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曹仲彬 《新长征》2009,(10):5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60年前,我才18岁,正在北平读书,有幸正赶上建国某些活动。今天,为纪念建国60周年,我特意回忆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记忆依然     
60年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起,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那是一段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凯旋的日子,是结束在20世纪给人类带来最大灾难的侵略战争的日子,是人类社会走向新的和平与进步的日子。那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是值得整个人类社会永远纪念的日子。60年过去了,血雨腥风、灾难深重的岁月早已成为过去,战争的枪声与炮火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物质的富足、和平的环境充溢着每个现代人的生活。然而,60年后的今天,人们并没有也不可能忘记应该记住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60年前震荡寰宇的时代最强音。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却是一段令人难以忘却的风雨征程。60年来,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伟大富强的东方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6日正式成立,到1943年6月10日正式解散,共存在了24年.它在将近1/4世纪中,经历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涨、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帝国主义战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这些不平凡的历史时期它率领60多个共产党组织、400多万共产党人开展了反对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国革命在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战略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里程碑。英雄的东莞人民曾为这一里程碑铺砌了重要的基石。当人类社会跨进21世纪的今天,东莞人  相似文献   

6.
60年前的七月七日,日军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也正式展开。今天,我们纪念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史上这一重要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中叶,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神州大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它把在此92年前恩格斯的科学预言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机智勇敢地把日本鬼子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的放牛娃王二小,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英雄.那支<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也不知打动了多少代青少年的心……而同样在那场战争中,江苏淮安(今淮安楚州--下同)泾口镇有着与王二小同样事迹的王二网子,却被历史的烟云整整湮没了几十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让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拂去岁月的尘埃,告诉你又一个"王二小"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让历史告诉今天,对每一个生活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来说,20世纪的1978年,是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那一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命运,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改革开放,让世人以一个全新的眼光看中国。而这个改变中国,影n向世界,推动人类进步的世纪伟人正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当我们在纪念这一神圣而光辉的节日,回顾60年前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时候,就不能不把目光首先投向山西.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09,(5):1-1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60年前震荡寰宇的时代最强音。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却是一段令人难以忘却的风雨征程。60年来,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伟大富强的东方大国,历经了艰辛起步、不断探索、奋力崛起、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广东与全国一样,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笔记》并非只是晚年马克思的一部纯粹的史学摘录.晚年马克思摘录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背后,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具体历史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如何走向世界历史的探究.具体内容包括:交往,尤其是战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资本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直接动力;科学和教育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天是昨天的继续,今天的中国是昨天中国的继续。要懂得中国与世界的今天,就要懂得中国与世界的昨天;要知道中国与世界的明天,就要知道中国与世界的昨天与今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不可能深刻了解现在和正确走向未来。数典忘祖,是不肖之徒;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漠视历史,就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割断历史,就会失去希望和未来。学习历史,不忘昨天,发展今天,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4.
80年前,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的比较是雄辩的。翻开历史画卷,可以清晰地看到:80年前的中国,那是一个苦难深重、饱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那是一个被人称之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而80年后今天的中国,我们站在新世纪开端的亲爱的祖国,不仅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而且是一个正在阔步向综合国力世界“五强”逼近的朝气蓬勃的国家,更是在国际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60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一场殊死搏斗。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世界人民经过协力奋战和流血牺牲,最终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总结历史教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强权政治是世界战争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政治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强权政治是导致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6.
很显然,抗战文学是重庆一地文学研究的优势课题,所以这里会有与此相配的研究中心,会有专门的刊物,今天也才会借沙坪坝、北碚这样的抗战纪念地来开这个会."抗战文学"研究史,是与它的研究对象相伴发生的.同时期的评论文字不必说,连综合型的断代文学史在抗战结束不久也即产生了.1947年蓝海(田仲济)的《中国抗战文艺史》出版(2010年9月有台湾的繁体字本面世),八万字虽仅仅描述了一个文学时段的轮廓,却铺下了半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的学术基石.后来的"抗战文艺"概念,从这样的一些研究中延续下来,包括1937年前的东北沦亡文学、流亡文学,淞沪战争的文学,"战争及与战争相关的文学"自然一直都在专门家的视野之内.而我们今日所面临的,是中青年一代的学者郁不具备抗战经历,甚至已没有了一切战争的亲历,他们已经主要是依靠历史的资料来辨别历史的真面目.一方面,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化有待于资料的进一步挖掘与整理,有待于对它们的认识的加深、加宽:另一方面,最早的"抗战文艺"概念自身在经过长时期的检验之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提醒着我们注意新的研究态势.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争取民族解放的神圣战争.它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动员,是中华民族经历百年屈辱和抗争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中国、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个日子。提起当年,人们念念不忘的是八年抗战。这八年抗战,是从卢沟桥事变算起的。其实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整整经历了14年之久。这一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永远不能忘记也不应当忘记的。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许多不该忘记的道理: 第一,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总有人要欺负别人。抗日战争并不是中国人打到日本去的。这场长达14年的战争爆发于中国的沈阳和北平,而不是在两国边界或国境线上,战争始终在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19.
书荐     
《当代贵州》2013,(23):60
作者:王天玺著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中美关系论》摘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是最大的东方文明之国,美国是最大的西方文明之国。重心东移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的历史时期,中美两国处于国力消长的关键阶段,两国之间经常碰到矛盾和冲突,但战争风险是可以避免的。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和代表西方  相似文献   

20.
赵培兴 《世纪桥》2005,(9):22-2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60周年了。德、日、意法西斯为什么敢于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胜利?怎样才能防止这种历史悲剧重演,使人类在和平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重温这部历史教科书的主题,也是我们今天纪念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目的。那么,德、日、意法西斯究竟为什么敢于发动那场侵略战争呢?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