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金库"活动通过制度化过程慢慢滋长并渗入宏观的组织结构和日常组织生活之中,通过社会化影响和合理化麻醉慢慢滋长并渗入微观的组织成员个体的角色认同与行为感知之中,两者彼此影响、相互强化,实现了"小金库"活动在组织中的"正常化"。因此,对于"小金库"的治理,一是预防比惩治更重要,二是防微杜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所谓公务用车(简称"公车"),是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司法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利用政府财政拨款方式或动用单位"小金库"购买、用于执行公务活动的机关内部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这一制度确立的本意在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彭丰 《学理论》2009,(25):227-228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需求,在理念、体系、目标、结构和内容加以充实和调整。  相似文献   

4.
小金库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是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现象的重要根源。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治理小金库问题,小金库治理的根本任务是构建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根治小金库。  相似文献   

5.
"内圣外王"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洁  黄琳庆 《学理论》2010,(18):84-8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通或相近之处。"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的基本命题,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体现着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观点。从"内圣外王"的内涵、"内圣外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内圣外王"思想对当代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来解读"内圣外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用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杜红梅 《学理论》2010,(17):195-196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八荣八耻"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他们对"八荣八耻"具体内容的认同存在差异。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八荣八耻"后反映效果良好。针对大学生的认同状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心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0)
大量财政资金以"小金库"形式循环,严重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这一社会毒瘤,应从对"小金库"进行法律界定、确定违法行为责任主体、确立"小金库"上位阶法律条文、构建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结合的责任体系等方面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对"小金库"的法律监督,加大对"小金库"的法律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8.
余鹂文 《学理论》2010,(13):63-63
"天人合一"是中国先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文化之"潜质"。"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日益受到重视。儒、道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两道中坚力量,对"天人合一"各有其独到的见解。通过解析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对于"天人合一"的不同见地,我们能更进一步地理解把握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原动力"——"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计晗 《学理论》2010,(13):151-152
宋诗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思理,在立意上创新,在内容上偏重于哲理思辨。宋诗之"理"引人思索,给人智慧。同时,宋诗表现出一种"乐"的时代主题,对诗之"趣"的追求和表现更成为宋诗的一种普遍风尚。文章分别从"理"和"趣"两个方面来分析宋诗的特点,研究宋诗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葛敏  宗平  季一木 《学理论》2009,(25):230-231
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关键。笔者认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高"学历心理与"低"技术含量的矛盾;"高"学历层次与"低"业务素质的矛盾";高"工作要求与"低"待遇保障的矛盾";高"工作期望与"低"落实效率的矛盾。并提出高校应完善辅导员队伍选拔制度;专兼结合,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探索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娟 《学理论》2010,(17):102-103
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亚力士多德,"一"字不仅做为数量词在诸多哲学著作中出现。同时,"一"作为一个哲学范畴从柏拉图的"一"与"多"到亚力士多德的"各自成‘一’并成‘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51);从《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庄子》的"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一"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其意义是什么,经历了样的历史变迁?本文拟沿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的脉络,通过对春秋以来老子、庄子几位主要哲学家及其著作的考证与分析,梳理"一"的哲学范畴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孙金钰 《学理论》2009,(25):81-83
本文对"和为贵"的涵义作了历史的具体分析,不是简单肯定或否定,而是论述了"和为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涵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为贵"的现实意义有五个方面:一是能够实现互补和增值;二是能够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共赢;三是能够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四是能够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五是能够树立我国和平崛起的良好新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玉七 《学理论》2010,(13):194-195
"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文章通过"三生教育"的内涵及学校体育的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学校体育在"三生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窦连群 《求知》2011,(3):26-27
渤海钻探钻井技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公司成立伊始,便按照上级的要求,把廉洁文化建设列入了党委和纪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设廉洁文化对我公司而言,并无过多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是公司党委、纪委的一项重要的开拓性工作。为此,我们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逐渐形成了"导入理念、建立制度、规范行为、创新载体"四个方面的工作程序,求真务实、因  相似文献   

15.
李雄燕 《学理论》2010,(18):180-181
陈景元认为"道"是"气""象""有""无"的统一,是生命的律动。"道"本身又是生化生命之源。他认为,要获得长生久视,必须通过虚静,以修道证道。  相似文献   

16.
唐晓丹 《学理论》2009,(25):167-168,172
"五四"时期,现代文学在反传统和个性主义的思潮中诞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五四"热潮的消退,中国现代文学由激进的革命阶段进入探索的建设时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T.S.艾略特的"非个性论"传入国内,并在如何面对传统、如何认识文学两个方面,对"五四"时期盛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极端个性主义起到了反思与纠偏作用。"非个性论"给中国现代诗歌创作拓展了新的方向,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走向理性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黄燕妮 《学理论》2010,(13):64-65
作为先秦两大显学之一的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视人之身若其身",这与基督教宣扬的"爱人如己"的平等之爱确有共通之处,但两者事实上都无法完全超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之上的差等之爱。而另一方面,墨家和基督教所提倡的"爱"在其来源、诱因和爱的广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李爱华 《学理论》2009,(26):7-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为《手稿》)中所阐释的主要观点,在《手稿》中,他借助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异化"和费尔巴哈的"宗教的异化"中引申出自己的"异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本文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人的本质"思想与其"主体"的学说相联系,并结合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和境遇来说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现代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蕾 《学理论》2010,(17):161-162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试图考察个体内在的东西、特别是探究个体的无意识来解释人的行为。他把性本能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力比多"。他认为,"力比多和饥饿相同,是一种力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施蛰存创作的小说《石秀》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影响下对英雄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将"神"一般的英雄人物还原成一个具有爱欲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20.
蒋玲玲 《学理论》2010,(25):62-63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目前为止仍然是对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概括。从中国传统家庭、国家及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的表现出发,发掘其中的"理性选择"因素,力图对这一概念有新的理解:"差序格局"在解释中国传统社会情感纽带的同时,也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理性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