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不仅仅是反帝爱国运动,而是集爱国救亡、思想启蒙、文化革新和现代化启动于一身的一场民族觉醒运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实质,并不是完全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是反对定于一尊、限制和扼杀其他思想派别的文化专制主义,是高举科学、民主旗帜,冲破文化专制主义阻力,实现中西文化融合的民族文化复兴,这与国内那股"左"的思潮、"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并无共同之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旋律是精神独立、思想自由,这与蔡元培在北大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一脉相承,互相衔接.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11)
老子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上承杨朱的隐逸思想,提出了"道"的哲学观念,以自然天道关照社会人道,主张贵柔不争,贵身爱身,绝巧弃利,小国寡民,有所不为方可有为等思想。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出生于实行人民主权的日内瓦共和国,从小深受日内瓦共和国主张的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影响,主张人要回归到自然状态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3.
民族救亡思想是严复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以"自由"为核心,推导出"平等"、"民主"、"法治"等政治主张,形成集政治救亡、文化救亡、道德救亡于一体的理论体系,对清末中国的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今日中国虽不再是清末濒临民族危亡的中国,但在当前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却出现了"道德危亡"的症候.严复在百余年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对道德危亡的"棒喝"在今日之中国仍很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自欧洲启蒙思想出现以来形成的近代意义的平等理念,坚信人类生而平等,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主张人类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有身份上的平等,包括"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平等有助于增进全社会层面上的利益共享,从而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平等也可以促进社会正义,因为最明显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自然天赋的结果,而是社会不公平的产物;平等还可以扩大自由,因为它保护人们免受贫穷之苦,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使人们得以实现其目标;社会平等是唯一具有实在意义的平等形式,是所有其他平等的基础,真正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福柯透过"权力的眼睛"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权力的普遍性,并断言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圆形监狱".通过分析理性霸权地位的发生历史及知识--权力的联系,他批判了理性对他者甚至主体本身的压制,并试图提出一条通过话语政治和生物政治来瓦解、抵抗理性霸权的道路.在主张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上,他和马克思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实现道路上,二者又迥然不同.他对马克思的一些批评有不公正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李鑫 《各界》2008,17(10)
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关系的工作,必定要求辅导员工作者具有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不但将搭建起辅导员工作者与其工作对象之间心灵和情感的桥梁,而且将成为辅导员工作中的一种推动力和凝聚力.辅导员工作者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格力量的亲和力、平等态度的亲和力、正确方法的亲和力和真诚情感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的哲学尽管前后差异巨大,但日新宗旨始终一以贯之。维新派通常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但谭嗣同具有革命精神,赞同法国大革命和"杀尽天下君主"的口号,并且为变法维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尽管是最激进的戊戌启蒙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从理论来源和内容构成上看则处于早期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建构与康有为一样以中学为主,在对平等的推进中陷入绝对平均的世界主义。这些都有别于严复和梁启超以西学为主,将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自由。谭嗣同在戊戌启蒙思想大家中的位置较为特殊,与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之间构成了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与康有为思想的相似度最高,与严复是民主启蒙的同调,与梁启超的关系则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冯友兰、韦政通、朱伯崑、田浩诸大家,均误认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功利主义"的传统.实际上中国哲学家根本不倡导"西式功利主义":他们不主张以"义"为手段,不主张以"动机"为手段,不主张以"利他"为手段,不主张以"利物"为手段."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这才是中国哲学看待一切问题的坐标.中国哲学讲功利,但必把群体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个人功利的位置上,亦必把天地万物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人类功利的位置上;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立足"宇宙背景"谈"功利",优先考虑"天地之利"或"大利".这就是所谓"大利主义"."大"是中国哲学考量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撤掉这个"宇宙背景",则中国哲学失其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失其为"中国思想"、中国学问失其为"中国学问"矣."大利主义"完全不可用"西式功利主义"去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叶圣陶先生提出:"应提倡启发、诱导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他说:"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的办法."上课"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的讲解".这些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今天,仍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健 《理论探讨》2003,(1):37-40
中国明末启蒙思潮的"自由"观与西方早期启蒙运动的"自由"观一样,都因农业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的时代性要求而将源头上的价值系于"个性自由".但由于文化类型与历史境遇的殊异,双方也表现出不同的心路逻辑.西方人文主义者认个性自由为一种"权利",因而提出了以"理性"界定权利,以构建现代制度保证权利的实践途径.而中国明末的启蒙思想视个性自由为"新道德境界",据此要求人们首先转换传统伦理视角,肯认个性自由的合德性;进而提高思想境界,成为个性自由的实践者;最后寄希望在未来的"大同"社会解决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11.
G.A.科恩认平等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核心规范之一。历史上包括自由主义的平等论在内的各种平等理论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虽然分别消除了建立在地位、身份与天赋、社会背景上存在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平等而具有进步的意义,但仍然纵容了一些相当明显的不平等的存在。科恩提出了一种体现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的"取得利益平等"理论,主张实现一种深层的机会平等,纠正所有非个人自身选择所导致的不平等劣势。  相似文献   

