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中东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无论从武装人员构成和财力状况、还是装备水平方面来说,"伊斯兰国"都已超越"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其他极端组织,一跃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和影响力最大的恐怖组织,并引发全球暴恐势力的纷纷效仿。尽管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联盟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展,但由于它凭借不断把握政治机会结构、提升资源动员能力和强化意识形态叙事等优势,国际社会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该组织还只是一种愿望。然而,"伊斯兰国"生成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也正是目前国际社会打击这一极端暴恐组织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伊朗两国对"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建设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俄罗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开展双边外交等方式不断增强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伊朗始终将阿富汗作为其向中亚发展的战略支点,并在"伊核协议"达成后通过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促进里海油气开发等方式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为更好地在中亚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建议中、俄、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相似文献   

3.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诞生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挑起叙利亚内战紧密相关,也与基地组织密切相连。在"建国"目标、军事能力、财政经费、招募手段、人员构成等方面伊斯兰国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由此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与行为具有极端残忍性、种族主义、宗教分裂与教派冲突、国际化和国家实体化的特征。在美国及盟国、俄罗斯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军事攻势和侵略扩张将受到有效遏制,但伊斯兰国的组织及其恐怖行为将依然长期存在,而且有死灰复燃的可能;随着战略收缩,伊斯兰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如欧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动更频繁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4.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受国际恐怖组织、极端组织积极发展伊斯兰世界女性成员的影响,境内外"三股势力"开始积极效仿并加快推进其"母亲工程"计划,积极发展女性成员。新疆伊斯兰世界的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恐怖活动中。从犯罪学视角分析研究新疆女性恐怖活动的原因、犯罪行为特点与发展趋势,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女性恐怖活动犯罪,防范和减少更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成为"三股势力"实施恐怖活动的"炮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迅速蔓延,既是其建立所谓"哈里发国家"战略图谋的一部分,同时也与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遭到重创后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有关。"伊斯兰国"在这一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严密的渗透网络体系,并争夺"基地"组织的势力范围。其扩张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当地伊斯兰极端主义盛行,国家治理能力低下甚至缺失,社会矛盾激化等;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本土极端组织对"伊斯兰国"的依赖相对有限,"基地"组织影响深厚,全球反恐合作制约了"伊斯兰国"的扩张。鉴于其渗透是该地区自身"顽疾"的综合体现,相关国家在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伊斯兰国"威胁的同时,应加强自身治理能力建设,从源头上压缩"伊斯兰国"的渗透空间。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20)
正相对于中亚来说,黑非洲的"万年总统"数量更多,能够将儿子培养到适合接班年龄的几率也更大。而在万年总统之后,变革迟早会发生,只是未必来得那么快。随着人口占中亚45%的乌兹别克斯坦进入"后卡里莫夫"时代,不少人担心这个一直在与极端伊斯兰主义对抗的世俗国家,会在失去它连续执政1/4个世纪的总统之后陷入混乱,进而危及中国的边疆稳定。但从9月8日该国年富力强的亲俄总理米尔济约耶夫被议会两院推举为代总统,且有望赢得3个月后的总统选举来看,至少在今后数年,乌国政治仍将在原有轨道上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南部遭受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袭击让世界惊愕不已。此次恐怖袭击具有民族分离组织与恐怖极端组织合流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武装叛乱的特点,其背后的根源不仅与菲律宾长期存在的摩洛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伊斯兰国"从中东向东南亚渗透和扩散的产物,值得有关国家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魏亮 《当代世界》2018,(3):70-73
2017年末,以领土形式和治理模式存在的"伊斯兰国"宣告消亡,伊拉克由此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当反恐战争退居次位时,伊国内政治斗争和外部势力的角逐日益凸显,伊拉克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正"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迅猛崛起,不仅遭到了阿政府和当地武装力量的抵制,更引发了全球关注。而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势头后,"伊斯兰国"尚难以威胁阿富汗全境并将其发展成为替代伊叙的新基地。然而,凭借其在全球恐怖主义网络中的资源和影响力,"伊斯兰国"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影响阿富汗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2014年6月陡然崛起的"伊斯兰国"一跃成为当代最富有和强大的极端主义组织,半年后它确认在阿富汗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国"的兴起标志着恐怖主义浪潮与吉哈德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是根植于中东地区深层的宗教、政治和社会因素。同时,"伊斯兰国"自身的组织建设、经济管理和民众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斯兰国"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与"基地"组织争夺全球"圣战"的主导权,而且对外输出暴力恐怖和意识形态,导致国际冲突与地区动荡,挑战传统观念和国际规范,加速了中东地缘政治关系的重塑与国际反恐力量的分化和重组。此外,"伊斯兰国"的兴起还推动着国际体系边缘群体的宗教化、集体化实践,造成了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和挑战。为此,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伊斯兰国"背后的恐怖主义运动与重建哈里发国家政治实践的双重属性,关注其背后的滋生土壤,以求更加妥善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中东非政府组织大致分为,政治伊斯兰非政府组织、世俗性非政府组织、伊斯兰慈善机构、西方化的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对中东民族国家的构成、加速中东政治民主化、社会世俗化和经济现代化进程,增强穆斯林国家和民间的交往和穆斯林认同以及实现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泛伊斯兰主义的民族观,削弱了国家层面上的民族自豪感,诱发了中东极端组织的产生,对中东和全球恐怖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政党化、暴力化趋势的加强,也使其非政府性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一名库尔德武装人员向被"伊斯兰国"控制的祖马尔地区发射炮弹。"伊斯兰国"虽然以"国"自我标榜,但更多是一支靠意识形态或极端宗教思想集结起来的、极为分散的非传统力量。正因如此,伊斯兰国对伊拉克现政权和西方世界而言,是外部因素诱导下肌体内部发生的"癌变"。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8)
正比利时布鲁塞尔3月22日早上发生爆炸案,目前造成至少34人死亡,逾两百人受伤。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宣布对布鲁塞尔自杀式恐袭负责。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在去年11月巴黎恐袭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称"法国已经进入战争"。其实,发生在任何国家的暴力恐怖袭击,本质上是一样的。包括ISIS在内的极端组织"没有底线"的滥杀无辜使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暴恐袭击的牺牲品,这其中的"牺牲品"、"受害者"自然也包括极端组织成员的妻儿等亲人在内。扎克·易卜拉欣就是其中一个。扎克·易卜拉欣一直生活在恐怖与颠沛流离中,他的童年几乎是在恐怖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正"伊斯兰国"之所以频繁选择法国作为袭击对象,一是对法国进行恐袭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国际影响大,更重要的是因为法国积极打击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势力的既定外交政策。未来法国极有可能因这一政策在中东成为美俄之间的"第三种力量"。2015年11月13日晚,恐怖分子在巴黎多处发动恐怖袭击,造成至少132人死亡,约180人受伤。次日,中东宗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正式声明对此负责。那么,法国到底  相似文献   

