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日韩三国同属亚洲和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典型反映东方文化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历程既具有显著相似性,又具有诸多的差异之处。本文主要以中日韩三国近代健康照顾(health care)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方法,从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框架视角比较三国卫生保健制度,以期描述三国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制度变迁的过程轨迹、基本特征和方向,探索三国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福利政策框架的结构性异同之处、共同性规律和历史经验教训,深入探讨东亚福利模式和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功能、角色、地位、作用变化规律,为转变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提供比较政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东亚社会福利能够成为与西方相区别的独立模式,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国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东亚各国正是以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背景,构筑了东亚社会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制,最大化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发展愿望,一直是我国发展民生所追求的目标。就如何改变现在政府独立支撑社会福利服务的状况,加快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步伐,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福利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变革发展社会福利的观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元龙 《中国民政》2012,(11):29-30
一、社会福利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福利就是好的生活。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所有公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各种制度安排。理论上,大家都同意社会福利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实际上,“社会福利”这个词在我国却饱受争议。  相似文献   

5.
2000 年4月12日-15日,全国社会福利社会 化工作会议在广东召开。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出席会议,就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司马义·艾买提还不辞辛苦、行程数百公里,历时3天实地考察了广州、顺德、中山、深圳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国务院领导如此重视民政部的一个工作会议当属首次。 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做了题为《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主题报告,总结了社会福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成就和实践经验,分析了新时期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加…  相似文献   

6.
赵顺盘 《群众》2006,(10):31-32
民政部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但站在长远战略高度来看,必须举起加快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这面大旗。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所趋,是实践“以人为本”,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所需。开展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对于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简论社会福利服务的广泛参与及其实现过程张牢生社会福利通常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与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项目、福利设施、福利服务手段等的统称。广义的社会福利泛指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公益事业,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狭义的社会福...  相似文献   

8.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配领域凸显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不平等主要是由于权利、教育、医疗、福利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所导致.目前我国实行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模式应该为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所取代,支撑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应为"福利资源公平分配理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是由政府基于我国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背景而向城乡居民提供的由城乡居民普遍享受的一种"广覆盖、低水平、适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9.
孟钧 《中国民政》2007,(9):22-24
社会福利水平是一个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些社会困难群体还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改革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是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应日本厚生省国际厚生事业团的邀请,笔者赴日本研修期间,参观了东京都和香);l县的60多所社会福利设施,在与中国的社会福利机构相比较后,发现日本的社会福利机构有以下一些特点:1.福利机构的称呼多种多样。如:福利院、高龄者之家、康复中心、娱乐所、托老所、老年...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景天魁 《思想战线》2004,30(1):27-31
城乡分治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公平性,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从建立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共卫生和大病统筹制度着手,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新体系,不论对于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对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本身,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角色的转变与新中国养老保障政策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借助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角色在养老保障政策变迁中的转变。文章发现,自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的国家收缩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现了国家回归的新趋势,这一转变是社会福利供给严重失衡所导致的结构性压力与政府执政理念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角色从收缩到适度回归的变化对理解中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变迁轨迹及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重视农业,减轻赋役,国营借贷,奖勤罚懒,扩大就业,救助老幼、鳏寡孤独和残疾者,防灾救灾等几个方面,说明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情况,并接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优抚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Over six decades ago,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d just been founded, it followed the economic model of the Soviet Union, featuring public ownership with no spa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 to develop. This meant that if you were employed, then you were employed in a state-owned or collectively owned enterprise that took responsibility for everything in the life of their employees from housing and medical care to pensions.  相似文献   

16.
论普遍整合型社会福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创新的目标是建立普遍整合型社会福利体系,它既不同于"补缺型"的福利体系,也区别于"碎片化"的福利体系,是"普遍型"和"整合型"的有机统一。"普遍型"体现在社会福利对象的广泛性、社会福利内容的全面性、社会福利类型的综合性、福利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和福利供给方式的多样性。"整合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主管部门的整合、福利制度的整合、城乡之间的整合和福利类型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保障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乡村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必然选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进一步深化了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推动了乡村政治的发展 ,为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实现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普惠程度十分有限、社会政策功能十分微弱。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应当走深化改革道路,在现行社会保障"三足鼎立"的体系格局中,综合考虑需求和条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一个中等范围的政府主导合作范式、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回归祖国以来,澳门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各项社会福利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这在本质上是由澳门特殊的政治生态所决定的。在一国两制下,澳门社会和谐稳定有着更为突出的重要意义和示范效应;在立法会对政府施政的制约配合关系中,立法会对政府的民生福利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施政监督作用;在法团主义模式下,澳门社团的社会福利诉求往往得到政府积极的回应,澳门社团日益成为社会服务供给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而社团的垄断特性和碎片化发展趋势则要求政府致力于做好利益整合和利益均衡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钱宁 《思想战线》2003,29(4):93-99
社会福利是一项需要道德支持的社会事业,是一种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社会生活有序的"好的生活"状态。要真正实现理想中的社会福利化,需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面,以一种高度的政治道德观和复合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大众谋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