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互动性,网民身份的匿名性、虚拟性,网络言论的非理性化、情绪化,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面临许多新挑战。由于网络信息的难于控制,网络有时直接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有时间接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党政部门在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中,应加强网络管理,实现有效控制;重视网络信息收集,关注网络舆情动态;积极正面疏导,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2.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可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难控,传播难管,信息真伪难辨,信息交流群体极化性倾向严重的现状,呈现出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直接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循环及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增加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难度,网络舆情易被敌对势力利用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性质改变.公安机关应采取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防范能力,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驾驭能力,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矛盾化解水平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有: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网络舆情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为加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应重视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与研判;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把关;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形成舆论强势;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5.
首因效应是由最初接受的信息所引起的心理倾向,它具有先入为主性、偏差误导性、影响持久性的特点。首因效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多方面特征以及形成与发展紧密相关,通过首因效应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虚拟化、发生场域网络化等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利害兼具,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还存在诸多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体活动及客观环境易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加强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制化建设,推进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民主化建设,形成并完善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近年来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新类型,其主要特点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虚实互动性;参与主体多元化,以青少年为主;法规滞后性等。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加强网络信息收集和情报信息研判,加强公安机关信息作战力量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立法等,可以有效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9.
网络群体性事件警务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网络时代,公安机关如何应对不断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一个新课题。对此,公安机关应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网络舆论,通过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坚持"三可三不可"和"三个慎用"两大原则,即"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和慎用强制措施"。要科学合理调用警力,着重现场处置和事后处置,以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日益增多,发展越来越复杂。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性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运行规律、防范策略等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增长,现有公民权利保障机制难以使全社会相信其能发挥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和网络的兴起为公民保障自身权利带来了契机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呈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为此,政府需加强传统公民权利维护机制建设,利用网络保障公民权利,塑造公民对政府维护其权利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现有法律机制的运行不畅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必须走法治化改造道路。在社会层面(私权角度)重视法治文化环境的培育,促进公民、新闻媒体以及全社会层面的自律意识和公平正义理念的形成;在国家层面(公权角度)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法治手段的完善,形成良性立法、相关法律制度健全,政府依法行政、应对处置能力提升,公正司法、社会冲突化解有效的三位一体的法治局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近年来,网络上"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网络群体性事件不仅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各方交相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民主是人类追求政治文明和现代化进程中最好的制度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基。网络群体性事件直接显示出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对中国的民主化的发展有其双重作用。网络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民主化内生力量的发展不容忽视,民主本身也是一种自身发展中不断纠正和趋于完善的机制。因此,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坚持有经有权的网络民主发展理念,形成危机常态化的网络民主善治措施,建立长效的政府与网民信任合作对话机制,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将在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本质的基础上,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保障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民主是人类追求政治文明和现代化进程中最好的制度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基。网络群体性事件显示出我国网络民主发展,对中国盼民主化发展有其双重作用。网络群体事件其频发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民主化内生力量的发展不容忽视,民主本身也是一种自身发展中不断纠正和趋于完善的机制,因此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坚持有经有权的网络民主发展理念,形成危机常态化的网络民主善治措施,建立长效的政府与网民信任合作对话机制,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经过网络激化,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参与性,参与者具有隐匿性和盲目性,因而使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具有复杂性和应急性。推动这一激化过程的是网上利益相关方、网上知情方和网上参与方等三方通过一定的网络激化路径实现的。面对这一新形势,政府应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教训,改变原先否定、回避的立场和态度,进而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不满情绪与网络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借助网络选择过程,即网络推手通过对特定社会事件的策略性动员和宣传,在网络社区聚集网民共同的不满,确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而对特定事件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