16.
中东剧变及其民主政治发展,为伊斯兰主义组织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伊斯兰主义的温和派,特别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和突尼斯伊斯兰复兴党,采取谨慎而行之有效的策略,稳健地参与和推动本国的民主政治发展。与此同时,它们的政治战略和指导原则也经历着深刻的重大变化。它们试图重新定位、超越原先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向"非神权"的、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容的"公民政党"转变。尽管还存在诸多限制因素,但在能够举行相对公正自由选举的条件下,由于在社会中下层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这些组织有可能在本国,乃至中东地区相继上台执政。伊斯兰复兴党已经在制宪议会选举中获胜,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7.
肖建明 《南风窗》2014,(24):79-81
<正>"伊斯兰国"的崛起,明显损害了"基地"组织的"名气"与"正统",触发了双方愈演愈烈的竞争。但双方就战略问题争论之后,最终可能会在哈里发国家模式上趋于一致。"伊斯兰国是当今世界最危险的恐怖主义组织。"澳大利亚反恐专家戴维·基尔卡伦说,"这是因为他们既具备‘基地'组织的作战能力,又具备真主党的管理能力。"与"基地"组织相比,"伊斯兰国"不依赖国外捐款和国际金融系统,而是从富产石油的本地获得收入,从而能在全世界招兵买马。目前,"伊斯兰国"控  相似文献   

18.
中亚国家独立近30年来,中国的中亚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的明显脱节。近年来兴起的比较区域研究或许是提高中亚研究学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比较区域研究包括区域内比较、区域间比较、跨区域比较三种比较方式。中亚五国相似的国家发展历程,为开展区域内比较提供了机遇;中亚地区与高加索地区同属一个地区安全复合体且面临相似的地区结构环境,它们是开展地区间比较的理想案例;中亚地区与中东地区均发生过"颜色革命",且这两个地区伊斯兰文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这为跨区域比较提供了条件。采用比较区域研究可拓展中亚研究的研究领域,推进中亚研究与政治学等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9)
正去年年底,计算机和网络研究人员透露,"伊斯兰国"在所谓的"黑暗网络"(dark web)上表现得异常活跃,这一进展首先表明"伊斯兰国"正在建设某种即使当它在地面战争中被击败的情况下也有可能继续部署的网络能力。在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展开空中轰炸的同时,他们的目标"伊斯兰国"可能正准备在另一条战线上展开报复行动。通过将战争拓展到网络空间,"伊斯兰国"将取得非对称战争的众多优势—除非美国组织起来对抗该组织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一架正在叙利亚执行空袭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任务的俄罗斯战斗机,引起土俄关系空前紧张。俄罗斯总统普京谴责土行动犹如"从背后捅刀",充当"恐怖主义的帮凶",并将"严重影响土俄关系"。土俄关系的恶化是土耳其外交面临的一个新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