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为推动中共思想路线的转变,采取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举措以推动和促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鉴于马列主义是中共革命理论的源泉、顾及共产国际的潜在影响、自身理论体系尚未成熟等现实因素,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概念定位问题上,毛泽东主张确立保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的思想体系。毛泽东坚持"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运用发展和全党的集体创造,为应对与国民党开展舆论斗争、在全党确立"中国化"思维方式的需要,他认可新理论的导向作用,最终有限接受"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期英、美等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不干涉"、妥协甚至阴谋牺牲中国的绥靖政策,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鼓浪屿事件"正是这一政策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3.
对美外交是抗战时期中共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在抗战前期及中期,由于美国对华采取了完全支持、依赖国民党的政策,中共对美外交并没有施展的余地。直到抗战末期,才得以进入实施阶段。本文试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国共合作抗战实现后,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对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继续进行了较多论述、指导和帮助,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出过重要政策指示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实践运用。季米特洛夫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期维持和发展看作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将其置于共产国际当时关于中国政治问题的首要地位。他多次预估到国民党内的反共投降危险,提出的诸多政策性看法和建议对中共采取正确应对策略,回击国民党内部反共投降派,维护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历史紧要关头,他力避抗战统一战线破裂,中共对其意见和建议择善而施,对维系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性建议和指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也就两年多的时间,毛泽东的警告言犹在耳,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就开始在党内滋生和蔓延。毛泽东清醒地意识到问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初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及抗日的军事战略等问题上,毛泽东与王明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的正确主张被全党所理解和接受,他的领导地位也最终在全党确立起来。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不巩固。抗战初期,王明自苏联回国,毛泽东再次面临挑战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及共产国际负责人之一的王明正在苏联。当时,中国国内已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内民主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将党的建设事业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相结合,积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路,中共在党的建设中构建了一系列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实现了党内民主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不仅使中共党内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而且创造了既成功解决党内思想分歧和矛盾,又促进全党团结和统一全党思想这一中共党内民主的新范式。"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话语体系,不仅是中共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标志,而且在历史积淀中衍生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长征中还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中共政治组织资源重新优化整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逐步形成。长征胜利,三大主力会师,中共得以凝聚全党的智慧,政策水平软实力大大提升。长征途中,中共还成功地对沿途群众、收编的旧军队、彝族等少数民族、地方实力派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革命中心转移到北方,并置于抗日民族战争前线,中共政治资源在空间上获得拓展,在时间上得以延伸,长征胜利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获得感空前增强,长征所彰显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0.
1939年至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为纪念"七七"抗战,先后发表了六个抗战周年纪念宣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对宣言的起草、发表和宣传事宜十分重视。宣言在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阐发了中共对时局的看法和在抗战建国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忠实地反映和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宣言印发后,不仅全党深入学习,也得到了广泛宣传,赢得了全国人民,包括地方士绅、宗教人士、华侨人士、反战日本士兵、京沪人士等社会各界的赞同和拥护,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任弼时进入中共最高决策层。1938年3月初,他赴莫斯科代表中共向共产国际作报告,使共产国际明确肯定毛泽东及中共抗战路线,而共产国际的支持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毛泽东在全党领袖地位的重要保证。1940年3月,他回国后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协助毛泽东领导延安整风,全面主持中央机构的调整、改革,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六届七中全会期间,他主持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工作,精心筹备七大,为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任弼时因此赢得了全党和毛泽东的信任,这一时期也成为他在中央领导岗位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时期是中共宣传思想工作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群众》周刊以宣传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旨,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体现了中共宣传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全面抗战初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宣传内容上侧重宣传国民党的正面抗日,同时对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提出一些批评与建议。抗战中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主要侧重于两党"矛盾"方面,宣传内容上对国民党反共、对日妥协倾向进行抨击,同时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又侧重于两党"合作"方面,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继续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3.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向全党发出的谆谆告诫,是毛泽东总结中国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毛泽东对中共斗争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郑林华 《湘潮》2018,(1):22-25
正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几位领袖无疑是"毛周刘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他们4个人之间的关系对党的历史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说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朱德关系最亲密,"文革"时期毛泽东与周恩来关系最紧密,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抗战后期的1943年到"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是党内最重要的一对同志关系,在这20多年间刘少奇一直是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6.
许恒兵  申一青 《前线》2022,(10):20+25-27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全面分析抗战形势,准确实施正确战略指导,精心设计筹划抗战全局,科学预见抗战未来走向,集中表现出统揽抗战全局的总体性视野、设计把控抗战各阶段的全程性视野和科学预见抗战未来趋势的前瞻性视野,彰显了无与伦比的战略判断、战略设计、战略预见的领导艺术。学习领会毛泽东的高超战略智慧和宏阔战略视野,对我们有效应对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寅初早年赴美留学,归国后主张学习西方发展生产,对马克思学说予以批判,认为该学说不适于中国。进入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他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转而认为中国应采取"折衷"方法,主张待"生产"发展后"逐渐导入社会主义"。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贪腐等斑斑劣迹,相比之下中共积极抗战、处处为人民着想,作为国民党学者,马寅初最终走向中共,认同马克思学说,喊出"十月革命万岁"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到全国性抗战爆发时,全世界的华侨总数为750多万人,遍布各大洲。虽然中共在初创时期就与海外华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一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真正开始以全民族抗战的形式将海外华侨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加以争取和团结,华侨政策也随之开始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开始高度重视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中共直接发起和组建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延安侨联"),就是中共新的华侨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1940年代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曾提出新民主主义就是"新资本主义"的思想,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社会制度,"新责本主义"具有区别于其它现存社会制度的基本特质,它在实施的条件、范围、实质和目的等方面都有其明确内涵.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否定"新资本主义"的提法,有其深刘的历史原因和认识背景."新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吴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议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处在革命胜利前夜的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深刻忧思,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一、永远应当谦虚毛泽东说过,只有先当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只有甘当小学生,才能够当好先生。我们党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