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逐年递增的反倾销案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瓶颈.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我国企业面临的反倾销调查现状,深入探讨和分析我国不断遭受国际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以及国外反倾销措施给我国企业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防止和减轻反倾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中运用最多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形势日益严峻,根据WTO秘书处公布的反倾销统计报告,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这种严峻的形势对我国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出口商品被反倾销原因的深入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此局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 ,我国屡遭反倾销调查 ,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出口产品中存在低价倾销行为 ,出口企业对反倾销案应诉不力 ,以及有关方面对反倾销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因此 ,现实条件下我国面对国际反倾销的对策 ,从宏观上讲必须以GATT和 WTO反倾销守则为指导 ,以规范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为核心 ;从微观上看必须以实现出口企业的依法竞争和依法应诉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国际上最大的反倾销受害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WTO的许多成员方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第15条仍规定其他成员国可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本文将对该条签订的原因及该条有关反倾销的规则作详细的剖析,分析其内容、各款之间的关系及适用条件,以指导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正确适用该条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贸易地位不断地提高,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反倾销就是其中的焦点之一。事实上,这是在WTO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家之间利用WTO法律漏洞。滥用反倾销,为自己攫取利益的一种表现。本文将阐析我国遭遇反倾销滥用的原因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6.
严苗 《法制与社会》2013,(29):92-93
改革开放使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但同时我国也成为一些国家反倾销的主要目标,严重影响着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新形势下外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国频遭外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就中国如何应对这一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美贸易发展迅速,而中关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美国已成为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篇文章先时倾销和反倾销的含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继而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及我国企业在应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的建议,使我国经济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晓君 《现代法学》2004,26(1):110-116
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构成反倾销案的核心要素之一 ,其认定标准有“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和“主要原因的因果关系”两种类型。GATT/WTO和美国在反倾销案因果关系问题上的立法及实践实际上是国际贸易政策冲突和协调的结果。笔者认为 ,我国反倾销立法中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应基于保护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取向确立“一般原因的因果关系”标准  相似文献   

9.
田果 《法制与社会》2010,(31):90-91
企业是反倾销的法律和事实主体,本文以围绕后危机时代企业法治化反倾销策略这一主题,分析了后危机时代针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居高不下的原因,并从树立积极应对理念、现代企业理念和创新发展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企业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产品倾销调查,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绝大部分诉讼都以失败告终,使得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瑕疵的原因,阐述了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对策,对我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扩大出口、促进公平贸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与各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日益加剧,面临的反倾销形势也十分严峻。文章从反倾销的一般特征出发,结合世界经济的总体态势和中国经济具体运行情况,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近年来不断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原因,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指控中应当采取的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勇 《研究生法学》2007,22(1):110-116
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西方国家利用其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体制转型国家实施歧视性的不公平措施,在反倾销的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制度,中国往往成为受害国之一。面对这种局面,通过研究欧美的反倾销制度,从欧美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频频使用替代国制度概况及其原因,欧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的标准,分析替代国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中国对替代国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些对我国企业应对外国反倾销诉讼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积极应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替代国制度是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计算正常价值的一种方案,由于美国一直没有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美国绝大部分对华反倾销案中,我国产品的价值通常要以替代国的产品价格来计算,这是造成我国企业在美屡屡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而美国又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对美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得到转变,加上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势必会引发美国更大范围的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美国相关行业的利益.所以,透视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制度并提出相关对策尤显紧迫.  相似文献   

14.
入世以来,我国已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与此同时,在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中,国外的反倾销诉讼成为我国出口企业的一大障碍,我国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而我国企业又大多消极应诉,因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对我国出口企业加强应诉工作,促进贸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和法律意识落后的原因,八十年代之前,中国人对“倾销”和“反倾销”的概念是颇为陌生的,而且法学家阶层和外贸领域对此也鲜有深入研究者。从1979年欧盟对我国糖精的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才首先从外贸领域被动性地开始了对反倾销的了解和应用。最近七、八年间,我国法学界逐步地展开了对反倾销法的讨论和研究,而且不断出现了一些颇有成果的著述。1997年3月25日,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条例》出台,意味着反倾销法的国内实践也将要开始。但是,反倾销对于大众来说,仍然是~个陌生的话题。一、倾销的含…  相似文献   

16.
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是欧盟提起反倾销指控的最主要目标。在近年来对华实施反倾销的众多案件中,"非市场经济"问题是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反倾销案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绝大多数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是以替代国价格来确定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使中国产品在调查中被认定有较高的倾销幅度,以至于在终裁时被征以高额反倾销税或者是价格承诺。可以说在欧盟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反倾销机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亚东 《法学论坛》2002,17(4):46-49
近年来 ,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频繁利用反倾销措施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作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立法。应当对相关机构予以整合 ,完善反倾销的行政与司法救济制度 ,以期增强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制裁对我国的反倾销行为。  相似文献   

18.
WTO规则下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反倾销规则为各成员的反倾销立法提供了基本框架 ,我国有义务保证本国的立法与其一致。本文揭示我国在反倾销立法上的改进和仍存在的不足 ,并对入世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提出建议。认为完善反倾销立法 ,不能只是对原条例的简单修补 ,而应在更新立法理念的前提下 ,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既符合WTO反倾销规则又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反倾销法律。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反倾销法制比较完善,而我国反倾销立法刚刚起步,通过对中美两国反倾销立法中政府机构职能、反倾销调查的发起主体、国内产业和损害之界定以及反倾销裁决中的中止程序等几个方面的比较,找出我国相关立法中的缺陷与不足,无疑对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建立与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 ,针对反倾销主管机构所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或采取的反倾销措施 ,利害关系方不服所提起的反倾销诉讼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全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就我国反倾销诉讼的依据、诉讼主体、受案范围以及管辖法院等几个方面提出看法。建立与完善我国反倾销诉讼体制 ,对于遵循国际惯例、遵守即将对我国生效的WTO相关协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