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账本。”虽然没有在本子上记账的习惯,但农民工王贵泉(化名)心底里对自己的日常开支、吃穿用都清清楚楚。临近年终,他对自己这一年的收入支出做了心算,也算是一种盘点吧。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5)
正10年,站在历史宏观的角度或许只是一瞬间,但"经济生活大调查"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国这十年发生的变化,使得这些瞬间可以永恒。每年十万人,十年就是一百万人,他们的答卷,就是中国的账本;他们的经历,就是我们的生活"真正的发现之旅,并非发现新的景观,而是拥有新的目光。"很多人常用普鲁斯特的这句名言作为抚慰自己的心灵鸡汤。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拥有全新  相似文献   

3.
盘点自己     
“盘点“本来源自商业,眼下却被各行各业借去回顾大事小情、是非功过,人们喜用盘点一词,似乎它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连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都被人们戏称为盘点了。也许仔细、精确、客观的盘点特征,正是它走俏当今社会的原因吧。恰逢岁末,我们也到了该盘点自己的时候。又一个365天转瞬而过。每逢此时,难免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也就越发地珍惜这岁岁年年的美好时光。翻开人生的账本,学着商家的样子,来一次粗略的盘点,看看几多收获,几多遗憾,期望来年能有更好的收成。人贵自知之明。人的一生,不是非要有大起大落的经历,才值得去总结成败,平平淡淡中一样能品出人生的真味。盘点自己,就是静下心来审视自我,细数一段人生的得失,知晓生命的取舍。其实,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很难。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盘点自己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一年里,我们有收获、欢乐、烦恼、失意……我们享  相似文献   

4.
张跃伟 《今日广西》2008,(24):65-65
从1982年开始,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农民刘元九坚持记录家里的日常收支情况,26年从未间断。2007年,账本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这是国家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收藏的惟一一本由农民自己记录的家庭账本。  相似文献   

5.
冠球 《中国人大》2012,(23):6-7
又到岁末年终,在外打拼一年的农民工们都企盼着早日拿到辛苦钱提早回家过年,享受一年中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然而,农民工们的讨薪之路却充满着荆棘,一些秉性刚烈的新生代农民工甚至以命相搏,让人震惊、扼腕。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22)
正时光匆匆,又到一年年终时。每逢年底,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做同一件事:盘点,或盘点库存,或盘点资产,或盘点应收应付帐款。其实所有的政府及其部门也一样,年终也都忙碌着同一件事:即进行亦可视作盘点的总结。然而一年中,做过的事情千千万,需要盘点的千千万,到底最该盘点的是什么?或者说选择什么角度着手年终盘点呢?对行政机关而言,有成熟而讲究的常规套路,所谓七分成绩、两分体会、一分问题,但能不能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年终岁尾,无论单位、企业还是个人都会对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可大家在工作回顾、绩效考评、核对账目、清理库存时,是否想到也应该盘点一下我们的“文化业绩”呢?  相似文献   

8.
尊严的价值     
农民工激情杀人,已非一例两例。对此,媒体关注的焦点都在老板的欠账赖账上,这当然是对的;但我却发现,真正导致他们举刀杀人的直接动因,其实倒是因了他们的人格被侮辱,尊严被剥夺。比方说王斌余的连杀四人重伤一人,根本原因固然是因了工资被包工头拖欠并克扣,但他过后对记者说的却是,一个被害人骂他像条狗,另一个被害人打了他一个耳光,于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当时实在忍受不了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2)
正2015年国际政坛上,他们作为大国领导人,一言一行广受关注。2016年,他们仍将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但又有着不尽相同的施政重点和优先事务。随着新一年到来,大国政要也许早在心中列下自己的"愿望清单",而这些愿望也将关系到国际大局。奥巴马:政治遗产2016年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任期的最后一年,自然成为他巩固和拓展政治遗产的冲刺之年。正如他在去年年终记者会上所说,2016年他不会靠边站,而要"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0.
HR:无论怎么看,2008年对于中国和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临近年终岁尾,我们不仅要盘点这一年的发展状况,甚至还要看看改革30年以来的巨变。因此首先请您谈谈这30年来中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林微 《就业与保障》2012,(Z1):23-25
农民工现象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随着时间推移,第二代八零后和第三代九零后农民工将逐渐成为打工者的主体。和他们的父母相比,他们已经相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梦想。正因为这样,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把土地当做自己的退路,也不再把打工看作种地之外贴补家用的一项额外收入,他们开始规划自己的打工生涯,并希望能融入城市,走出"农民工"这个身份模糊的地带。  相似文献   

