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团结事关国家统一、边疆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路径,只有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才能铸牢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总结归纳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蒲芦经验,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五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龙文化在历史上曾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它仍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作用。民族团结、和平统一的象征龙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性,使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它作为中国和平统一的象征,在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自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始终是主流。这是因为,中国各民族对龙都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促…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祖国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而其基础是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我们党历来强调民族团结.它包括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包括了中华民族内部各单一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全世界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4.
领导要论     
《党的建设》2009,(8):4-6
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神圣职责,同各族干部群众一道,为加快民  相似文献   

5.
萨仁 《实践》2015,(1):15-16
<正>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更要切实做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一、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 :(一 )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国内政治问题的首要问题 ,阶级斗争应当服从民族斗争的需要。 (二 )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 ,要建立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进步繁荣 ,要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四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要加强民族法制的建设。 (五 )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为在新的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抓实抓细抓好民族团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回族的节日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回族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宣传思想战线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力做好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的信念。民族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相似文献   

10.
詹全友  周颖 《学习月刊》2012,(16):20-21
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团结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代表大会上深刻的指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1]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认真落实和强化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方针政策,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并始终是—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以民族凝聚力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离开民族凝聚力而空谈和谐社会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长河中激励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和重要保证。一、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息息相关具体地讲,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合力,其中包括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三个力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社会和谐程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天羽 《当代贵州》2022,(46):60-61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至关重要。要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把中华各民族凝聚好,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4.
陈林  董丽丽 《实践》2021,(2):44-4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有效解决当前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琳 《学习月刊》2011,(12):43-4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党历来的文化主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郝时远在《人民日报》发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大事聚焦     
《党建》2009,(11):4-5
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胡锦涛同志9月29日出席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时就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四点要求: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4):5-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