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法的合法性是个政治哲学意义上的规范性概念,是指国际法的决策程序和实体结果应该符合一定的正当性标准。随着国际法的人本化,国际法越来越需要突破传统以国家同意和国际利益为基础的合法性,而走向以公众参与和人类利益为基础的合法性。非政府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和在实体结果上的诉求正是国际法的深层次合法性的表征。从历史来看,国际法人本化最重要的发展,都有非政府组织的重大贡献。从现实来看,国际法在输入(程序)和输出(结果)层面都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合法性赤字,而非政府组织的人本化利益和价值诉求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或有效实现。从国际法的未来发展来看,在决策过程和实体结果两个方面,都需要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开放非正政府组织的适当参与,内化非政府组织的人本诉求,进一步推动国际法的合法化,增强国际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的关系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改革实践与现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由此也引发了学术上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和争论。政治合法性与法律合法性之间是既相统一又相冲突的关系,因而应当确立一种"动态统一"观来认识和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治安承包自其产生以来,已经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治安承包的合法性问题却一直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其合法性问题,使治安承包获得合法性地位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在认识治安承包及其合法性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我国治安承包的现状,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治安承包合法性困境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民间组织之概念和范围应当对应于我国现行立法之规定与行政管理体制。所称谓之合法性问题,是指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民间组织的合法性问题可以从宗旨合法性、活动合法性和组织合法性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因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差异,对我国民间组织的组织合法性可作不同解读;在法理上,“非法”与“违法”具有不同含义;依现行立法,我国民间组织取得组织合法性存在现实法律障碍,需要探讨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5.
陈国丽 《法制与社会》2010,(15):298-298
合法性关系到政权和政治秩序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合法性资源及力量基础依然存在,但是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很复杂,这些都危及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我们不仅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也要健全民主,拓宽民主化渠道,维持和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宇 《新法规月刊》2011,(4):149-159
形式合法性不足以单独承当合法性分析的整个重量,需要与实质合法性结合而进行完整的合法性判断。形式合法性要求实质上是一种带有一定弹性的语义约束,在语义偏离处需要借助实质合法性来补足整体合法性水平,这种互动关系可以适用"语义偏离——价值风险偏离"的总体原则性要求。而在形式合法性框架以外,尚有一些借助较强烈的实质合法性要求超越形式合法性约束的情形,需要我们加以辨识、整合和控制。最后,当前合法性实践的复杂性要求我们适度简化合法性类型并建立合适的梯度构成。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在政治学理论层面上对于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仅停留于研究合法性的类型、作用及意义上。任何一种人类中的社会形态都同样面临着这个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尤其到了现代社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一种制度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就要有他的合法性,同样,国家的和平安定也取决于政治的合法性。本文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阐述社会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满意层次理论,以及该理论如何评价政权的合法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劳动规章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实体权利。企业劳动规章须首先具备形式合法性才具备效力。评价劳动规章的形式合法性,主要有权力来源合法性、权力范围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罗时贵 《北方法学》2012,6(3):115-124
法律资格纷争成为英美法理学传统的一道难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法学流派。从法的合法性判准的不同模式出发,证立整全性不仅可以进入法的合法性判准的行列,而且必然成为当下法的合法性判准的最佳选择。这一必然的最佳选择基于整全性在理论上符合法律的终极目的,即最高指令——人类"善"的生活,在法律实践中实现了平等尊重和普遍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理想型的法律。如果这一论证结论确实可行,那么,我们就可以超越哈特与德沃金关于法律概念之争,终结和平息不同法学流派对法律资格的纷争。对于法律资格的回答将聚焦于法的合法性和整全性的关联考察,其对法理学的重述将开辟新的理论疆场。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法制与社会》2013,(22):267-268
随着同性恋爱现象的普遍和人权意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同性婚姻给予了合法性支持,对同性婚姻合法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同性婚姻的立法现状,然后分析同性婚姻合法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同性婚姻合法性的合理性分析,最后对全文总结分析同性婚姻合法性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授权立法的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少青 《河北法学》2003,21(6):12-18
从历史的和立法理论的角度研究授权立法的合法性,指出授权立法产生的一定历史必然性以及与民主、法治等重大宪政原则相抵牾的合法性欠缺;分析了各国对授权立法合法性欠缺的补救措施及其在法理上的意义;最后文章还探讨了授权立法的合法性研究在当前我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In some instances,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s affected by a moral panic; that is, by an exaggerated social reaction to an assumed threat to moral values. When influenced by moral panic, courts demonize defendants and aggravate punishments. Are such responses legitimat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by contrast to legitimate condemnation of criminal conduct, demonizing defendants ought never be legitimate. The legitimacy of aggravating punishment requires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sociological concept of legitimacy (“perceived legitimacy”) and the moral concept (“normative legitimacy”). Aggravation of punishment in response to moral panic might be perceived as legitimate since it expresses public perceptions about the severity of the threat to a social value, even when these perceptions are exaggerated; however, punishments that are proportionate to such a perceived, exaggerated, threat to a social value are unjust and unfair, and therefore are normatively illegitimate. When the panic subsides, courts tend to return to lower levels of punishment. The subsidence of the panic enables one to realize that a gap between perceived and normative legitimacy has been created during the panic. Should and can the gap be bridged retroactively in order to gain full legitimacy? One way to bridge the gap is to grant clemency that will reduce the punishment of defendants whose sentences were exaggerated unduly during the panic. The article proposes a more radical mechanism that allows for sentence re-evaluation in cases of moral panic.  相似文献   

13.
