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写入了引咎辞职条款。如何使有关引咎辞职的规定具体化,在实际执行中具有可操作性,这关系到引咎辞职制度能否顺利实施。毋庸讳言,现阶段,无论是对引咎辞职的责任主体和“咎”的性质与轻重。还是对引咎辞职的具体程序以及引咎辞职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法规和配套规则经过近十年的运作日益完备。这些规则概括起来可分为公务员的准入、监管、退出三大板块。特别是最近两年在准入和监管领域引入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民主测评等方式。但公务员的退出领域 ,干部能上不能下 ,能进不能出这一顽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 2 0 0 0年下半年开始 ,江苏洒洪、深圳龙岗、吉林蚊河、海南万宁等地相继出台了一些引咎辞职的规定 ,两会期间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宣布将在两院系统内实行引咎辞职制度 ,特别是重庆市推出了一个引咎辞职的硬指标 ,即一年内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引咎辞职制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法规和配套规则经过近十年的运作日益完备。这些规则概括起来可分为公务员的准入、监督、退出三大板块。特别是最近两年在准入和监管领域引入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民主测评等方式。而在公务员的退出领域,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这一顽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江苏泗洪、深圳龙岗、吉林蛟河、海南万宁等地相继出台了一些引咎辞职的规定,今年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宣布将在两院系统内实行引咎辞职制度,特别是 3月 26日重庆市推出了一个引咎辞职的硬指标,即…  相似文献   

4.
陈海 《前沿》2008,(2):115-117
《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有不少突破和创新之处,但在个别立法技术、引咎辞职、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监督机制、救济渠道等方面留下了一些不足和缺憾,有待将来立法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规定: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二、领导成员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应当引咎辞职;本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退出机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出口”环节搞活对公务员的管理,增强公务员队伍生机与活力、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手段与制度构造。公务员退出机制应包括退休、辞职与辞退、辞聘与解聘、引咎辞职与责令辞职以及开除等多种类型,通过这些形式的有效运用,激活对公务员的管理。随着我国人事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和人事行政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务员退出机制的缺陷日益凸现出来。健全公务员的退出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保证公务员队伍的优化与精干,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务员制度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3):119-119
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与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有四大变化:一是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明确公务员包括依法履行公职、纳人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二是对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职的试用期及领导引咎辞职等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完善了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孟桢 《求索》2013,(10):208-210
引咎辞职制度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干部自律制度。公务员引咎辞职的目的,主要是从行政伦理的角度。希望通过加强政府官员的自律,推动其主动积极地承担和履行行政伦理责任,带有浓厚的道德色彩,执行的关键主要是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常常会遭遇“引咎不辞”和“有咎难辞”的困境。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行的《公务员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真正实现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的相互规范作用,推动民主政治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编读互联     
编辑同志:你好。我看了《中国公务员》杂志第五期后,感觉很好。该期的一篇题为《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兼职吗》的文章很好。就这样的例子,该文首先提出基本案情,经评析内容,使人看后清清楚楚地知道为什么不能兼职的道理,最后运用并依照公务员制度的条例或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指导、执行。这样的文章简单易懂,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望你们今后多编这样的文章。特别是针对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如何晋升,如何引咎辞职这几个问题,多编几个基本案情、评析、参考法律法规。谢谢。海南省临高县土地管理局谢玉…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我们组织了课题组,对我市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 《干部任用条例》对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它首次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存在严重过失或不当行为,虽没有触犯刑律,也必须自行提出引咎辞职;对应当辞职却未提出的领导干部,将直接免职。《办法》规定有以下9种情形的,领导干部要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引咎辞职”制度的思辨早在1995年的中央5号文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中,就有要“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明确规定,令人遗憾的是执行并不尽如人意。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在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问题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如江苏省镇江市在市级机关中实行民主测评,排在最后的领导干部将被敦请引咎辞职;吉林省蛟河市推出引咎辞职制度的具体办法;重庆市更是为引咎辞职下达了“硬指标”,在全国率先出台“引咎辞职”政令等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在领导干部的“退出机制”建设方面可望有所突破。对于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它是领导干部承担责任的重要形式,对于“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领导干部对于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行政问责制在中国的强力推进,官员引咎辞职日益常态化。这是中国政治的一大进步,对官员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鞭策作用,但引咎辞职还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在实践中也发生一些变异。引咎辞职似乎成了政府化解危机的权宜之计和失职官员规避风险、逃避法律惩处的护身符,其范围也只囿于突发重大公共事件,辞职官员也趋于低层化。对此,需要培育引咎辞职的好的官场文化和政治生态,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引咎辞职跟踪机制等,使引咎辞职复归正位,以切实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04,(10):62-62
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将领导干部的辞职分为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四种形式;并分别对其适用范围、辞职条件、辞职程序、辞职后的安排或管理,以及引咎辞职、责令辞职与纪律处分的关系、自愿辞职后的从业限制等作出规范。引咎辞职是领导干部对本人失职失误的一种主动追究。  相似文献   

