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我这些年来的执业经历和感受,要想成为一个好律师,并将律师作为自己在很长久的时期内从事的职业,首先需要对律师执业角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可以在从事律师业务过程中把握自己。我在进入君合律师事务所时,有许多合伙人和律师首先和我谈的也是这个话题。   从宏观上将律师列为社会法律服务人员、对一个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安定之作用已有很多论述。对律师职业角色的认识属于微观认识,我对此的认识是,律师的职业角色是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作为专业人士,律师的职业有着以下的特点:   首先,律师不是商人。律师的工作虽…  相似文献   

2.
执业20年、甚至30年。在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里,都可以说是资深的专业人士了,我们应该有理由为所从事的职业感到骄傲、自豪:但我总觉得,我们这群人仿佛并没有那种资深专业人士应有的职业自豪感。行业内的一位思考者说:当中国的律师在境外、国外访问,与同行进行交流时,我们不缺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我们也不乏文化修养和幽默,惟独缺失的是对我们自身职业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公证人是从事专业法律服务的职业人员,如人们习惯称呼的那样.叫“专业人士”。专业有什么标准吗?我够专业吗?这是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经常自问自答的问题.如果你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说了一些很不专业的话,懂球的朋友当场笑话你“业余”.说你“也就是个瞧热闹的水平”,你可能就是哈哈一笑。是啊,我本来就不专业,为什么要脸红呢?  相似文献   

4.
提起笔来,想写的似有很多,因为自己就是在从事律师职业。写点什么呢,写心目中律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还是写应该怎样做个好律师。这些题目与内容已经被许多名家和前辈律师诠释得非常精辟了。在这里我是不敢再班门弄斧了。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写个关于律师的真实故事吧。这个故事对于想从事律师职业的青年学子或者初为律师者也许会有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5.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与当代西方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蓝领工人阶级逐渐衰落,新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并成长为主要的职业群体与阶级群体。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当代西方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方面,工业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劳动者的生产力差异趋于消失,社会贫富差距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在政治方面,西方社会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蓝领工会逐渐衰落,新中产阶级工会与社团组织迅速发展,劳工斗争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思之 《中国律师》2002,(11):61-61
律师作为专业人士,是一种职业化身份。律师作为职业,总会也最易在精确把握、周密描述身历亲经事物的基础上,“析万物之理”,从而传达他对客观世界(事物)的认识,表达自我。真理就在其表达中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从而体现出力量。律师的辩护词和代理词就是这种表达。因此,它必然地蕴涵着律师的才能、水平、风骨、品格乃至气度,集中地反映着作者的世界观。读《郭国汀辩护词代理词自选集》,会得到一种启示:律师的辩词不宜局限于或者侧重于论证执业的实践过程,仅止于表现为“我做了”;重要的是要能表现出作者的“我在想”。一个勤…  相似文献   

7.
有限责任合伙是90年代以来英美国家新出现的商业组织形式。但与国内学者通常存在的理解———作为风险投资的载体———不同,有限责任合伙本质上是专业人士、特别是会计职业,为化解日益沉重的法律风险而推动的制度创新,力图在保留专业合伙组织的传统价值与合理规避法律责任之间探索出一条新路。英国《有限责任合伙法》的立法过程,展现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商业组织形式与专业人士执业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专业人士,特别是会计职业在商业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创新过程中扮演的积极角色,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当前中国中产阶级政治态度的研究成果,其结论是,从整体而言,中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不积极且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中产阶级政治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产阶级政治态度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培育和引导中产阶级政治态度的时策.  相似文献   

9.
金辉 《行政法制》2001,(1):32-32
新世纪第一个元旦即将到来,照例要给师长、文友、学友们寄赠贺年片。我对绘画一窍不通,不能给他们一人画一张,只得在邮局发行的贺卡上写些祝贺的话。往年曾写过哪些,全忘记了。今年既是新世纪初年,自然要有不同特色。写什么呢?忽发奇想,何不把他们的名字嵌入,针对各自不同的职业、年龄、特长,戏作“打油诗联”相赠?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人,一边写,一边就回忆他们的音客笑貌,就像是茶余饭后促膝谈心,信手拈来,也算有趣。自己觉得散失了怪可惜的,于是记录下来,聊供一笑。  相似文献   

10.
耿蕊  崔晓杰 《法制与社会》2010,(16):198-198
社会的分层与流动一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传统学术命题并且也是热门议题。近年来,中国中间阶层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当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变革,阶级和阶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中产阶级就是在这些变化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来讨论中产阶级在此期间的形成、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产阶级对于建设日趋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大年 《中国律师》2007,(10):73-74
"律师"者,是指接受过专门法律教育,通过律师考试,取得执业执照,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许多国家,特别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律师作为一种职业,同医生、会计师等其他职业一样,是许多知识青年追求的理想职业。  相似文献   

