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个性化教育目标的界定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个体发展的需求。依据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个性化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和实践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化教育总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指导学生认知自我、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等三个具体目标。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必须遵从差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社会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力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如何坚持做到既坚持理论学习又要强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既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对高校及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关怀教育"来自对工具理性教育的反思。工具理性教育使人丧失了主体性,关怀教育则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对话",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等"情感认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仁慈、灵性和爱等品格,让学生了解、感受和保持自我,并形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在关怀教育实践中,应培养懂得关怀的人、以"榜样带动"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公益实践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4.
财会类课程是各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而实践不足,培养效能偏低。翻转课堂模式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教学方式,与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契合。创业教育中的财会类课程应利用翻转式课堂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培养、考核全链条上进行改革,整体激活创业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应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主要包括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四个基本特质。另外,其创造力的发展和个性、环境等各种相关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类型,发展历史短,学生起点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高职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具有岗位的针对性,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何种培养模式更适用于高职教育,和"2.5+0.5"培养模式相比,阶梯式培养模式更适合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符合高职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文化需求的学生,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当前之需。本文从认识实习、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定岗实习四个渠道着手,介绍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方式,希望将企业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科技创新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创新力。必须将人才培养的理论与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除旧纳新,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开拓能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一、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学校是学生直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内涵来看,素质教育就是培育学生既有丰富知识与多种能力、又有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的全面而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人之为人的本真教育。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目标,即培育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建构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及丰富学生的情感素质等综合素质。思政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路径,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