15.
徐兆礼 《今日浙江》2004,(11):14-16
4月29日,省委、省政府批准对海宁“2·15”特大事故负有责任的海宁市市长引咎辞职。这是继中石油、吉林市、密云县3位负责人引咎辞职后,又一位因突发事件而引咎辞职的官员,也是我省第1位引咎辞职的县级领导干部。在短短的一个来月时间内,有这么多官员引咎辞职,震动了中国政坛。以前那种出了事找几个“直接责任人”替罪,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象征性地检讨一下的“好日子”或许一去不复返了。引咎辞职尽管姗姗来迟,但它在民主政治方面的意义却非常深远,标志着我国的政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前不久,中共中央批准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社3月29日电,公安部将出台对领导干部辞职几种情形的具体规定,今后凡因领导不力和工作失职,导致辖区内发生重特大社会安全事故或案件,以及治安长期混乱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公安机关有关领导要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3月30日全国各大媒体均有报道)目前在很多部门都已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辞职规定即将出台,体现了公安部从严治警、维护治安的巨大决心。笔者对即将出台的公安机关领导引咎辞职规定,有三个方面的由衷企盼:一盼引咎辞职能够成为制度。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都对自己的辖区治安担负着重要责任。在…  相似文献   

17.
屈家权  骆炜 《人大研究》2001,(11):31-33
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是干部管理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的辞职制度 ,它是领导干部对自己履行职权的过程的一种自查、自责、自咎行为。此前 ,我国一些地方已在其“辖区”内试行或实施这一制度 ,但由于实行此制度的目的及目标不尽相同 ,对引咎辞职条件、时机等核心内容的认同、定性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而使同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宽严不一的现象。从国际上看 ,国外官员引咎辞职虽然是经常的事 ,但就目前所知 ,大多数国家官员引咎辞…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部长责任制”的利弊“部长责任制”是构成加国内阁——议会政府的核心,亦是控制加国政府官员的基石。所谓“部长责任制”包含两重意思:一,内阁阁员集体向议会负责。内阁执政必须要取得众议院多数的支持;二,部内任何公务员的行政行动都将被视为部长的行动。如果该部犯了严重错误,部长应引咎辞职。“部长责任制”意味着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责的是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员,而不是任命的政府业务官员。政府向议会,并通过议会向选民负责。议会可以向各部部长就他们负责的各部的行政提出质讯。如若某部长滥用或误用权力,将应受到失去官职的制裁。  相似文献   

19.
许洪玲 《前进论坛》2014,(12):54-54
<正>当前,有不少公务员遭受着心理困扰。公务员出现心理问题后,没有选择就医或其他处理办法,而是出于职业禁忌、面子等考虑,拼命遮盖。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健康和职业发展,更会危害到整个政府系统的工作效能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大局。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一是"公务员热"引发的连锁反应。公务员从招录开始就倍受社会关注,大批精英想通过公考进入公务员系统,竞争激烈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正> 西方国家何以养廉反贪?涂象钧撰文分析了这一问题,他将此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制定法规。把禁止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内容写进有关法律、条例或行政规定中,以约束其公务员的行为,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加强监督。一方面通过设立行政性惩戒机关,对公务员实行行政监督;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工具来对政府的公务员实行监督。三、厚俸养廉。西方国家公务员工资较高,一般都优厚或相当于私营企业的职员和工人;而且定期自动加薪;工资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