12.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并非所有的路都通往明天。──作者题记肖微亮相我对肖微的了解很少,少到只知道他的姓名。但杂志社还是把“写肖微”的任务交给了我,我不能推辞。尽管我的手头上有几个更好的写作计划。我是说,我更愿意写我喜欢写的东西。1995年12月26日,我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除肖微以外的其它9名“十佳律师”,那时候,据说,肖微远在美国。后来,我写了5位“十佳律师’。这对我很重要,在这中间,我体会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另外,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写作的激动。的确,我是激动着去写“十佳律师”的。如果作者的激动换不来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许多公益诉讼中,律师展露头角,以消费者的身份起诉政府部门和企业。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士,律师们提起的公益诉讼不仅有益于市场秩序的净化,也有利于推动法治进程。河北律师杨大民与中国联通打了一场看不见的官司。  相似文献   

14.
人有的时候会想这样的问题,我是谁?其实这是人的一种自我反思,或者也可以说,是人在给自己进行一个定位。答案可以非常丰富,但是我想,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和他的职业有关联,一个人是干什么的,一个人一生在干什么。我,是一个律师。我是杨仲凯律师,这个概念模糊而又具体。我心目中的律师是怎样的,其实也可以归纳为,我,对自己怎样去要求,自己的人生怎样延展,怎样活下去。在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本真的我和作为一个律师的我,撕裂成为两个人,一个是思考者,一个是游走在时光里的践行者,这种自我的要求,让两个我互相成为镜子,相互对照,试图达成一种完美的统一。我想,完成“我心目中的律师”的命题,叙事可能远比论说生动,不如就写一段往事吧——  相似文献   

15.
张医生 《警界科海》2003,(10):45-45
当初报考警察前,家人亲友都劝我说,警察这个职业既累又危险。还是选择其它工作为好。可我不为所动,我从小就向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警察一直是我的夙愿。你看,影视里的警察个个身手不凡、充满活力和朝气,所以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职业。并成为了一名巡警。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两个读研究生时的同学兼朋友。两人听说我要把他们的“城南旧事”写出来,都跟我急,一个威胁要断交;一个扬言要动刀。尽管如此,为了我当初感受到的愤慨,我还是要违背其意志把他们的旧事写出来,以正中国学界之歪风;以儆后来之效尤。不过,为了我的朋友们的前途,我还是把他们的真名隐去,分别叫他们阿东阿西吧。阿东和阿西都善写,都出身贫寒。他们的这两个属性,是可以通过出版以前者改善后者的,问题是找到一个出版的途径。作为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写一些东西,当然是写了能出的路子。在这里,就要涉及到他们的导师了。阿东和阿西…  相似文献   

17.
1970年,从《香山叶正红)到《归来》并“流毒全国”──狱中斗争──预审人员创造奇迹:十几年中五部手槁全部“归案”在“四人帮”的监狱中,我交代于1963年、1964年、1967年和1970年写过四稿,加上1974年稿,先后写过五稿《归来》。因为我以不认为自己有罪为前提,所以我把这五稿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借阅对象等大体上都讲得很清楚。坦实际上,自1963年以来我自己都记不得写过多少稿。反正每写成一稿便借给别人,别人又借给另外的别人,终至收不回来,只得又写;有时也因自感写得不满意,于是不论收不收得回来又重新写一篇——这后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18.
在共和国的土地上,阳光在普照,春雨在滋润。在共和国的五十个春夏秋冬里,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味。正是在我们的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我从出生地的泰国归来。那一年我才八岁,弹指一挥间,一晃就是三十年,那就是一九七九年,我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不知道是因为幸运,还是因为机遇,我跟随着共和国的脚步,踏进了刚刚起步的律师队伍。二十年了,二十年后的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深感走上律师职业之路之曲折,律师使命之光荣。然而,我无能为之高歌。此时,恰逢接冲国律师》杂志社来电,嘱写一篇短文,借此表达我的一点点浅浅的情结。充满荆…  相似文献   

19.
王洋 《中国公证》2008,(1):51-54
从哈尔滨回北京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为这篇文章开头。写一个公证处竞不知从何说起。后来想想,就从主任杨忠义说起吧。为什么?因为当年组建动力公证处最艰难的时期.只有老杨一个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先杆司令。我发现,写老杨就是写当年的动力公证处,写当年的动力公证处就没法不去写老杨。用老杨自己的话说:“当年的动力公证处,房无一间,地无一拢。只有我先杆司令一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依据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定义中国中产阶级的两种类型。认为各种定义中呈现出忽略相对性、回避阶级意识、忽视背景条件、忽略理论构建方面的意义以及与中间阶层混淆的特点。指出在定义中产阶级时应考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认提出了中产阶级定义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