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当时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基本估计,提出"新的世界战争能够制止"、提醒人们防范战争。他论述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应采取的基本态度:高举保卫世界和平的旗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它作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他认为保卫世界和平应当坚持的道路是,依靠人民斗争,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支持欧洲等国家的反控制斗争,同时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毛泽东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思想和制定的方针,是其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要反对机械论和唯心论;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也是人心的较量,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强大的敌人不要怕,要有"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认识到勇敢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充分认识战争胜负是战争力量竞赛的结果,战争胜负决定于战争综合力量对比,战争胜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主席曾严肃指出,"相当一部分官兵存在‘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不一定轮上我’的心理,存在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想法。这种和平麻痹思想是要不得的!当兵就是要打仗嘛!这就像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一样,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要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真正使战斗队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当前,我军官兵多数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军中"忘战"思想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 ,毛泽东基于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分析和敏锐的把握 ,作出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或推迟的论断。 6 0年代起 ,毛泽东改变了原先的判断 ,强调战争爆发的危险性 ,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这一判断上的改变 ,有着多方面的历史原因 ,是各种复杂历史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有其自身的思想演变的逻辑。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一判断的改变 ,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11)
正2013年7月15日,一次重要的军事工作会议在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主持下召开。开门见山,习近平讲了这样一番话:"战略就其本来意义而言,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必须紧紧抓住战争指导这个根本。"讲到军人和军队要"随时准备打仗"时,习近平特别强调说:"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筹划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东不但爱读报,还将报纸当作工具,把报上的报道、社论、调查报告等,写上批语,  相似文献   

7.
章重 《党史天地》2008,(1):4-13
今年的元月16日是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陶铸是我们党内一位非常有个性、有特色、有能力的高级干部。毛泽东曾称他是“党内一头牛”。在战争年代。他以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身份创办汤池训练班,为党培训了大批干部;在和平年代,他以中南局第一书记的身份领导湖北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抚今忆昔。我们深深怀念陶铸同志。  相似文献   

8.
战争年代乃至进城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党和军队的干部都是实行供给制,除了日常生活供应外,没有额外收入.毛泽东也不例外.1955年7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以后,毛泽东有了工资收入.他每月的工资是404.80元,这个标准他拿了一辈子,直到逝世也没有变动.  相似文献   

9.
王玥 《党史纵览》2013,(8):44-46
一代伟人毛泽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风餐露宿,身经百战;还是在和平年代,日理万机,操劳国事,都能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这与他看似不讲究,但却保持良好的养生习惯密不可分。毛泽东一生喜食粗粮,粗粮中富含维生素,能清除体内酸性物质,刺激脑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保持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是谦虚和清醒的 ,“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 ,是他本人坚持的结果。 5 0年代末以后 ,随看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温 ,毛泽东思想也被不断地拔高、突出 ,“文革”达到了顶峰。一贯厌恶个人崇拜 ,但又认可这种崇拜的矛盾心理伴随着晚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他生前写的很多气魄雄浑、意境深远、诗句精美的诗词,至今仍然给人以精神滋养,并且在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毛泽东却对自己写的诗词,采取慎重、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慎重发表毛泽东早在战争年代就写下了许多诗词,但他对于这些诗词的发表,一直采取慎重态度。一开始,毛泽东对自己写的诗词,基本不发表。现在,我们没有查到毛泽东自己谈他当年为什么写下这么好的诗词却不发表理由的话,只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酷爱读书。他老人家逝世以后,工作人员将他生前读过的书和他住地书房的存书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合计有近10万册这还不算在革命战争年代遗失了的藏书。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勤奋刻苦学以致用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读书要下苦功夫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东不但爱读报,还将报纸当作工具,把报上的报道、社论、调查报告等,写上批语,在全国范围内制造出政治宣传攻势……把报纸等媒体运用得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4.
正1969年3月,中苏双方曾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形势非常严峻,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准备打仗,要立足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最坏准备。据说,毛泽东这一战略决定,源于同年8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的题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报道。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召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意图,并征求美方意见。基辛格第二天到白宫会见尼克松总统,他把苏  相似文献   

15.
粟裕大将曾动情地说:"我跟随毛泽东、朱德同志学习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是战争有它自己的规律,克敌制胜的办法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战争的内在规律去寻找。我学到的这些道理,使我终生受益。"的确,那些日后成为开国元勋的将帅们,无不是在跟随毛泽东参加战争的实践中,或是在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中,或是在研读毛泽东的电报指示中,悟出了带兵打仗、巧用战术的真谛。这里,我们将向读者介绍毛泽东为众将"传道"解惑"讲战术的几件往事。 一个例子,陈士矩心明眼亮   1927年 12月,工农革命军因敌重兵反扑而被迫撤出茶陵县城…  相似文献   

16.
梁衡 《学习导报》2013,(13):4-11
今年是毛泽东120周年诞辰,他离开这个世界也已37年。声歇人去,尘埃落定,对他的功过已有评说,以后也许还会争论下去。但对作为文章家的他还研究不够,这笔财富有待挖掘。毛泽东说,革命夺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但他自己却从没有拿过枪杆子。他手下有十元帅、十大将,一千个将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1050个),从井冈起兵到定都北京,抗日、驱蒋、抗美,谈笑问强敌灰飞烟灭,何等潇洒。打仗,他靠的是指挥之能,驭将用兵之能。但笔杆子倒是一辈子须臾不离手,毛笔、钢笔、铅笔,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虽然他身边也有几个秀才,但也只是伺候笔墨,实在不能为之捉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系统解析了战争与和平的本质属性、思想内涵及内在联系。毛泽东认为,战争是政治,和平也是政治,战争与和平在政治中统一起来;战争是国家、民族、政治集团之间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着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政策和策略要服从服务于战争的政治目的;战争的军事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战争与和平之间互相联系,可以互相转化。此外,他还阐明了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和平也是力量的竞赛,战争同时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等道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一个重情执礼的人.自1927年离开家乡韶山后.直到1959年才回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但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何方身处什么位置.他都深深地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家乡韶山.思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徇私情的毛泽东,对故乡和亲友的牵挂和关切,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息息相通的密切关系.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19.
李萃茂  黄敏 《求实》2003,(11):9-10
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毛泽东 ,在其一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 ,形成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人生美学。他的人生美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格平等 ;二是斗争乐趣 ;三是浪漫情怀。无论在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 ,他的人生美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1960年代前期,根据日趋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各个具体时期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估计、预测与判断,从认为"发生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大"和"有可能演变成大规模战争",到提出"要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为国防建设筹划与实践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