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建荣 《共产党人》2008,(16):50-51
在法律调整体系中,民事主体的权利由民事法律赋予,因此民法通常被认为属于赋权性的法律,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来源只有两种:法定和约定。在民法规范中被奉为经典的规则是“法律不禁止即合法”。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各民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因而民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乃是平等性。上述法律规则明确清晰,亦常常被作为阐释民事关系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民法的语源及其含义道尔基民法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讲,是公民的法律之意.在国际上来讲,民法一词渊于罗马法,在罗马,市民法相对于万民法而言。市民法适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万民法主要适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但在查士丁尼制定《国...  相似文献   

3.
一、《民法学教程》评介民法是流通领域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反映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形式。民法作为国家重要法律制度的基本法之一,它以平等自由、等价交换为保护手段,以确认商品者的静态物权和动态债权为核心内容,通过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保障民事经济活动的公平竞争,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直接为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服务。民法学正是这样一门以研究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关系为对象的极为重要的部门法学,对发展法学理论体系特别是构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教程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模式出发,…  相似文献   

4.
民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民法思维的形成对其他法律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民法中却经常出现所学民法理论与法律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说明传统的以教为本的民法教学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民法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要有新的突破,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二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财产继承     
法之 《支部生活》2009,(5):52-52
财产继承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按照法律的规定,将死者遗留的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它与财产所有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构成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魏丹枫 《世纪桥》2014,(4):47-48
人事保证本质为一种合同关系,人们可基于私法自治、合同自由原则而设定,即使国家干预,也不能从根本上否认这种民事法律行为的私法效力。基于双方所做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就应该是有效的。这是民法精神的体现。担保法是民事实体法,具有任意法本质,如果某项担保行为未被担保法加以规定,只要该行为没有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就不能得出无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刘居昊 《奋斗》2004,(12):19-20
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一个法律部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民法是调整具有平等地位社会成员之间(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民法是调整商品经济交往关系的基本法,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民法,其基本原则无不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法的本质,并由其所处的社会制度来决定的。澳门作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区,商品经济、商品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澳门民法必然体现了这一地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 民法基本原则对于民法而言,它是立法机关制定民事法律、法规的出发点和指导方针,是衡量民事主体从事的民事活动的合法与否的基本标志,是解释、研究民事法律规范的前提和依据,是司法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指导思想,也是弥补民事成文法律规范规…  相似文献   

9.
一部好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了,它就自动生效吗?显然不能。早在2300多年前,孟子就告诫我们:“徒法不能以自行。”即只有法律法令等法规制度是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的。3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这都说明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力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哈灵顿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之上,这个国家就必然是一个“人的王国”;如果政府的权力在法律之下,这个国家就必定成为“法律的王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法治政府中,政府的产生和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作为依据。2004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贯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令人鼓舞。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如何让百姓在实践法治中受益,这是法治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此,笔者主要谈谈法治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法律为什么重要? 法律的作用在于各就各位、各行其道,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明确各自的边界,包括权利或权力的边界,义务或责任的边界。处理这方面的关系,法律是里手行家。比如中央跟地方的关系,这应该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的一个大问题。我国央地关系、上下关系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彼此的边界很不清晰。边界不清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使议价的空间增加,诱使地方在与中央博弈时投入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2.
目前正值我国民法典制定之时 ,民法学界对民法典内容、体系编纂等理论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 ,文章认为 ,编纂民法典内容、体系的标准既不是民法调整对象的“重要性”、民法典的“创新性”或“进步性” ,也不是民法调整对象与“人”和“物”的“关联性” ,而是民法调整对象自身固有的属性。为此 ,作者提出民事主体资格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组成部分 ,其共性问题应当规定在民法典的总则部分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的结果而非民法调整的对象 ,并构成民法典的全部内容 ;民法典的分则部分可由产权编、债权编、继承权编和人身权编组成 ,其中产权编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人身权编包括人格权和亲属权。  相似文献   

13.
民事法律行为是我国《民法通则》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法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章。“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使得它历来成为民法教学中的难点,而当“民事行为”这一新概念出现后,其难度又进一步增加。什么是“民事行为”,它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如何?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两者有何异同?撤销民事行为的方式有哪些?撤销权的性质如何?这些问题常常使学习民法的同志感到困惑。本文的任务是逐一探讨这些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于“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论述中,对法治与德治关系问题作了精辟概括。这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从治国的高度揭示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从法律方面来说,法律以道德为精神基础,是道德的最基本体现。法律本身应当合乎道德。它反映社会的道德要求。法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与之所维护的经济基础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一般来说,法律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时期:一是诸法合体时期。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律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各国的开明统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修改颁布法律,而法律制度的内容基本上是由统一的一部法律包罗所有内容,如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和中国汉朝的《九章制》法律。二是法典化时期。这一时期以古罗马《国法大全》的编纂为标志,至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法、德民法…  相似文献   

16.
邹红 《探索》2002,1(5):142-144
健全的意思表示必然导致法律行为成立生效,但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却会导致法律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中国要制定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法典,应该从立法体例、概念、内容几个方面完善对意思表示瑕疵的立法规定,同时还应参照大陆法系民法在不同时期对意思表示瑕疵规定不同法律后果的价值选择,结合我国法律传统、现实社会要求和世界民法发展趋势在我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正确反映这一追求。  相似文献   

17.
所谓时效制度,是指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定期间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传统民法一致认为,民法设时效制度,着眼于维护社会公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因时效期间届满而发生与原权利人利益相反的法律效果。笔者认为时效制度的实质,仍在于对民事权利的  相似文献   

18.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被称为“帝王规则”。作为道德法律化的一项民法基本原则,其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诚实信用原则与其他民法基本原则一样,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它们共同对民事权利加以保护。在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时,应严格把握,防止该原则的滥用。  相似文献   

19.
吴波  葛娟 《党建与人才》2002,(4):28-28,30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贯彻执行这一制度,有利于我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有利于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民主意识淡薄,民主作风较差,在个别部门形成了“几套班子一个门,说话算数一个人”的怪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不要民主,只要集中。有些基层主要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不能正确处理与其他领导成员的关系。工作中强调自己的“权威”,注重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重刑轻民”特点在历代法典的制订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相应的体现,而其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之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古代中国法律中的这一特征,源于古代“刑起于兵”的传统,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有关,同时又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着力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