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在科学文化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力。过去有人把郭沫若对毛泽东的欣赏与崇敬,歪曲为"政治投机""趋炎附势",这些观点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郭沫若与毛泽东交往的真实情况,实际上是借贬损郭沫若来歪曲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与中共领袖的交往。回顾郭沫若与毛泽东的交往史,可以发现二人在革命路上携手前进、在文学创作方面惺惺相惜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毛泽东同志曾做过多次论述。延安整风时,中央党校学员曾讨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千百万先烈用鲜血写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他还说:“我个人的思想是发展的,我也会犯错误。比如,我  相似文献   

3.
1966:“领导关心甚,大隐入园林”1966年4月中旬,郭沫若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发言,检讨自己的思想“没有改造好”,甚至表示要将自己几十年来写的几百万字作品“全部烧掉”。根据毛泽东“要保护郭老”的指示精神,这个发言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上刊出。检讨虽有失尊严,但在世人的心目中,郭沫若依然是文坛泰斗。这年六七月间在北京召开亚非作家紧急会议,郭沫若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并且担任大会执行主席,这就更加深了世人的这种印象。这年8月,毛泽东首次接见红卫兵。此后不久,红卫兵包围了郭沫若的宅园。事情是从一张传单引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诗坛,与毛泽东交往最多、切磋诗艺最勤者,当属郭沫若了。毛泽东与郭沫若同为文豪巨擘,诗词,则成了他们相知相交的纽带。以致郭沫若两次到韶山时,都充溢着诗情雅意。  1963年11月12日,身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的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等乘车从长沙经湘潭来到韶山参观。这是他第一次访韶山。是日,正值韶山秋雨纷纷,71岁的郭老游兴甚浓,在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和毛泽东革命活动陈列室后,执意攀上楠竹坨,满怀虔诚地拜谒了毛泽东父母亲合…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制度建党的思想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创建军队中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有关制度问题、关于改进党的领导的具体制度的问题、关于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毛泽东制度建党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制度建设理论,丰富了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内容。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是适应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党的任务而提出来的,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要求我们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不能因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而否认其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答询     
党员可以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吗? 我单位有一党员,对党组织给予他的处分决定不服,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请问他的这种做法正确吗? 大连 车军 按照规定,犯错误的党员在党组织对他所作出的处分决定上签署意见,这是党组织严肃谨慎地执行党纪的郑重态度,也是尊重党员权利的表现。作为犯错误的党员,应该珍惜这种权利,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拒绝签署意见是不对的。如遇到这种情况,党组织也要注意查一查错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严格对待自己已经认识到的缺点和错误,不仅坦率承认,而且努力加以改正,并深刻剖析犯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严格对待自己已经认识到的缺点和错误,不仅坦率承认,而且努力加以改正,并深刻剖析犯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1944年5月19日至22日,重庆《新华日报》连载了郭沫若的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以1644年(甲申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成败转换为主题,深刻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不仅赞同文内的分析,还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研究。5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一部作关于时局问题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把郭沫若这位党外人士的文章列为党内整风学习的材料。根据毛泽东的意见,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并强调:“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的态度,千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履辙。” 60年过去了,2004年恰又是甲申年,中国共产党已执政半个多世纪,今日重读此文,仍然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党的一大代表,这已奠定了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的历史地位。但是,毛泽东后来之所以能在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犯错误离开领袖岗位之后,成为我党历时达40年的伟大领袖,却是历史选择和个人努力的结果。在通往领袖地位的历史道路上,毛泽东既显示了自己卓越的才华,又经受了严峻的历史考验。毛泽东在二战时期曾受到的三次委屈,正是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其领袖地位的革命洗礼。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及其所代表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正确。第一次委屈:1927年11月受到开除中  相似文献   

11.
《新湘评论》2010,(1):60-61
1945年9月3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天官府与郭沫若聚会,翦伯赞、邓初民、周谷城等文化界知名人士都在座。毛泽东热情地与郭沫若握手,并招呼他坐在身边。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0,(1):60-61
1945年9月3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天官府与郭沫若聚会,翦伯赞、邓初民、周谷城等文化界知名人士都在座。毛泽东热情地与郭沫若握手,并招呼他坐在身边。  相似文献   

13.
我们提倡用表扬来教育孩子,然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犯错误,也只有在改正错误中才能不断成长,批评是老师对孩子的错误或过失提出正确的意见和看法。因此,为了培养孩子是非正误的观念,批评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人民军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个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历史学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风雨历程中,毛泽东与郭沫若以诗词为重要纽带,过从甚密,相互唱和.结下了别样的诗友情谊。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开始在她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工作中初步地体现出来。此前10年间,毛泽东就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的优势超过了赞成统一战线的国民党政府及其外国支持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整风运动接近结束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内很少有人反对毛泽东关于农民们“自己相信自己”的主张。而在当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对于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和将正规战、运动战改变为以小股部队为基础的、较低规格的游击战和对毛泽东以往的一系列主张产生了支持和反对的两种意见。当战场形势发生了…  相似文献   

16.
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尤其是给毛泽东的信,中心问题是建议毛泽东和党中央下最大决心纠正推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左”倾错误。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他作为政治局委员向毛泽东写信反映意见也是完全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但是,当时出乎大家的意料,彭德怀“闯了大祸”,被扣以“反党”、“反社会主义”、“阴谋家、野心家”、‘信倾机会主义”头子等政治帽子。会议以批判彭德怀为起点,发动了全国性的“反右倾运动”,结果使原来“左”的错误更为恶性发展,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国民经济遭受重…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13,(9):20-20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群众路线“如何实行”?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一、得失所在毛泽东在十年探索过程中既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 ,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毛泽东十年探索许多时候是得失并存、相互交织、交替发展 ,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一 )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看得失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前提就是以苏联为鉴戒 ,总结自己的经验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鉴于我国由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暴露出来的弊病 ,毛泽东早在1955年底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之后 ,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以苏为鉴 ,要总结自己的经验 ,包括成…  相似文献   

19.
翻开《毛泽东诗词》,可见与毛泽东唱和较多者,除柳亚子外,就是郭沫若了。这既可见毛泽东对郭沫若诗词成就的赞赏,又可见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友情。  相似文献   

20.
冯蕙 《党的文献》2007,(1):44-51
第二次郑州会议是毛泽东为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共产风"和瞒产私分问题提出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十四句话方针.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站在纠"左"的前列,提出在人民公社实行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从而放慢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步伐,调动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谋善断,特别要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尽可能地不犯或少犯错误.由于历史条件和认识上的局限,这次会议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公社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纠"左"方面还需要经历艰难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