12.
不敢腐畋,难道还不敢廉洁吗?这似乎不是个问题。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有些人不敢廉洁。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他对自己要求一贯很严,然而当下属一个公司向他们几位领导赠送年终礼金时,他犹豫了,  相似文献   

13.
汪巧明 《今日浙江》2009,(17):50-51
村里财务有本账,记录费用收支的情况;村民心中有本账本,记录对干部的印象;如果两账对不上,村里的工作没法干。在基层行政村,虽然村里的账目金额有限、收支简单,但是对于村民来说,每一分一厢收支都关系剑他们的切身利益,是一本大账。  相似文献   

14.
所谓农民工二代,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或者曾是"留守儿童",或者曾是随"农民工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农民工一代"之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农民工二代在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的主要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都有所不同。在我采访到的十几名服刑人员中,当问及将来是否还要回到农村老家时,回答几乎都是"不"。而且,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也根本没有务农的经历和经验。因此,在"留不下的城市"和"回不去的乡村"之间,他们游离,稍一失控,偏离人生航向,走入犯罪歧途就会成为必然。为了有效预防农民工二代犯罪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21日,这个原本极其普通的日子,随着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永远被载入史册。暴雨结束,一切并未归于平静,请农民工吃顿饭、狠抓暴雨中的大商机、灾后重建……一幕幕都在不断上演。崔永元请客,是犒劳更是提醒7月30日晚,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己掏钱宴请了154位农民工,以对他们在"7·21"暴雨灾害中的救人表现表示感谢。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在"7·21"  相似文献   

16.
2011中国账本     
薛涛 《小康》2011,(12):30-31
在2011年末回望这一年,要说的事很多,我们却不想盘点。只想再去探访一下那些曾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倍觉忧心的人们,此刻正在遭遇着什么。面对家庭账本他们能否舒展开眉头?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能否好转?寒冬中的慈善事业是否能看到希望?流浪的少年何时能够归家?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怎样找回信任和温暖?这一年,个税降了,最低工资上涨了;药价降了,教育账单却上涨了;物价仍在涨,房价还不跌。一个普通中国家庭2011年的流水账里,诠释着中国居民这一年间的曲折悲喜。  相似文献   

17.
封面人物     
他富而思源,不忘乡亲,扶贫助教,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他就是嘉兴市人大代表、南洋箱包厂厂长李有福。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土农民的安置、大量外来农民工的求职,成了嘉兴市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为了给政府分忧,李有福总是千方百计在自己工厂里予以安置。目前,他的企业里有200多名失地农民和1000名左右的外地民工,很多已经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李有福说:“我要善待厂里的职工和外地民工,因为他们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每年年终,李有福总要安排留厂职工一起吃年夜饭,外地工人们回家时,李有福怕他们路上出意外,就包下大巴把他们送…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实质上是我国农民工权利都是附着在户籍之上而不是人身上。从"户(籍)—权(利)"合一到"人—权(利)"合一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中央政府一直在推动的发达地区农民工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的转移,都是改变"户—权"合一状态,实现"人—权(利)"合一的努力。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置业也是主动对"人—权"分离状态的调适。要促成新生代农民工"人—权"合一的实现,就要确立权利为本位的社会体制;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转移与置换的协同式社会管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区服务。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既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事关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13,(10):2-2
<正>甘金华,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十九年来,他将"助人为乐"当作生活习惯,累计捐出两千余万元的钱和物资用于慈善事业,其中大部分用于资助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就读。甘金华并不是很富裕,他70多岁的父母也都住在工地的活动板房里,帮他照看工地。他用自己质朴的情感,展示出倾囊相助的古道热肠和真挚爱心。他先后当选湖北省党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湖北三任省委书记均对其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2011年,省委书记李鸿忠批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7,(11)
<正>建筑行业是一个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建筑工人都是从事低端体力劳动。但是,武汉市镶贴工陶猛的成长历程,却给了我们颇多启迪与思考。他从一名普通的80后农民工泥瓦匠起步,历经20年的磨练,终于变身为如今装修行业里的“镶贴大师”,并且以20万元的年收入碾压许多白领。一提到农民工,尤其是一提到建筑行业里的农民工,许多人都会立即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各种脏活、累活、苦活、险活联系到一起,同时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