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言语识别技术对案件言语材料分析辨认,并结合案件物证和案情,刻划作案人形象,从而规定侦查目标和范围,这是侦破言语文字类案件的基本手段。作为作案方式和犯罪证据遗留的案件语料,负载了作案人的主客观信息,这些信息是分析推断案件言语主体社会属性、身心状态的根据。作案人的信息通过案件言语特征反映。言语特征  相似文献   

2.
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性质相同的案件称为狭义系列犯罪案件。狭义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具有常态人格特征 ,其犯罪心理常形成思维定势 ,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在侦查系列犯罪案件时 ,要对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的各个行为特征(指标)及其他犯罪信息进行综合研究 ,采取并案侦查、注意外来人口犯罪特点、巡逻守候、如实立案、专案侦查和刑侦协作等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3.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中的作用,进而促使侦查人员加深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4.
犯罪现场分析的重要项目内容之一是作案人的作案过程分析。在分析中,一种被称为"行为节点分析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行为节点分析法运用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所谓的"节点"为思维主线,依据现场各种材料对节点进行捕捉、确认后,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并利用实验室检验结果,将节点进行合情合理的连接。  相似文献   

5.
命案现场血迹勘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排列、高度、颜色、形态的研究和血液检验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程,分析作案时间、地点、工具、人数,刻画作案人,直接认定人身,进行血迹追踪并抓获犯罪嫌疑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讲军队内部案件,是指现役军人(含军队在编序列内的其他人员)在部队营区包括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内实施犯罪的案件。作案人由于受职业的特殊性、行动的整体性、活动范围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从而表现出一些与外部人员不同的作案特点。侦破这类案件的基本方法是,坚持群众路线和专门工作相结合,在现场勘验和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开展“六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当今,砸破轿车玻璃施盗案频发,作案人的作案方法和作案手段也趋于模式化、系列化。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判断该类案现场痕迹物证的方式和途径,并进一步研究了利用痕迹物证串并这类案。  相似文献   

8.
都市村庄入室盗窃案件的高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文章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作案成员的构成、盗窃选取的目标对象、作案所留现场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了侦控都市村庄盗窃案件的对策,为侦破该类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犯罪研究方法,大都以犯罪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分析焦点也对准作案人本身,仅对犯罪的方法、动机、目的,作案的手段、特征等详加论述,忽视了研究被害人对盗窃类案件形成的诸多影响。大量的案例表明,被害人对盗窃类案件的发生、作案的进程和被害的后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拟以盗窃手段的犯罪案件为对象,从研究被害人的角度,阐明构成盗窃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剖析预防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戴手套作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刑事技术人员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犯罪指纹越来越难。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足迹作为犯罪现场重要的痕迹之一,它的发现和提取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提取的有价值的足迹不仅可以直接认定犯罪,还可以在案件没有明确对象的时候刻画作案人的个人特征,如作案人数、年龄、身高、体态、性别等,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和线索,在命案侦破工作中足迹的此点作用更为突出。对于现场足迹的发现本人有几点体会:1中心现场足迹的发现应细致、全面对于室内现场地面足迹的勘验是地面勘验工作的重点,应该用大功率线性光源作掠入射照明加…  相似文献   

11.
血迹,作为杀人现场常常出现的痕迹物证,是证实犯罪的重要依据,也会成为作案人极力掩盖和重点清洗的对象。因此,在被清洗过的杀人现场,寻找残留血迹等痕迹物证时,应从现场分析重建入手,巧妙地利用作案人的各种思维漏洞,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现场勘验。  相似文献   

12.
命案现场勘查中血迹的综合分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分子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 ,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对现场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排列、高度、颜色、形态的研究和血液检验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 ;分析作案过程 ;分析作案时间、地点、工具、人数 ;刻画作案人 ;直接认定人身等具有重要意义。破案实践表明 :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读血迹中所包含的一切犯罪信息是侦破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 ,甚至成为破案的关键和突破口。   1 解读…  相似文献   

13.
杀人案件和伤害案件的侦查同属于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管辖,但许多案件在立案定性上常有不同意见,甚至在起诉、审判等诉讼环节也常出现不同观点,成为法庭上控辩双方争辩的焦点。尤其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在公安司法实践中极易混淆。杀人与伤害行凶作案的目的不同,前者以作案目标死亡为目的,后者只想致侵害对象伤残。作案人行凶究竟是以剥夺生命还是以损人健康为目的,不能仅通过其外在表现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作案人戴手套实施犯罪活动留下的手套印痕,因不同材质的手套留下的手套印痕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而可根据现场发现的手套印痕确定作案人所戴手套的材质、结构和种类,从而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率。为了能完整客观地找到关于手套印痕的检验方法,特对常见不同材质的手套在不同客体上留下手套痕印进行实验,研究各类手套印痕的形态特征,以便确定作案人戴何种手套作案。  相似文献   

15.
以一起入室盗窃案的勘验侦破入手,阐述了工具痕迹分析以及手印遗留部位分析在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而指出了综合分析现场痕迹的重要性,即能够合理推断作案过程,确定作案证据,真正提高办案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锡纸开锁”的工具和原理的了解,分析总结出此类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通过对开锁痕迹和作案手段的深入研究,提出对此类案件现场进出口、中心现场、作案路线勘查方法和提取痕迹物证应注重的方向。在宣传指导、社会面巡防、基础阵地管控、高危人员管控、侦查破案手段等方面提出该类案件防范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并案侦查是对付流窜性、跨区域性、职业性和暴力性犯罪的有效手段,是打击惯犯、累犯和流窜作案的一种强有力的侦查措施。通过对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作案工具、痕迹、物证、犯罪语言、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人体貌特征、侵犯客体等条件并案,实现侦查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侦查信息的动态沟通。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罪犯作案的连续性、犯罪特征的稳定性和犯罪行为的习惯性,最大限度地将原本分散于个案的犯罪痕迹和物证等犯罪信息集中起来,使现有证据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支撑,改变单独侦查、各自为战的侦查格局。并案侦查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提高诉讼效率,加快破案步伐,准确打击犯罪,实现侦查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现场心理分析是犯罪现场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分析现场心理有助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对进一步开展侦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心理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点,确定侦查范围;分析研究心理痕迹共性,串并案件;分析现场心理,判断作案人对现场的熟悉程度;分析反常现象,识别伪装。  相似文献   

19.
反侦查行为是指作案人在作案前后为了掩盖犯罪行为、逃避法律制裁,针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而实施的一系列对抗行为。因其主体的智能型、行为的对抗性和手段的多样性,不但使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而且使侦查工作常常处于久侦不破的境地。苏湘渝特大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案犯周克华,正是因其在作案前后精心策划实施了各种反侦查行为才得以逃避侦查,隐匿八年之久。该文以周克华案为视角,通过分析周克华反侦查行为的表现,揭示反侦查行为对当前侦查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电磁信息"痕迹"是指高科技犯罪分子在实施作案过程中或者预谋作案时在其使用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或其它具有一定记录保存功能的电子设备上自觉不自觉的留下的种种可供公安机关侦查、了解、掌握作案人犯罪过程、证明案件事实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与数据。高科技犯罪中电磁信息"痕迹"取证是关键。甚至需要从已被删除、加密或破坏的文件中重获信息。为有效控制高科技犯罪和侦破高科技犯罪案件,必须高度重视电磁信息"痕迹"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