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毛泽东认为,已经获得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国家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国家的人民的斗争。他充分考虑到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背景,从战略高度对实施对外援助做了多重思考。一、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已经获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主义的义务。"1955年的万隆会议,推动着国际反帝、反霸斗争进入新高潮。这一时期中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缔造者.他那扭转乾坤的巨手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时,也同时启动了新中国的国门.他把中国建立和发展对外关系置于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之中,倡导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极其困难和复杂的形势下领导人民"向外国学习",开创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回顾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轨迹,探讨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局限及其深刻历史根源,可以给我们留下有价值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外援助,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和原则。在这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对外援助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思想与实践上的偏差,原因是毛泽东对外援助思想在实践中受到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制约和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一、向苏联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信念"向苏联学习,借鉴苏联经验,争取苏联援助,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已久的信念。早在建国前夕的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不仅明确提出了"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5.
实施对外援助,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应对全球化危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随着对外援助工程的开展,日渐突显出的外援组织结构和法律法规上的制度欠缺等问题,使我国的对外援助工程面临诸多困境,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外援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9月26日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一系列中国援助南部国家的新计划,再一次引起对我国外援问题的讨论。由于对外援助工程的战略意义,我们有必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法律体系,构建监督体制等途径对其予以规定。从而不但落实宪法"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的要求,也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在60多年的对外援助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对外援助思想。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0—1974年为对外援助思想初步形成阶段,1975—1992年为对外援助思想改革调整阶段,1993—2002年为对外援助思想深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先后向70多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提供了武器装备援助,有力支援了受援国的国防建设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明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学习外国、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他一方面强调经济建设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另一方面又主张向外国学习,积极发展对外交往,争取外部援助。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充实和完善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毛泽东还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3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局面开始被突破。这些都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按语     
正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讲演80周年。毛泽东在讲演中精辟阐述了中国必须采取持久战及中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据。其中一项就是:"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1)。正义的战争必能获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即"得道多助"。全国的团结和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战最后取得胜利的重要国内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欣 《党的文献》2020,(6):48-57
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解放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中国海疆安全、海疆维权、海防建设、海疆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思考和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海疆战略的重要思想。他从陆海统筹的战略高度思考中国海疆问题,坚决捍卫国家领土领海主权,强调要建设强大的海防和一支符合海防需要的强大的海军,指导建立海疆治理制度体系,统筹推进沿海地区建设。毛泽东关于中国海疆战略的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推进新时代中国海疆治理和国家安全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一向爱好和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了战争与和平这一战后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把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创造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作为新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从而为中国当代外交指明了正确的航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提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列宁关于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结合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国际行为准则.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见解互相补充,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0,(19)
<正>我国的对外援助作为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受援国的一致好评。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第九次全国援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60年来我国对外援助的基本经验,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  相似文献   

14.
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感慨万千,对身边的人说:"我们用了二十八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了。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大的气力。"此时,摆在新中国、毛泽东面前的任务极为迫切,对内既要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军事力量,解放全中国,又要尽力恢复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对外要争取一个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要争取同苏联建立友好同盟关系。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后的九十二天里,也就是1950年前,思深虑远,全神贯注的就是这些最伟大、最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军事思想也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忆往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它的诞生,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第一座丰碑,而且为世界军事理论增添了新鲜内容,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武装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今历史条件下,它仍然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源泉,对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在《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一节中指出:"在毛泽东制定的国际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党领导人民逐步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有效地维护了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于1971年10月得到恢复。毛泽东还亲自开创了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新阶段。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3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西方对中国封锁禁运的局面开始被突破。这些都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东西方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政治考量,中国的对外国家形象战略意图的实现,总是显得困难重重。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了对外国家形象塑造的战略黄金期,结合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战略定位、战略路径与战略举措等方面提出并践行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习近平对外国家形象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为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广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研究,甚至有人主观地认为毛泽东是主张闭关锁国的。为此,本文阐述一下毛泽东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并探讨一下邓小平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前,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中国应同外国进行经济交往。1936年冬,毛泽在与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同时还提出“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  相似文献   

19.
余玮 《党史纵横》2007,(10):16-18
1946年"下关惨案"、解放前夕在西柏坡与毛泽东的历史性会见、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新中国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回归仪式……一个个重大历史时刻,她都曾亲身经历.百岁老人雷洁琼,代表一个时代,她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振兴、人民解放和幸福、国家富强和民主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