而司法对待"疑罪"最终的态度,还是需要通过司法审判活动才能有最终的结论,审判人员在对证据、法律、政策的理解存在分歧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将采纳情理推断的审判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和午 《南风窗》2013,(9):39-41
楼市改革最重要的是"去投资化",使房地产回归居住消费属性,楼市改革必须跟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联动。对于新一届政府而言,楼市毫无疑问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上一届政府楼市调控的最后一棒"国五条",现实中正遭遇地方政府的"软抵抗"。尽管3月底的大限已过,但地方版"国五条"细则却并不给力。北京等10多个城市出台了不同力度的执行细则,但多被指缺乏实质性内容,而更多城市却是犹抱琵琶  相似文献   

17.
刘柳 《法制博览》2013,(8):26-27,23
法律理性化是西方法律文明从古希腊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重提法是理性这一命题,不仅要求我们正视理性在法律中的地位,而且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法律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能够果断的提出解决方法,使中国社会主义法律能在法治发展的长河中准确定位,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与公有制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这是导致人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所有制政策上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认识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思想包括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二是所有制的改造步骤要...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4)
正理直气壮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中国道理"讲清楚,凝聚起社会各界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最好的纪念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领导,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面都有重大的举措和制度设计出台。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不理解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中东是中国的大周边,是中国的原油主要供应地,也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一直以来,对中国与中东国家能否共建"一带一路"都存在不同声音。2016年1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明确了中东地区就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关键节点。共建"一带一路"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国家和具体项目上,这就要求做到知己知彼,既要把握新时期中国中东政策,也要了解中东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商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