12.
在1989年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曾经有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其实,他们的历史知识等于"零".因为,"超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生产方式,即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构成的全部性质的观点,考察古代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有希腊式的、罗马式的、日耳曼式的、亚细亚式的多种类型.在这些"文明  相似文献   

13.
李国平  晓梅 《侨园》2008,(1):22-23
这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怪人".他是个平民百姓,却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有着不错的交情.他应邀访问过美、日、韩、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央电视台、《华盛顿邮报》、BBC等众多国际知名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年纪轻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就是被西方艺术界称为中国"内画毕加索"的高东开.  相似文献   

14.
三种经典公平正义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有两种典型的正义理论,一种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以平等为取向的公平的分配正义理论,他要求分配的不平等必须是机会公平平等的结果,又要受差别原则的补偿,使社会较少受惠者获得最大利益.诺齐克是一个以权利为取向的自由主义者,坚决反对罗尔斯具有平等倾向的差别原则及主张扩大国家功能于分配领域的观点,强调在社会经济领域彻底贯彻自由原则,反对推行人为的分配平等,并提出持有正义三原则.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主张分配作为一种权利,直接来源于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分配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权利与经济关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道德权利.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优越并超越于罗尔斯和诺齐克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台湾"首富"王永庆先生,是拥有两亿多资产的"亿万富翁".然而,他生活上却非常节俭:一条毛巾用了27年;请吃饭就在本企业集团招待所,实行"中菜西吃",一人一份.吃完再加,以免浪费,服务也常常由他的女儿担任,以节省人力.大富翁似乎太"小气"了.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16.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理论探讨》2008,3(1):39-42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三是"重建",恢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主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而不是针对如何创新"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理论创新.因而,我们强调"信仰意识"、"问题意识"、"原创意识"和"当代意识",要在不断进步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宋书超 《学理论》2012,(14):11-12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一种思潮,自由主义最核心的理念及价值追求集中体现在自由主义关于自由、平等及民主的看法上。相对封建专制主义,自由主义关于自由、平等及民主的追求反映了贵族"负责任"的品格,在社会的危急关头求新求变,避免了社会走向崩溃;而相对与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主义如激进主义等,自由主义提倡的消极自由观、机会平等观及代议制民主政治则深刻地反映出了西方的"节制"这个贵族气质。  相似文献   

18.
处世哲学是庄子人生观的理论学说.他关注个体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在出世与入世三元对立中,努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处世哲学的圆融与超越.庄子的处世哲学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理想、自由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反映了他的生活目标、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其中,"外化而内不化"是精华所在,只有做到"外化"而"内不化",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真正地实现"逍遥游".  相似文献   

19.
张谷 《理论导刊》2007,(9):112-114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境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相通之处,具有可资利用的现代性资源。  相似文献   

20.
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向与要求,是衡量社会行为主体价值的一种尺度.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平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基于平等价值的公平社会,平等与公平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的底蕴与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应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平等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标准,以自由与平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归宿.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质内在地要求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应遵循平等原则,在公民基本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应当无差别地"按需分配",而在非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理性的支配下,逐步由不尽平等走向平等,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