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7,(5):38-40
继2005年底首次开展“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后,2006年底《中国妇女》杂志社与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第2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中国女性》的编辑们:你们好!我能够与《中国女性》相识很偶然,也很开心、幸福。上学时特爱看书、杂志,离校后就很少接触书了。现如今,结婚生子,照看生意,整天忙得团团转,更是与书无缘了。生活的压力,让我渐感心身疲劳。前几天,去买菜时,偶遇书摊,一眼望到《中国女性》顿感亲切,尽管是1、2月份的,但我还是将  相似文献   

3.
十月,对于聚会是个最台适的季节。一个明媚晴朗 的午后,50多名《中国女性》北京地区的读者和作者在 里约烤肉餐厅聚到了一起,畅谈自己是如何走近《中国 女性》,如何与她成为朋友,与编辑们交流看法,表达了  相似文献   

4.
海外研究中国女性史的典范著作《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一书选取最常见的婚姻及家庭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娴熟地运用女性视角,生动客观地重构和展现了宋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考察宋代妇女的婚姻与家庭,指出了宋代妇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闺塾师》突破了“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采用女性视角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对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做了有意义的诠释。但是,由于作者在研究中对女性视角的运用把握失度,从而导致某些提法的失实;史料运用上存在的缺陷也使书中出现了一些史实性的错误。《闺塾师》在研究中体现出的优长与不足对反思中国妇女史研究方法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读者俱乐部     
[编读往来]亲爱的朋友,你们好!本期选取4份热心读者的来信与各位分享——《中国女性》编辑部:我是一个20岁的女孩,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我爱读《中国女性》,更爱《中国女性》所给予的人文世界。《中国女性》无不时时刻刻地关注女性命运,沟通女性心灵,展示女性风采,让女人变得更加健康、美丽。在此,我真诚地感谢《中国女性》杂志带给我丰富的知识与无限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夏雨     
夏天——最热烈最丰美的季节。心情多了些许燥动,生活多了些许缤纷,爱情多了些许浪漫。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总是那么激隋奔腾,意气奋发。夏天,更像一位娇艳似火、热情奔放的女子,充满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8.
邓田田  李山 《求索》2007,(6):173-175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作为一部来源广泛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能反映周代女性观、尤其是女性审美观的文学作品。这种崇尚自然健康、强调外在美与内在美合一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周代文化和周代女性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萌萌 《前沿》2012,(8):170-171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记叙了一位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经历。《简·爱》至今仍在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也是许多初涉英国文坛的读者们必读的第一本书。《简·爱》历经一个多世纪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为什么会有着如此的艺术魅力,其奥秘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俱乐部     
编读往来一封来自安徽省合肥市阿玲朋友的来信: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去年年底结识《中国女性》的,看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年初我与家人商量订阅了这本杂志。当盼望已久的2005午1期的《中国女性》来到手上时,我发现她变了,封面变得更加大气,内容也更成熟有深度,这下《中国女性》更是我们全家老少争相阅读的杂志了。  相似文献   

11.
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2.
加强妇女研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3.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4.
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6.
鲍焕然  舒杰 《理论月刊》2005,(10):134-136
男性中心是传统文化中极为稳定的一种家庭性别政治模式,它反映了中国社会长期形成的男尊女卑观念。这种模式和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积淀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题材的小说中。方方的《奔跑的火光》、毕飞宇的《玉米》、《玉秀》、《玉秧》等中篇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深遂笔触揭示了农村家庭中女性的弱势地位及其悲剧性的抗争,透视出权欲与男性中心文化的合谋对农村女性思想观念的腐蚀和生命的扼制,其中也隐含着对农村女性自在的生命理想和健康平等的生命观的深沉呼唤。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时尚标签 各位编辑,你们好!我很喜欢扩版后的《中国女性》,渐渐明确了一种大气的风格。时尚是一种风格,但它不应是所有人的风格。媒体也一样,时尚不是所有媒体的标签,《中国女性》的标签应该是放眼世界,引领华人女性探讨生命历程的一本读物。上海 王燕子  相似文献   

18.
卖场     
为了方便会员的生活需求,《中国女性》读者俱乐部从本期开始推出“卖场”版块,为所有会员提供折扣商品服务。卖场原则: 一、卖场只针对《中国女性》俱乐部会员开放二、卖场里的宝贝都是通过俱乐部精心挑选,保证产品质量三、卖场每期公布上月销售排行榜优惠政策: 一、三级会员,可事受9折优惠:二级会员,可享受8.5折优惠;  相似文献   

19.
陆乐 《小康》2007,(12):90-91
《纽约时报》曾在15岁以上的美国女性中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一个让许多社会学家大跌眼镜的结果是高达51%的美国女性没有共同生活的配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女》杂志社与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在2010年9—10月实施了“第6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兼顾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大连、哈尔滨、兰州、宁波、太原10个城市。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