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自神宗朝王安石变法肇端,宋朝官员开始明目张胆地涉足贪腐,哲宗朝愈演愈烈,徽宗时期则登峰造极。奸臣得道的主要途径有骗取君子们的信任逐步攫取高位、利用特殊关系博取上位、通过攀附权臣或巴结权臣下属博取高位等。那么,上级官员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愿意提拔重用"带病"之官呢?一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将"带病"官员提拔到高位;二是帝王失之懦弱或自身  相似文献   

2.
说“治懒”     
现在捧场说好话的风气很盛,相见之言谈,文字之交往,就连文艺节目主持人,都喜欢说说诸如“恭喜发财”、“祝君万事如意”之类的话,可我想来想去,还是要说一句不大中听、但无论如何又是非说不可的大实话——新的一年要治懒。勤劳勇敢是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翻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假如没有我们祖先的勤劳、奋斗和开拓、就不会有今日之璀粲壮观的中华文化。这是不消说的,但正如清代思想界一位巨擎说过的:“祖宗虽圣,无补子孙之童昏”。细细观察今日之国人,乃有不少人是处于“童昏”之中得悠,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微妙的心境。懒惰和散漫,像一对孪生兄弟纠缠着国人。  相似文献   

3.
施平 《瞭望》2004,(28)
中国确实在不断进步,不但经济在持续发展,政府的行政也在明显改善。今年以来,有许多事都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使依法行政有了更详尽的法律依据。无限权力政府那种无所不管,无所不能,政府官员想怎么管就怎么管的局面无法再继续了。不该管的事不许管,应该管的事依法管。政府应当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无限权力政府,很难制止权力的滥用;无限权力政府,很难控制机构的无限膨胀;无限权力政府,给官员腐败留下了太大的空间。严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在分析领导干部现状时曾说,现在我们的官员中,迎合型的太多:整天就琢磨领导的意图,迎合领导的心理一此言发人深思。说古代官员迎合型的多并不奇怪,因为在那个社会,能够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的往往就是上司,只有察颜观色讨得上司欢心,仕途才能通达。所以那时官员的通病就是在上司面前怎么也直不起腰来,一言一行都想付上司欢心。只要感觉上司对自己满意,吃饭也香甜,睡觉也踏实,反之则寝食难安。但在选人用人已非"个人说了算"的今天,迎合型的官员太多,就让人不能不吃惊了。我想,这可能是与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人…  相似文献   

5.
王旦荐贤     
王旦大怒,批评来人说:“将相之任,只能由朝廷考虑推荐,怎能由自己要求呢?”宋真宗(赵恒)时,王旦官居首相,寇准官居枢密使。宋真宗想提拔寇准,寇准托人去找王旦,要求把自己提拔到将相兼备的重要岗位。  相似文献   

6.
希望工程募集到的大笔捐款,其使用和管理情况究竟如何,这问题许多人都关心.对希望工程:能不能问个“ 究竟”?希望工程——一项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不能不解囊相助的宏大事业.198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宏观经济逐步摆脱了通货紧缩;股市大辐上涨;汇市继续保持稳定……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更大关注,那就是官员腐败问题。中国官方媒体选出2000年十大新闻中,腐败大案新闻再度人选。在2000年,上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下到村镇长的大大小小腐败案件接连不断,全年纪检监察机关共查结案件13万件,处分党政干部13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21人。涉案金额之多,下马官员级别之高,牵连人数之广令人触目惊心。面对如此严峻的反腐败形势,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向人民群众表明反腐倡廉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锦标赛体制、晋升博弈与地方剧场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刘兴云 《公共管理学报》2011,8(2):21-33,125
政治锦标赛体制是中国政府官员的一种压力性激励范式与不容选择的政治生态。行政发包并进行量化考核、绩效排名与择优提拔,是政治锦标赛体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实地调查表明,基层政府官员晋升往往是前台与台后多重原因作用的结果。派系关系、政治背景、社会网络等后台因素往往能左右基层干部的晋升。文章以一个县级市的乡镇干部为观察对象,检验了官员激励分析范式———锦标赛体制在基层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中的解释力,重点对地方官员晋升博弈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描述类型学,认为推选博弈、排名博弈与借势博弈是地方官员晋升博弈的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初步提出了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决定因素的剧场分析模型,并指出,在政治锦标赛体制下,民主集中制在未来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中的积极作用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古代惩贪廉政建设的历史渊源 据现有的文字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惩治官吏赃罪的刑事立法可以追溯至夏朝,按夏朝皋陶的法律,官吏犯“昏”“墨”“贼”三种罪的要处以死刑。“贪以败官为墨”,其中的“墨”罪即指官员贪赃枉法的罪。这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肃贪廉政建设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2)
<正>干预司法将被记录通报追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然而,在一些司法案件中,一只"隐形"之手,让法律的天平倾斜,制造出令人诟病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随着新制度的建立,习惯用打个电话、写张条子干预案件的官员们得掂量掂量了。这种"权大于法"的做法,将让无视司法公正的官员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干部队伍中存在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干部存有一种“攀比提拔”心态。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老跟提拔快的人比,一看到周围有人提拔了,而自己职务上没有变动,心情就不平  相似文献   

