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力量。政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着政党的阶级性,决定着党的理论、纲领、宗旨与目标。而政党的群众基础决定着政党能在多大范围内联系和影响社会其他阶级、阶层或群体,决定着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虽然功能不同,但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同为政党社会基础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
政党的转型还是政党的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政党衰落的危机,西欧各国不同类型的政党前后进行内部变革,希望通过政党的转型克服面临的危机.但政党的转型并没有给政党带来转机,不同类型的政党不但党员数量继续锐减,而且与过去联系紧密的社会组织的关系恶化,同时,党内也出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西欧国家的政党实现了政党的转型,却仍然继续衰落,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西欧社会已经是一个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中产阶级是一个无法形成阶级意识的阶级,它的兴起必然导致政党的衰落.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政党监督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虽然中西方政党监督的理论基础、动机和目的、监督方式方法以及政党监督中党际关系、对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成果。西方国家政党监督机制存在阶级、金钱、自律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党要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在立足国情基础上适当借鉴西方政党间监督的合理因素,不断完善政党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4.
朴林 《理论前沿》2001,(10):31-31
在当今政党政治的时代 ,政党功能的发挥在整个政治系统的运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政党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就是政党自身的先进性。政党的基本功能就是按照其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要求 ,对社会利益需求加以分析、取舍、集中后转输于政治系统 ,这就是政党基本的利益集约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 ,已经越来越为各国政党所重视。因为 ,它是维护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于我们党来讲 ,实现这一功能应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 ,党必须广泛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这就要求在全党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通过党…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退台后,台湾地区政党体制一直处在演变之中,从没有反对党存在的一党专制的党国体制,到主要反对党民进党挑战国民党一党独大的主导党体制,到没有任何一党能在"立法院"和"总统"选举中占绝对多数的多党竞争时代,再到2001年后"泛蓝""泛绿"两大阵营的形成,尤其"立委"选举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后,台湾政党走向两党制的趋向。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以选举竞争和政治制衡为主要内涵的西方民主政治形式的政党政治成为台湾政治运作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6.
青年民粹主义的涌现是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畸变,即政党的社会代表性断裂、社会回应性错位、社会整合性降低、社会合法性流失、社会沟通性失灵、社会流动性失能、社会引领性弱化。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不畅,引发青年利益表达激进化、身份认同焦虑化、价值判断简单化、政党认同低迷化、政治参与叛逆化、政治情感负面化与未来前途迷茫化,从而推动了青年思想与行为的民粹化。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的兴起,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重要启示:密切关注青年利益诉求;批判引导青年思想认知;综合提升青年社会获得感。  相似文献   

7.
从时代变迁看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政党面临时代变化带来的多方面挑战 ,其中最为重要的挑战来自社会结构和政治联络手段的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动改变了政党传统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 ,迫使政党执政基础“中间化” ;信息革命则使大众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政党活动 ,使政党与媒体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政党运作也日渐“媒体化”。  相似文献   

8.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力量.二者具有不同的特性与意义.政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着政党的阶级性,决定着党的理论、纲领、宗旨与目标.而政党的群众基础决定着政党能在多大范围内联系和影响社会其他阶级、阶层或群体,它决定着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虽然功能不同,但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同为政党社会基础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的功能及发展限度——执政能力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党内民主、完善民主机制,是西方政党内部组织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为应对时代变迁,西方政党内又出现了组织专业化和权力集中化的趋势,这又限制了党内民主的发展。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发展趋势同时出现于西方政党内部,其实是缘于同一个目的——加强政党的政治竞争力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正是这一点,决定了西方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限度。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党变革及其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政党为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危机做出了不少适应性变革和调整,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生的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也要求中国政党制度做出相契合的回应.政党政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具有一定的共同规律,西方政党进行的探索、改革,对于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次革命之后的政治体制建设,应该有效回应革命之前各种危机的挑战。辛亥革命因首义仓促,未能回应晚清社会的政治危机,之后的国民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直接借鉴了辛亥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依从中国的政治文化,接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找到了中国革命和政权建设中政党建设、武装力量与民主形式的制度连接。这种政治体制的关键要素,被毛泽东概括为“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生活离不开三大力量—政党、国家与社会,政党作为整合的主体,是国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承担着利益综合、利益表达与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职责。在我国,整合就是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政治建设是其对自身的根本性整合,决定着所有整合的方向和效果并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正确认识、深入探究该体系,有利于把我们党锻造成为政治坚定、组织稳固、能力过硬的现代化执政党,从而以政党治理促进国家治理,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在政党、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3.
浅议生态环境与政治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推动了各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生态化的发展。生态政治产生发展是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沧桑巨变。推动国家变富强、人民变富裕、社会变和谐的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自身所处历史方位,在党的建设思维上,由革命党思维向执政党思维转变。在党的性质内涵上,由革命时期强调阶级性向建设时期突出先进性转变。在党的领导功能上,由革命时期强调斗争性向建设时期突出整合性转变。在党的建设环境上,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转变。概括起来说,由工人阶级传统意义的政党向现代化政党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政党规范是关于政党的各种规范的总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进行政党治理、维护政党政治秩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政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社会规范、内部规范。这三种形式的政党规范既有一定的联系,在价值追求、形式特点、效力范围、实现方式方面又有明显区别。在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复杂性、系统性、多样性,决定了仅靠任何一种规范都难以有效地进行政党治理;只有把政党规范作为一个体系、树立系统的政党治理观,既加强立法、依靠法律来匡正政党行为,也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用伦理秩序来匡扶人心,还要加强政党内部建设、整合党内秩序,做到德法相济、内外相济、各种政党规范相协调,才能构建合理的政党政治秩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之中,可以说是中国政党民主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本文力图在协商民主的视域下,以政党、国家与社会三维关系的理论范式,通过把握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社会的多维关系,进一步探索参政党的政党行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政党关系的基本内涵。这一新型政党关系模式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各个组织当中,高校民主党派成员要充分认识这一政党关系,处理好与中共各级组织的关系,为建设和谐校园发挥参政党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践在制度完善和理念创新上存在薄弱环节。本文从政治、价值观、制度等层面分析了高校政党关系,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家试图通过制度和非制度的方式表达政治诉求,为企业发展觅得出路。但他们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因此要求他们自身不断提升素质,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制度、文化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提供保障,从而共同应对挑战,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充分发挥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同时,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对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际和谐与参政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重大考验,对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参政党参政能力的挑战。在当前中国执政——参政的政治结构中,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宏大命题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从党际和谐的角度来看,参政党必须要在这种全新的格局中主动寻求自己的合适位置,积极推进党际和谐的实现,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已应有的参政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