法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法的合法性问题是很重要的 ,西方许多思想家都对此作了论述。一种法律要被人们遵守 ,首先必须被信仰 ,而法律信仰的本质是对它的合法性 ,即正当性和权威性的确信。这种确信是以人们对法律的合法性评价为基础的。合法性评价应从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 ,二者各有其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Summary
To extend research on legitimacy to the correctional system, we study a sample of 202 adult inmates randomly assigned to serve their 6-month sentence at one of two institutions—a traditional prison or a military-style correctional boot camp. Findings show that perceptions of justice system legitimacy changed during the course of incarceration, that the prison (but not the boot camp) proved delegitimizing, and that certain regime characteristics explained why.
Policy Implications
Across academic disciplines, studies continue to link compliance with perceived legitimacy. Compliance with the law, for instance,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legitimacy of the justice system and its acto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implementing legitimacy-building policies such as procedurally fair treat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by police officers and judges. This article, by finding legitimacy to be malleable even at the final stage of the justice process, proposes the efficacy of similar policies in the correctional system. As research from England and Wales has shown, legitimizing strategies in this context could increase compliance both during and after incarceration.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法的正当性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判断和论证环境法的正当性有五项依据。科学依据是判断环境法正当性的"钢规铁律",具有正当性的环境法律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信仰和伦理道德是为法律提供正当性的基本方式,衡量法律是否正当的最终标准是正义,而正义基本上是一个信仰、伦理道德问题;利益是衡量法律正当性的常衡器,将利益作为判断法律正当性的依据,是指该立法是否增加了正当的、积极的利益,是否限制了不正当的、消极的利益,对增加的和限制的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将合法律性作为论证环境资源法正当性的一个依据,主要指其符合宪法、法统和环境基本法律;衡量制定的法律是否正当、有效,主要取决于该立法过程是否切实遵循了正当程序,判断立法程序正当性的实际标准,是看是否重视立法的民主程序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6.
夏金华 《行政与法》2014,(10):17-21
信任是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间的互信关系、依赖关系、合作关系以及承诺与践行关系.以信任为基础的政治合法性能够产生社会和谐,政治合法性只有以信任为前提,才能增强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互动双赢格局.本文以信任为切入点,以信任的视域检视政治合法性,以期从中梳理信任与政治合法性的内在关联,从而前瞻其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违宪审查制度起源于普通法传统,由于它的实质在于非民主的法官对于民意机关所制定法律的审查。因此,它从一开始就受到民主观念的有力抵制。许多国家因而长期排斥这一制度。经过二个多世纪的较量,如今违宪审查制度已经成为民主制度的核心制度、甚至是标志性的制度。在民主发展过程及违宪审查制度普及过程中,人们对民主的核心观念进行了创新。人们以种种方式摒弃了将民主理解为"单一权力主体"的传统民主观,使民主与违宪审查制度相容。他们有的采用"合伙制"主体民主观,或者采用"实体价值"而非权力主体的民主观,或者采取程序民主、协商民主、规范民主、结构民主等等,这些民主观从不同的侧面论证了违宪审查制度的民主正当性。与此同时,种种为违宪审查制度正当性辩护的社会、法律理论也频频出现,它们都为违宪审查制度的普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司法裁判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裁判的合法性是司法裁判权运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司法裁判的合法性为司法裁判活动提供了正当性理由。现代法治理论中有关司法裁判合法性问题的理论存在不足之处。对人们司法裁判合法性信仰的最大威胁来自司法专横和腐败。  相似文献   

19.
黄明耀 《现代法学》2002,24(3):78-83
证据的合法性问题 ,无论在诉讼法理论或者在司法实务中都是极具争议的话题。最高法院曾经批复私自录音形成的证据材料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新近颁布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此又语焉不详 ,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诸多歧见。为此 ,笔者从最高法院关于私自录音的司法解释入手 ,借鉴民事实体法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深入分析了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中与证据合法性相关的几个问题 ,并就如何构建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排污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权利结构变迁的结果。排污权的确定开拓了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新思路,有利于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