12.
任晶 《学理论》2013,(23):252-253
清代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官制度,从清朝建国之初,就确立了"文治"国策。在清代",孝"观念渗透了官僚制度的各个方面。"孝"是为官的必备品德。丁忧制度便是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孝道的一项重要政策。丁忧是指官员遇有父母等长辈之故,而离任治丧守孝之制。从清代文官丁忧守制期限、官员丁忧的报丧程序以及清代丁忧官员的范围扩大,来阐述文官的丁忧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周网谈     
《瞭望》2006,(46)
“价格改革被利益集团左右”,有关专家此言一出,在网民中便引起了共鸣;就财政部官员对下一阶段工资改革原则的解读,网民则因收入水平不同、所站角度不同而意见难以一致;媒体对数月前湖南5名从乡镇提拔到省厅局任职干部的追踪采访,再次勾起网民对干部选拔制度这个敏感话题的兴趣。同时,萨达姆被判绞刑,也是本周网民议论得最多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想当明星的人真不少,就连一些领导干部,也欣然以"明星官员"为荣耀。这些官员之所以热衷当"明星",一方面,是受社会风气影响的结果。各类声势浩大的"造星"活动,难免使一些党政干部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对“跑官要官”者决不提拔重用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日前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对跑官要官的官员,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还要严肃批评并记录在案;对买官卖官的,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对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必须严肃处理。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  相似文献   

16.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商兆鑫 《党政论坛》2009,(17):45-46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声誉,必须坚决防范和大力杜绝。  相似文献   

18.
所谓干部“带病提拔”,就是指干部在进入新的岗位或提拔到更高一级职务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政治、经济、作风等方面),在没有得到纠正和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得到使用甚至提拔的一种现象。这一问题的存在,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声誉,必须坚决防范和杜绝。  相似文献   

19.
王崇伦书记亲自抓豆腐供应,报章宣传后,人人引为美谈。所抓的问题确也妥善解决了,群众身受其益,莫不感叹歌颂。这个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关心人民日常生活,忧民所忧,急民所急的美德和踏实作风,不能不令人折服。但是,如果再仔细想去,问题还有另外一面。这类事本该由掌管副食品生产、销售的业务单位抓的,现在却要掌理市政大计的书记来管,这些具体负责单位怕是难免要受失职之讥的。这不禁令人想起“宰相不问钱谷”的故事。复述要走样,就来直引一下《史记·陈丞相世家》的  相似文献   

20.
南齐时,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婚姻案。有个叫王源的官员,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中那个王朗的七世孙,属于传统士族,可是家道中落,为了多拿彩礼,就把女儿嫁给另一个官员满璋之的儿子满鸾。满璋之也自称是魏晋旧族,祖上是曹操的主要谋士满宠,家族中有人做过太尉和司隶校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